好的环境与坏的环境

发布时间:2025-11-18 16:05  浏览量:1

环境似乎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好的环境可以塑造好的性格,坏的环境可以塑造坏的性格,但又不是那么绝对。有人在好的环境中养尊处优,形成了坏的性格,有人在坏的环境中奋起直追,勇往直前,塑造了好的性格。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洛克既不承认人性是天赋的,也不承认人性是人心所固有的,而是认为人性是从环境和教育中获得的。不论什么人,在没有感觉经验之前的心理状态如同一张白纸,上面什么也没有,人性是从感觉和经验中形成的,这就是欧洲哲学史上著名的“白板说”。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学者继承了洛克的这一学说,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好的环境使人变好,坏的环境使人变坏。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人性是变化的,并不是永恒的一成不变的。人性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并不完全是天赋的作用。可是古代很多皇帝和官员都把自己抬到神的地位,要编造自己的出生神话,还要编造所谓的神迹,进行夸大的正面宣传,却不会说自己的缺点和毛病,也不会说自己实行某些政策的时候造成了负面影响。封建统治阶级把自己抬高到神的地位,却总是忽略老百姓的生存和发展,甚至要保证绝大多数人成为农民,才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民间榨取钱粮。他们不但引入了神灵等级的观念,而且引入了命运的观念。似乎他们命中注定就是权贵,而农民命中注定就是农民,一辈子也不能翻身。人只要认命就可以了,活得好好的,叫做乐天知命,其实是没有什么本事,没有奋斗的可能了。后来有了科举制度才好一些,农民要花费三代以上人的努力,才可以积攒钱财,培养一个书生,让书生去参加科举考试。书生考中之后就可以光宗耀祖,改变家族的命运,而书生考不中就是悲剧,可以接着再考,一直考到老,也有可能在外漂泊,甚至有可能去自杀。

资产阶级似乎重视人权,重视人的生存地位,高唱天赋人权和个性解放,鼓吹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似乎消解了封建统治阶级神性的光芒。可是这种所谓的人性解放只是相对的,要激发人的欲望,靠人的欲望指引刺激消费,让人们把挣到手的钱花出去,以实现资本的迅速增值。倘若资本主义时代人们挣了钱还像封建时代的人一样,攒起来不花,那么资本增值就十分困难,甚至无法实现商品和服务的快速流动。资产阶级重视人性,重视人权,其实只是要人们实现个性解放,要人们自由支配自身的劳动力,可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可是资产阶级早已经抱团取暖,早已经占有天下优质资源,也早已经给劳动力定价。如此一来,能够支配自身劳动力的农民就只能出卖廉价劳动力,却不具备和资本家讨价还价的能力,也不可能推翻这种压榨和剥削人的制度。封建时代的农民生活艰苦,种的粮食要上税,而且忍受残酷的压榨和剥削。他们的思想一般比较保守,会认命,而不会有太多的奋斗,因为他们看不到奋斗的希望。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农民的境遇要好一些,有可能发展成农场主,也有可能一边种地一边打工,实现双份或多份收入。农民似乎有一定的奋斗理想,工人也有奋斗理想,只要能够奋斗就能挣钱,管他什么压榨和剥削呢,只要挣了钱就可以消费,实现自己的欲望。

越是重视人性的时代,就越容易诱导人消费,因为人性很容易泛滥,人的欲望无法完全获得满足。如此一来,所谓好的环境只是相对的。资本主义社会相对于封建社会来说算是好的环境,而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来说又算好的环境。当然也要善于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相对于劳动人民来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好的环境;相对于资本家来说,资本主义社会才是好的环境。相对于个人来说,大环境无法改变,但可以改变自己,叫做“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支配自身的劳动力,没必要过分强调环境。过分强调环境的人总是在找借口,而且总是想着天上掉馅饼,想着出生在权贵之家,不用奋斗就能获得大量的财富。这样的人非常少,大多数人都是出生在普通人家庭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各种磨练,逐渐形成一定的性格。他们会独自面对困难,会自己解决或者找帮手解决。当然有的人是乐观主义的,有的人是悲观主义的,都是受到环境影响的结果。乐观主义的人可能在人生中成功的机会比较多,只要一奋斗就有好的结果,没有经受过重大的挫折和磨难。或者他们天生就是乐观的,其实还是出生之后受到环境的影响,相信自己能够改变环境,或者受到了某些乐观人物的影响,性格才变得乐观起来。而悲观的人也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并不存在天生悲观的人。

悲观的人似乎遇到的艰难困苦比较多,失败的机会比较多,所以总是从悲观的角度来看问题,甚至只是预防事情发展到不利的一面,就要提前说明,以至于过分强调,最终变得悲观起来。事情总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过分强调好的一面就是乐观的,过分强调坏的一面就是悲观的,当然应该客观地看待,而不能只是主观上强调或放大某一方面。好的环境并不一定培养好的人,有些人出生在权贵之家,却喜欢吃喝玩乐,最终吸毒或打架斗殴,甚至杀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的人出生在贫民窟,却努力打拼,不但考上了大学,而且大学之后自己创业,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富翁。当然并不能以财富多少来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而是要看到这个人为社会做的贡献,也要看到这个人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干损人利己的事,有没有干损害国家的事。好人和坏人的概念是相对的,好环境和坏环境的概念也是相对的,并不能一概而论。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当完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就会想尽各种办法解决困难,甚至改造坏的环境,使之变成好的环境。铁人王进喜说:“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已经完全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堪称时代的楷模。

环境可以塑造人,但人可以改变环境。前提是人本质不坏,或者说人本身就是好人,不管是好环境还是坏环境,都可以泰然处之,都可以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似乎又有一些宿命论的嫌疑,但人性应该是光辉的,而不应该被坏的环境污染,也不应该被坏人利用。就看一个人有没有自觉性,有没有反思和持续奋斗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