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持续升高,医生叮嘱糖尿病患者:谨记六件事,别拿生命开玩笑
发布时间:2025-07-11 01:22 浏览量:2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进入七月,天气说热就热,气温表像是“破了表”,动不动就冲上36℃、37℃。很多人觉得热就开空调、喝凉水、吃点西瓜,扛一扛就过去了。
可偏偏糖尿病患者在这种时候,日子就不太好过了。为什么高温天对糖尿病人这么“难搞”?医生反复强调的“六件事”到底是哪些?真有这么严重,做不到就会出问题?
还真不是危言耸听。高温天气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只是出汗多、容易中暑那么简单,它还会影响血糖的控制、药物代谢、甚至诱发并发症。
稍不注意,可能不是“热一天”这么简单,而是直接进医院。
糖尿病本来就是个“慢性折腾”的病,平时控制得好,生活还能过得有滋有味,一旦控制不好,可就麻烦了。气温升高,会让身体的“水”和“糖”都跟着乱套。
出汗多了,体内水分流失快,血糖浓度容易升高;胰岛素吸收也会加快,一不小心就低血糖;再加上夏天吃得清淡、胃口差,饭少了药还是原来的剂量,也容易出问题。
有些人会想,夏天不是新陈代谢快吗?不是更容易减肥、降糖?听起来挺合理,但实际情况刚好相反。人在高温下的代谢反应并不总是“变快”,而是“变乱”。
尤其是糖尿病人,身体调节机制本身就弱,高温一来,更难稳定。
而且夏天人容易犯懒,不爱动。
出门就是一身汗,稍微走几步就喘,很多人干脆窝在家里,一天到晚躺在沙发上,空调一吹,一点运动都不想做。运动减少,血糖自然就更难控制。
这时候要是还不调整饮食、不监测血糖,问题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关键是,糖尿病不是只有一种表现,它像个“多面手”,高血糖、低血糖、心脑血管病、视网膜病变、肾功能减退……都可能是它的“副产品”。高温天里,如果身体脱水严重,还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发展特别快。
医生说,这种情况来得急,一旦抢救不及时,后果很严重。
更别提血压问题。夏天一热,很多人以为血压会下降,结果因为脱水、心率加快、血液浓缩,反而出现了血压波动,糖尿病本来就容易合并高血压,这下就更危险了。
有人甚至出现过一边头晕一边低血糖的“混合型突发”,根本搞不清到底是哪个在作怪。
所以医生才说了:糖尿病患者夏天一定要牢记六件事。不是吓唬人,而是真有必要。
第一件,喝水特别关键。水不是渴了才喝,而是要“主动喝水”,哪怕不渴也得定时补水。
因为糖尿病人排尿多、出汗多,水分流失得比别人快,等口渴才喝,说明身体已经“报警”了。
第二件,注意低血糖的风险。
高温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速度,而且夏天饭量减少、运动少,很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容易出现低血糖。尤其是打胰岛素的患者,千万别按冬天的剂量硬用。
医生建议,夏天用药要结合饮食、活动量调整,不要自己拍脑袋。
第三件,血糖监测不能偷懒。
有些人觉得天热烦躁,不愿扎手指,干脆就不测了。可就是在这种时候,血糖最容易波动。
监测频率要比平时更高一些,尤其是天气变化大的时候,测了才知道有没有“悄悄升”或者“偷偷降”。
第四件,运动不能停。虽然热,但也不能整天待空调房里不动。
医生建议,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可以早晨或傍晚去散步、太极、慢跑。哪怕在家里也可以做点轻柔的活动。
适度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控制血糖特别有帮助。
第五件,饮食要清淡,但别忽略营养。有些人夏天胃口差,就只吃西瓜、绿豆汤、凉粉,血糖控制得一团糟。
糖尿病人不能只吃“凉快”的东西,还得保证蛋白质、蔬菜、主食的均衡,尤其要避免“只吃水果不吃饭”这种错误做法,水果再健康,也是糖。
第六件,注意皮肤问题。夏天出汗多,皮肤潮湿,糖尿病人本来就容易皮肤感染,像脚气、湿疹、皮肤破溃这些小毛病,一旦感染,恢复特别慢。
尤其是脚部,糖尿病足不是吓人的名词,而是真有可能因为一个小破口,发展成溃疡甚至截肢。
这些看似“琐碎”的六件事,其实每一件都关乎健康的大局。很多患者就是因为忽略了其中一两件,才会在夏天进了医院。
更麻烦的是,糖尿病患者对温度的感知也会减弱,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中暑或者脱水了,等发现时,往往已经晚了。
医生建议,家里如果有糖尿病人,除了提醒喝水、测血糖,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有警觉性”的环境。比如高温天出门,记得戴帽子、带水、备点糖;在家别把空调开太低,也别一整天不开。
温度稳定、饮食规律、活动适当,这几个关键字要放在心上。
还有一点特别容易被忽略,那就是情绪。
夏天烦躁、睡不好,对血糖也是直接影响。研究发现,情绪波动大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普遍差。
所以医生也会提醒,多休息、多放松,少生气,别让心理“火气”也加重病情。
如果已经出现了头晕、乏力、恶心、心慌等情况,不管是高血糖还是低血糖,都不要硬扛。
糖尿病人的“忍耐力”不是优点,而是一种风险。及时就医、早做处理,是最稳妥的做法。
不要以为“歇歇就好”,有时候“歇一会儿”就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
医生还说了,糖尿病夏天突发事件中,低血糖和脱水并发是最常见的“组合拳”。
有个60多岁的老先生,平时血糖控制得不错,结果夏天连续几天吃不下饭,还坚持吃降糖药,结果晕倒在家,发现时已经低血糖昏迷,赶到医院差点没抢回来。
不是怕热,而是怕“热+糖尿病+不注意”这三样一起凑齐了。糖尿病不是高温的“受害者”,但却是高温最容易被忽略的“脆弱群体”。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糖尿病人,身体调节能力本来就弱,千万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说到底,夏天对糖尿病人就是一个“放大镜”,平时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在这种天气下都会被放大。饮食不规律、监测不及时、运动不坚持、情绪不稳定、用药不调整……通通都会出问题。
而那些听医生话、做得细致的患者,反而能过个安稳夏天。
也别觉得医生唠叨。这些“六件事”不是控制糖尿病的全部,但却是夏天最核心、最实用的应对方式。
不求人人都做到完美,但至少得做到心里有数,身体有感,行动有招。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轻视它、把它当成“老病友”,放松了警惕。夏天的炎热只是外在,真正的挑战,是自己对身体的关注程度。
别等到出事了,才想起医生说的那六句话。
学会照顾自己,是糖尿病人最重要的“自救方式”。
夏天来了,提醒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高温可以熬过去,但健康不能靠“硬抗”。
参考文献:
[1]谢晓燕,张红丽,李雪倩.高温季节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0):3861-3864.
[2]张春燕,王雪.夏季高温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40(12):983-986.
[3]李萍,陈建华.糖尿病患者夏季健康管理对策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04):27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