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医生提醒高血压患者:宁可吹吹空调,也别频繁做5件事
发布时间:2025-07-10 22:29 浏览量:2
“医生,我每天早晚都坚持去楼下快走五公里,这不是对血压好么?怎么还头晕了?”“张阿姨,您这个季节还顶着烈日走,危险可不小。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高温下运动。”
很多人以为“出汗就是排毒”,认为夏季多动、多晒、多流汗就能“逼出”身体里的问题。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样的“自我管理”方式,反而可能是隐藏的健康陷阱。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大汗淋漓的生活方式,尤其当高温来袭,身体原本就承压的人群,更加要懂得“减负”。
夏季的热浪不仅让人烦躁,更可能悄无声息地触发健康危机。高血压,这个听起来“老年化”的词眼,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3亿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并未做到正确管理。
在高温季节,人体血液循环加快,排汗增加,但这并不等于身体更健康。对于心血管系统本就负重前行的人来说,这是一种“隐形施压”。
首先要明确一点:高温天,不是锻炼的好时机。尤其是中午前后的户外活动,可能加重心脏负担,诱发中暑、脱水、心梗等严重后果。
2023年7月,广东佛山一位年近六十的男子坚持在午后跑步,结果在公园倒地不起。送医时已出现严重热射病并伴有高血压危象。医生提醒,这类“好习惯”在错误的时间,可能变成健康的“催命符”。
除了避免高温时外出运动,还有哪些“看起来健康”的行为,其实并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频繁做?
第一,频繁洗热水澡或蒸桑拿。
不少人误以为“热水可以活血化瘀”,但研究表明,高温会使血管扩张、血压骤降,再突然站起时,容易造成脑供血不足、头晕甚至晕厥。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这种做法风险极高。
第二,大量饮用绿豆汤、凉茶等“清热解毒”饮品。
虽然听起来合理,但这些饮品多寒凉,易导致脾胃虚寒,引发消化不良、腹泻。严重时还会扰乱电解质平衡,加重心脏负担。尤其是正在服用降压药的人,不建议过量饮用。
第三,频繁进行“排毒式”汗蒸、拔罐。
这些传统养生方式虽有一定放松作用,但在夏季本就大量出汗的前提下,再强行出汗可能导致脱水,血液黏稠度升高,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第四,依赖风扇猛吹而拒绝空调。
很多人担心空调“伤身”,结果整日只开风扇,却不知持续高温会让室内温度长时间处于30℃以上,极易引发高血压患者体温调节失衡、心率升高。适度使用空调,反而是更安全的选择。
第五,频繁做“开窗通风+熬夜加班”式生活模式。
“晚上凉快,正好加班写点东西”——这是很多上班族的常态。但夜间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加之夜间开窗不当,可能引起局部受凉、血管收缩异常,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这些行为看似健康、自然,但在高温环境下,高血压患者的身体调节能力本就减弱,一旦触发连锁反应,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值得警惕的是,有三类人群更要小心这些“错误健康行为”。
首先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这类人群血管弹性下降、调节能力不足,在高温环境中容易出现体温调节失控、血压波动剧烈。一项发表于《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研究指出,夏季老年人血压异常波动率是冬季的1.6倍,尤其在午后高温时段最为明显。
其次是合并基础病的高血压患者,如糖尿病、冠心病人群。这些人本身心脏代偿能力差,稍有刺激即可能诱发急性事件。2022年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临床报告中提到,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在夏季热射病发生率高出普通人群近两倍。
最后是服用利尿类降压药的人群。这类药物会加速体内水分排出,在炎热天气更容易脱水。若再频繁运动或出汗,会进一步加重低钠、低钾等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疲乏无力等症状。
很多人会问:“难道高温天就什么都不能做了?”当然不是。关键在于因人而异、避开高风险时间段、适度调节生活节奏。
比如:
· 锻炼可以选择清晨日出前或傍晚日落后,避开高温;
· 洗澡控制水温在40℃以下,时间不宜过长;
· 空调温度控制在26℃左右,避免骤冷骤热;
· 多饮温开水,避免大量冰饮;
· 室内保持通风,但注意避免对流直吹。
“养生不是忍耐,更不是苦行。”这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的原话。他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不是追求极致,而是平衡与适度。
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看,夏季的生活管理,更应关注风险控制而非激进行为。而从生活方式医学的角度来看,个体差异决定了我们对健康行为的选择不能一刀切,更不能盲目模仿“别人都这样”。
你看到的健康,不一定适合你。在高温之下,高血压患者更应学会“适度懒惰”。不是懈怠,而是给身体一个喘息的机会。宁可躲在空调房里看看书、做做伸展操,也不要在烈日下逞强奔跑。
高血压不是小事,它像一根绷紧的弦,在高温的催化下,可能随时断裂。学会理解身体的信号,才是真正的健康智慧。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2.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年第42卷第5期
3.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病例分析,2022年夏季病例汇总
4. 央视《健康之路》栏目专家访谈,2023年7月
5. 《高血压管理指南(202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联盟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 上一篇:以高质经营为刃,这个人才社区如何锻造强住户粘性?
- 下一篇:大坂直美震撼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