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对抗40℃高温:一大学宿管离世刺痛公众

发布时间:2025-07-07 18:18  浏览量:5

7月6日,有网友爆料,称山东青岛大学一宿管大爷被发现在值班室昏迷,送医后抢救无效去世,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根据学校的情况通报,2025年7月6日清晨7时30分,这位坚守在一线的物业工作人员在仅有风扇驱暑的值班室内被发现身体异常。救护车赶抵现场,确认不幸离世。虽排除了刑事案件可能,但其值班的环境却被学生们用沉重的心情所描述——简陋的值班平房内,“只有风扇,没有空调”。

闷热如同无形重担!
“青岛气象”已连发高温预警。接下来内陆地区将持续被35℃以上高温炙烤,局部地区超40℃!空气湿度偏高,风也被高温捂得温热难当——这分明是高温“桑拿”模式的开启预警。对必须在户外或密闭空间中作业的人,每一份空气都似厚重棉絮压抑呼吸,风扇徒然搅动滚烫空气,无异于杯水车薪。

他的身份如同万千基层劳动者,坚守在视线可及却极易被忽略的角落。
值班室内仅有的风扇旋转多年,如同这个庞大城市中无数顶着高温劳作的普通身影——无论你是街头挥汗如雨的环卫清洁者,工地铁皮棚内不停搬运水泥的工人,还是快递柜旁被烈日烘烤的配送员——每一个平凡的“他”都在相似的困境中沉默支撑着城市的运转。

我们并非是在追责个别悲剧的制造者。每一次这样的“无声”悲剧,都是对公共保障体系一道难以忽视的拷问——当极端高温已成为气候常态,那些工作环境尚缺基本降温保障的人们,是否真的在制度的关怀范围内?

宿管大叔清晨门口乘凉的身影不会被遗忘。他安静离去,却如一道灼痛人心的印记——提醒我们高温并非仅是气象播报中跳跃的数字。它关乎人的生命尊严、关乎政策的落地温度、关乎我们如何以行动去捍卫那些无声奉献者最基本的安身之地。

学校已表示“痛心”,启动善后。但真正的“善后”,是制度关怀应如头顶浓荫:

企业须肩负“人本之责”:无论公营或私企,应主动审视高危岗位作业环境,配备基本防暑设施如空调或强力风扇,必要时调整工作时间,配齐防暑应急包。政策该覆盖“最炽热的角落”:期待政府部门针对保安、环卫、建筑等重体力高温岗位,制定更严格、可操作的防暑降温硬性标准,并用强力监督确保它掷地有声。我们眼中应有“沉默身影”:社区、个人当践行微小关爱,主动提供饮水点,对周边高温作业者多一份提醒与问候。一声关怀或许无法扭转高温,但至少让孤立无援者感知到被看见的暖意。

不应让高温成为社会角落里的“隐形杀手”,不能任风扇独自承担对抗酷夏的重任,不应再让一个平凡岗位默默付出的人,默默地在酷热中耗尽自己的光。

滚烫的热浪冲刷着责任与体面的边界,更拷问着时代给予每个劳动者的基本尊重是否还在存续。那位宿管清晨门前短暂纳凉的身影,恰成为酷暑中最为沉重的隐喻——那不只是片刻休息,更是一位劳动者为了维持体面生存的最后挣扎。

面对闷热炙烤下的身影,此刻的制度责任,是否也正汗流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