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心经》原文及译文

发布时间:2025-08-04 15:31  浏览量:1

《吕祖心经》,全称《孚佑帝君心经》,是道教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由唐代高道吕洞宾(吕祖)所著,收录于清代道教典籍汇编《吕祖全书》。该经以心性修持为核心,强调“以心治心”的修行法门,被视为道家心性哲学的重要文献。

吕祖曰:天生万物,惟人最灵。非人能灵,实心是灵。心为主宰,一身之君。役使百骸,区处群情。物无其物,形无其形。禀受于天,良知良能。气拘欲蔽,日失其真。此心即失,此身亦倾。欲善其身,先治其心。治心如何?即心治心。

吕祖说:上天创造万物,唯有人最为灵性。但并非人本身灵性,真正灵性的是人的本心。心是生命的主宰,如同一身之君王,它指挥四肢百骸,处理纷繁的情感和欲念。(若心不存正念)外物便失去本质,形体也虚妄不实。人心本从天道所得,具有先天的良知与良能,但若被世俗之气束缚、被欲望蒙蔽,便会日渐丧失本真。一旦此心迷失,人的生命也将倾覆。因此,想要完善自身生命,必先修治己心。如何修治此心?答案就是——用这颗心本身的力量来治理它自己。

以老老心,治不孝心;以长长心,治不悌心;以委致心,治不忠心;以诚恪心,治不信心;以恭敬心,治无礼心;以循理心,治无义心;以清介心,治无廉心;以自爱心,治无耻心;以积德心,治为恶心;以利济心,治残贼心;以匡扶心,治倾陷心;以仁慈心,治暴戾心;以谦逊心,治傲慢心;以损抑心,治盈满心;以俭约心,治骄奢心;以勤慎心,治怠忽心;以坦夷心,治危险心;以忠厚心,治刻薄心;以和平心,治忿恚心;以宽洪心,治偏窄心;以伤身心,治沉湎心;以妻女心,治奸淫心;以果报心,治谋夺心;以祸患心,治斗狠心;以正教心,治异端心;以至信心,治大疑心;以悠久心,治无恒心;以始终心,治反覆心;以施与心,治悭吝心;以自然心,治勉强心;以安分心,治非妄心;以顺受心,治怨尤心;以推诚心,治猜忌心;以镇定心,治摇惑心;以中正心,治偏袒心;以大体心,治细务心。

用敬重老人之心矫正不孝,用尊崇长辈之心纠正不悌;以尽职尽责之心根治不忠,以真诚守信之心破除欺诈;凭谦恭有礼之心化解无礼,依遵循公理之心匡正无义;借清廉耿介之心对抗贪婪,靠珍重自爱之心消弭无耻;持积德行善之心遏制恶念,怀利人济世之心取代残暴;以匡扶正道之心抵制倾轧,用仁厚慈悲之心平息暴戾;以谦逊自持之心驯服傲慢,以自我抑制之心平衡自满;凭勤俭节约之心克制骄奢,靠勤勉谨慎之心战胜懈怠;用坦荡平和之心消解险恶,以忠厚宽容之心融化刻薄;借心平气和之心疏导愤怒,以宽广豁达之心拓宽狭隘;以珍视健康之心警醒沉溺,用推己及人之心戒除淫邪;持敬畏因果之心震慑贪夺,以忧患警醒之心化解争斗;凭坚守正道之心破除异端,用坚定信念之心驱散猜疑;以持之以恒之心矫正无常,以善始善终之心杜绝反复;借乐善好施之心瓦解吝啬,用顺其自然之心替代强求;以安守本分之心平息妄念,凭坦然接受之心消除怨怼;靠坦诚相待之心破除猜忌,用沉着镇定之心战胜迷茫;以公正不偏之心纠正偏袒,以顾全大局之心超越琐碎。

嗟乎人心,不治不纯。如彼乱丝,不理不清;如彼古镜,不磨不明;如彼劣马,不勒不驯。我故说经,欲治人心。人心得治,天地清宁。

可叹啊!人心若不修治,便难归纯净——它如纷乱丝线,不梳理则纠缠不清;似尘封古镜,不打磨则晦暗不明;像狂野劣马,不约束则桀骜不驯。正因如此,我演说此经,只为疗愈人心。当人心重归清明,天地自会和谐安宁。

偈曰:

一切惟心心最危,范天围地发光辉。天心即在人心见,人合天心天弗违。

世间一切根本皆系于人心,而人心最需敬畏修持——它能涵摄天地法则,绽放本有光明;天道奥义正通过人心觉悟显现,当人心与天心相契,天地万物自会和谐共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