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老人取款去世”事件:规则与人性的碰撞

发布时间:2025-05-16 14:54  浏览量:5

近日,湖南株洲一起农行老人取款去世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将银行规则与人性关怀之间的矛盾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了解,老人因腿部骨折等病症在当地医院治疗,急需转院到外地医院治疗,家属便让大女儿携带存单和证件前往农行株洲田心支行取款 。然而,由于连续三次输错密码,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挂失重置密码业务无法他人代办,必须本人前来办理。尽管家属已向银行说明老人身体情况,但银行依旧坚持要求老人亲自到场。5月14日下午,家属无奈用轮椅将病重老人推至银行,因老人人脸识别一直未能通过,取款手续变得复杂,直至当天下午5时30分许,业务仍未办理成功。老人女婿将老人推出银行透气时,老人状况突然恶化,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起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谴责。许多人指责银行机械执行规定,罔顾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命安全,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在大家看来,银行本应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灵活处理特殊情况,为客户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毕竟,在面对生命垂危的老人时,“规则至上”的做法显得过于冰冷。

面对汹涌的舆情,中国农业银行株洲分行迅速回应,称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经初步调查得知,老人女儿在连续三次输入密码错误后,表示会带老人本人来网点办理业务,但并未和工作人员说明老人的身体情况。当老人被推到网点时,银行员工发现其双目紧闭、状态不佳,立即引导客户到柜台绿色通道,启动特殊流程,并告知家属这种情况其实可上门服务;内勤行长还表示在客户处于急救紧急状态时,也可以直接将钱打到医院进行救治,但家属现场未表态。之后家属表示已不打算送老人去医院,要求直接支取存款用于办理后事,内勤行长再次告知可以由大女儿留下办理,让小女婿带老人先回去休息,客户还是予以拒绝,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目前,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还需等待进一步的调查结果。但这起事件无疑给银行业敲响了警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银行规则与人性关怀之间的关系。在追求业务合规的同时,银行是否也应该多一些对客户的关怀与理解?当规则与人性发生冲突时,又该如何抉择?

从法律层面来看,银行的做法或许并没有明显的违法之处。银行在办理业务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储户的资金安全。在密码输错、挂失重置等业务中,要求本人到场办理,也是为了防止冒领等风险。然而,法律之外还有人情,在面对特殊情况时,银行是否可以启动特殊的服务机制,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帮助?这不仅是对客户权益的尊重,也是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这起事件也给我们每个人提了个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规则和制度,这些规则和制度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但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殊情况下,我们需要灵活变通,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机械执行。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温暖、和谐。

希望通过这起事件,银行能够深刻反思自身的服务流程和机制,在坚守规则的同时,也能多一些人性的温度;也希望其他行业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便捷、人性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