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研究显示:爱吃辣者在癌症心血管病死亡率上低于同龄人
发布时间:2025-06-02 17:02 浏览量:13
天气一热,饭桌上那点辣菜就更显得香了。有人常说:“吃辣会上火、伤胃”,也有人说“吃辣提神、暖身”。那到底辣椒是伤身还是养生?
这不,前段时间一项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长期吃辣的人,在癌症和心血管病方面的死亡率,竟然比不吃辣的低一些。这一下,爱吃辣的老百姓坐不住了,原来咱这口味还有点“养生”的意思?
说起中老年人的健康,心血管和癌症这两项是绕不开的话题。平时门诊上,不少叔叔阿姨一坐下就说:“医生,我这血压老高、心口老堵、吃饭也没胃口,您帮我看看是不是心脏有问题?”
还有的说:“我最近老咳嗽、瘦得快,家里人老说我是不是得了啥大病。”确实,心血管病和癌症是目前中老年人群中最主要的健康威胁。而这两种病,不但来得突然,还藏得深、走得快,很多时候等到发现,就已经到了“收拾残局”的阶段。
那吃辣和这些病有什么关系?这就得从咱们身体里的“小警报系统”说起。辣椒里有个活跃分子,名叫辣椒素,它像个“敲锣打鼓”的小跑腿,吃进嘴里就能刺激到舌头、胃、肠道里的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就像门口的探头,能及时告诉大脑哪里热、哪里痛,让身体迅速做出反应。
这种刺激看似“折腾”,其实是一种“锻炼”,就像早上遛弯时快走几圈,虽然气喘,但对心肺是种锻炼。
研究团队跟踪调查了50多万中国人,历时7年,结果发现:每周吃辣的次数越多,因心血管病和癌症去世的风险越低。特别是在不抽烟、不喝酒的人群中,这种“保护效果”更明显。
辣椒素在体内像个“保洁员”,一边清理血管里的垃圾,一边调动身体的免疫细胞,提升抵抗力。就像你家厨房整天有人擦台面、洗碗布,时间一长,细菌自然少了。
有些人可能会问:“我爸一吃辣就拉肚子,这还能算健康?”或者“我这胃不好,吃辣会不会更糟?”确实,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吃辣的方式、频率、搭配方法也有很大讲究。这就像锻炼身体,有人适合跑步,有人适合游泳,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辣法”。
很多人误以为“辣得越狠越好”,其实不然。过量的辣椒素会让胃肠道黏膜受伤,就像铁锅烧得太猛也容易糊底。
尤其是空腹吃辣、干嚼朝天椒、连吃三顿火锅这种“硬碰硬”的吃法,对身体反而是种负担。另外,有些人本身有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这种情况就不建议“硬吃辣”,否则容易“火上浇油”。
再说到辣椒的种类,不是辣就都一样。比如青椒、红椒、指天椒、小米椒,各有各的“脾气”。湖南、四川的辣偏麻偏香,贵州的辣带点酸,东北的辣混着蒜香,不同的辣法,对身体刺激程度也不同。
还有的辣椒是炒出来的香,比如油泼辣子,有的则是生吃更刺激,比如凉拌小米椒。这些烹饪方式的差异,也会影响辣椒素在体内的活跃程度。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常见误区:很多人一听说吃辣能防癌、护心,立马就开始天天吃火锅、顿顿加辣椒油,结果反而吃出痔疮、胃痛、口腔溃疡。这里要强调一个词——适量。
什么叫适量?说得通俗点,就是吃完不觉得肠胃不舒服,第二天排便正常,嘴里不长泡,这就说明你的身体“接得住”这点辣。如果吃完辣总是胃胀、心慌、坐立不安,那就要调调节奏了。
除了辣的量,还有辣的搭配也很关键。辣椒和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一起吃,比如炒辣椒配豆角、辣汤配木耳,能减轻辣椒对胃肠的刺激。
再就是吃辣时别空着肚子,也别一顿连灌冰啤酒,这种冷热交替对心脑血管是个挑战。可以搭配点温和的食物,比如豆腐、南瓜、蛋羹,有助于中和辣味,保护胃黏膜。
辣椒还和心理状态有关。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心情不好,一口辣下去,反而觉得“通体舒畅”?这不是错觉。辣椒能促进身体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类似天然的“快乐素”。
这就像下雨天喝碗热汤,身体暖了,心也不那么烦了。所以适当吃辣,不仅是对胃的刺激,更是对心情的抚慰。
但也别把辣椒当成“灵丹妙药”。它不是万能的,不能代替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个人如果抽烟、喝酒、不运动、三餐不规律,即使天天吃辣,也难以抵消这些坏习惯带来的风险。
身体就像一锅汤,光放辣椒不放菜,味道终归是单调的。只有各种营养搭配起来,生活节奏掌握得当,身体这锅汤才会香浓有味。
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一个“369辣养法”来简单记住吃辣的健康节奏:
“3”:每周选择3天吃辣,避开连续暴辣,不让胃肠“太累”。
“6”:吃辣时,搭配6种原色蔬菜,如青红椒、胡萝卜、黄瓜、紫甘蓝、西红柿、洋葱,颜色越丰富,营养越全面。
“9”:吃辣前后保持9小时内不空腹,尤其是晚饭吃辣后,不要立刻躺下,给肠胃留点缓冲时间。
这个“369辣养法”,不是死规矩,而是个灵活的提醒,让大家在享受口味的时候也不忘照顾身体的感受。
再说回那项研究,虽然结果让人欣喜,但它也提醒我们一个事实:健康从来不是靠某一样食物撑起来的,而是靠长期、稳定、适度的生活方式铺出来的。辣椒只是生活中的一味“好佐料”,真正的健康,是由饮食、运动、心态、作息四股绳一起拉的。
所以,不用害怕吃辣,但也别迷信吃辣。关键是吃得对、吃得巧、吃得稳。想让每一口辣都吃出健康,就得在生活中多动脑筋、细琢磨。饭桌上的选择,其实就是身体的投资。
健康这件事,不是绕远路,也不是求偏方,而是日积月累的“小选择”汇成的“大结果”。
愿每位中老年朋友都能在香辣里找到节奏,在生活中吃出温度,在平凡的日子里守住健康。
参考文献:
[1]于康,李宁宁,宋晨. 辣椒摄入与全因死亡率和特定原因死亡率的关联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2:189-195.
[2]陈晓菲,张志勇. 辣椒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健康效应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24,45(6):262-267.
[3]王敏,赵玉兰. 中国居民辣椒消费现状及健康影响[J]. 中国健康教育,2023,39(1):52-5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 上一篇:党政机关过了紧日子,市场才能过好日子
- 下一篇:晚年必暴富的生肖男,人生最是峰回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