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号第一杀手”吴四宝,一生无恶不作,最后因一碗面条送命
发布时间:2025-06-26 16:07 浏览量:2
上海1930年代,枪声嘈杂,弄堂里混出头不是靠运气。吴四宝,这个名字在老上海流传,谁要敢拍着胸脯在无轨电车上说不认识,那才是故事。上海滩本就水深,黑的白的都浮着油花,吴四宝能在这锅汤里熬成个头,没点子狠劲,还真没人信。他到底怎么上位?又怎么栽了跟头?谁都说他命硬,可拉倒吧,硬过头也就成了钢,钢容易断,不信你往下看?
说吴四宝家境如何清寒,倒也没啥稀罕。他爹吴老汉守着老虎灶,柜台后的木头都磨得发亮,生意不兴旺,还老和人怄气。吴四宝小时候多挨饿,饿着能长得高是本事。打小他就不安分,天生带点狠劲,弄堂里只要吵架,他总站前头,别人怕被拉住,他非要冲出去。
其实那年头,没点狠,下场还不如烧水的老吴。吴四宝每天进出外白渡桥,见惯了人性里的薄凉。一次小冲突,他眼神一瞪,那边的流氓竟然缩了回去。就算有人说这是假话,毕竟没人敢去试,传着传着就当成了真。他混出来,靠得是拳头,但也不是光靠蛮力,眼红脖子粗的小混混多了,倒下来也快。吴四宝反倒鸡贼。
再穷,也耐不住想翻身。谁还没点不切实际的念头。上海滩的机会,循环得太可笑。吴四宝看上的第一条路,是高鑫宝的地盘。高老板那边养马,赌狗,面子大。吴四宝不是青帮,却能帮上忙。一次打斗,被他撞上,一脚踹趴几个混子,高鑫宝也乐了——这小子能用。人和人这么结缘,不就是路过撞一头?真有啥规矩。
以后跟着高鑫宝做事,从小差事干起,捞不到油水。还得“学规矩”,只不过上海小混混哪懂规矩,不过学两手狠的。他跟着高鑫宝开会,有次当枪手就差点在血泊里翻身。季云卿出事那会儿,枪声乱作一团,谁胆子小真就趴那了。吴四宝倒好,冲上去一枪干掉刺客,捞了个人情。千万别说机灵就能混好,不过运气撞上那一瞬,运气也是本事。
之后他混进了核心圈子。青帮大院,谁进来不是走九曲十八弯?吴四宝得到青睐,那是季云卿对他印象深。他很快就有了任务,冲在前头,往里捞人脉,心里想的还是,下次能混多点资源。没朋友也不行,他的朋友都一样,两面三刀的朋友。
风头正盛,不代表票子就到手。故事有转折,1937年,上海真乱了。枪炮声一响,穷人最先倒霉,可“精明人”也能爬高。地下党黑帮都让路,有点见识的,都想往上爬。可也不是人人能踩对点。吴四宝倒是聪明,脚下踩着两条船,能不能稳,没人敢打包票。
季云卿牵根线,把吴四宝带进了“76号”。日本人上头,人心都要发痒。能不能当鹰犬,还是看骨子里的软硬。吴四宝刚进“76号”时没啥名分,混个警卫队副队长,旁人看是次把上的官,实际却是一块敲门砖。这帮人嘴上讲义气,背地里刀来刀去,抢资源比抢银行还快。就这样吴四宝硬是混成了“李士群最信任的人”。
“信任”是上海黑道最不可信的词。李士群很会拉拢人,但也最会卸磨杀驴。吴四宝对李士群掏心掏肺,这事很多老上海都知道。暗杀、绑架、打压反抗者,他样样舍得下手,带的队伍“特别黑”。连地下党都怕他们,谁要是碰见,连条命都不剩。
可是命运就是没谱。谁能料到他后来怕的不是地下党、不是别家黑帮,最忌惮的还是当初台上的那些“自己人”?时代轮换,泥沙俱下,哪还分得清黑白。有一阵他风头太劲,在地下汽车买卖上开始冒险,掉脑袋的事他干得更带劲。抢富商的车子倒卖,黑市上捞油水,凡是来钱的法子都试过,像上瘾。
这一来麻烦就来了。“76号”里边人本来就多疑,很快吴四宝便成了众矢之的。李士群能容他几时?日本人本就对这些汉奸阴晴不定,何况李士群私下也怕他尾大不掉。偏偏吴四宝不信邪,听到日军黄金押运的消息后,就动了歪心思,调头就想截那票金子。他以为自己运气跟得上脑子。
争霸上海的年代,有的是亡命之徒。但这些“主意”,谁成想竟是圈套。日本特高科早早盯上,说是金子,实则诱饵。吴四宝带队埋伏,没料到日军反应极快。一阵交火,死伤一片,被包了饺子。他勉强撤出来,可亏大发了,这种事哪能瞒得住?
自此一役,吴四宝在“76号”彻底出名。他的野心让人侧目,日本人必然要拿他开刀。李士群绷着脸,谁信他的“保护”?明里稳住,暗里撤梯子。这种局面,跳出来是死,不跳出来等死。吴四宝久混黑帮,他懂得察言观色,却也没摸明对方的底线在哪。
渐渐就没人敢和他明面上摆兄弟了。身边的手下松动,谁都怕他拉自己垫背。和赵胖子那顿饭后,吴四宝看出来气氛变了。担心?他当然有,只是从没表现出来。他幻想还能翻盘,结果却越来越孤单。连平时最信赖的打手,也开始支支吾吾,不再主动邀功。到底谁出卖了他,说不清,可能每个人都背着刀子。
故事到了最不可思议的一章还没展开。说吴四宝死于一碗面,很多人一开始都不信,但事实就这么发生了。李士群表面拦着日本人,嘴上说为他安排个别墅养病,背后却悄悄下了死命令。吴四宝到苏州那晚,谁都看他是“失宠的旧人”,他一点警觉没有,甚至饭菜端上来就狼吞虎咽。但这次不是意外,他吃下那碗面,肚子绞痛,想喊也喊不出。守在外面的,是李士群安插的人。事情发展得太快,没有人给他留下台阶,他倒地抽搐,旧账新账都算在这顿饭上,没人为他分辨。
有人吴四宝死得不值,一世狠人,没倒在刀下,竟赔在一碗阳春面里。一碗面,吃了命送了,是不是有点讽刺?不过也有人讲得热闹,说他其实早就心虚,命数这样不算意外。反正最后谁也没看到真相到底细节如何,人死如灯灭,口头的江湖里全是碎语。甚至连那碗面是热的还是凉的,都众说纷纭。
这些事其实没啥道理。那年头的人,活着也就那么回事,死了也没几个人过问。有人觉着天下大势压人,没几个能善终。也有人觉得吴四宝这一路,走得太放肆,天收的。“76号”的议事厅,还在原地,他的朋友、敌人换了又换。谁会关心面条是怎么毒的?用的什么药?这种小细节,没谁真在意。
从弄堂混子到知名杀手,再到反骨失败,拐个弯就成了弃子,那碗阳春面早晚都要吃。说到底就是,老上海是光怪陆离的魔幻场。吴四宝只是浮在水面上一块碎冰。翻滚过后,烟消云散,谁还会细琢磨这种细节——面条是咸的还是淡的?
这一切全都结束在那一碗面里了,就算再想细究,也都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