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急性脑梗离世!建议:天热,有基础病的患者,尽量别做这些事

发布时间:2025-07-12 00:30  浏览量:2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数据与权威指南结合个人观点撰写,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欢迎关注、收藏。

夏天到了,不少人感觉身上没劲、脑袋发沉、心跳加快,其实这些可能并不是普通的“中暑”那么简单。

特别是有三高、心脏病、脑血管病史的人,天热对身体的影响远比大家想象的要大。

天气越热,血液越容易变“黏”,血压波动也更明显,如果再加上一些不恰当的生活习惯,很可能就是压垮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近有位男子因为急性脑梗猝不及防地倒下,再也没有醒来,这让人警醒:高温天,一些常见的生活方式,可能比病本身更危险。

脑梗,说白了就是脑子里的血管突然堵住了。

堵得快、堵得狠,就可能引发大面积脑组织缺血坏死。高温天正是脑梗高发的时候,原因不少。

一个是天热时身体大量出汗,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容易变得浓稠,就像水煮干了的米汤,流动性变差,更容易堵住血管。

另一个是高温让血压波动更频繁。有高血压的人,血管壁本身就容易受损,血压一下子飙上去,就可能让原本就脆弱的血管更容易破裂或堵塞。

此外,夏天很多人贪凉,突然从热的环境走进冷气房,血管一下子收缩,也可能诱发脑血管痉挛或血流骤变,造成脑梗。

中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下降、代谢减慢,再加上很多人有糖尿病、高血脂等问题,这些都为脑梗提供了“土壤”。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就容易成为“最后一击”。

睡前大量喝水或酒:很多人觉得天热,临睡前多喝点水或啤酒,能防止半夜中暑或者脱水。但其实这样做,反而可能带来隐患。

睡觉时人的代谢变慢,肾脏过滤能力下降,大量水分容易滞留体内,血压可能因此升高。如果喝的是啤酒或含糖饮料,还可能引发血糖波动。

大清早空腹出门锻炼:天热时不少人选择早起锻炼,图个凉快。但对有基础病的人来说,清晨是心脑血管最容易出事的时候。

这时候血压容易波动,血液黏稠度高,空腹锻炼还会刺激交感神经,让血管突然收缩,增加心脑负担。如果运动太剧烈,更容易出现头晕、胸闷、甚至昏厥等问题。

锻炼可以继续,但最好安排在早餐后一个小时左右,选择强度适中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等,别把锻炼当“比赛”。

情绪起伏太大:天一热,很多人变得烦躁、脾气大,这对身体的伤害可不小。情绪激动会让血压快速升高,心跳加快,尤其是原本血管已经狭窄或有斑块的人,极容易诱发脑梗。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争执、一点点的委屈,就可能换来一次大病发作。中医讲“怒伤肝,悲伤肺”,情绪失控对五脏六腑都有伤害。

天热时心火旺,更应当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激烈争吵,学会转移情绪、调节压力。

频繁进出空调房:夏天开空调没错,但很多人一会儿在外面晒太阳,一会儿又进屋吹冷气,这样冷热交替很容易让血管一收一放,造成剧烈波动。

特别是有动脉硬化的人,血管内膜已经变脆,经不起反复刺激,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或堵塞。

建议空调温度控制在26℃左右,进屋前擦干汗水,缓冲几分钟再进入室内,别让身体受“冷刺激”。

中午不睡觉、晚睡还熬夜:炎热天本身对身体就是负担,中午本该歇一歇,但不少人却趁着安静时间刷手机、看电视,结果越看越精神,到了晚上还舍不得睡。

其实夏天本就阳气旺盛,熬夜容易伤阴伤心,久而久之心脑功能负担加重。

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会让血压波动更频繁、免疫力下降,也容易造成血液循环不畅。

该睡就睡,中午小憩20分钟,晚上尽量10点前上床,养好作息,比吃保健品更靠谱。

天热时,身体出汗多,阳气容易外泄,中医讲“夏伤于暑,秋必痎疟”,也就是说夏天不调养好,到秋天可能会“反噬”回来。

日常生活里可以适当吃些清淡解暑、补气生津的食物,比如绿豆汤、莲子百合粥、丝瓜、冬瓜汤等,既能去火又能润肺。

另外,年纪大了,阳气不足,适当吃点山药、黄芪、鸡肉汤、枸杞粥,有助于养脾补气,增强抵抗力。

平时可以按摩头顶百会穴、两侧太阳穴,促进头部血液循环。

也可以在清晨或傍晚,用温水泡泡脚,帮助调节全身气血,尤其适合睡前做,既助眠又养心。记得穿衣宽松、别贪凉,晚上关窗睡觉时给肚子盖块毛巾或薄被,避免“腹寒”诱发内热。

长期患有三高等慢病的朋友,要坚持服药,不能因为天热感觉“出汗排毒”就随意停药。每隔一段时间测量血压、血糖,避免隐性波动带来突发问题。

定期体检,早点发现血脂异常、血管硬化的信号,远比出事后去抢救省事省钱。

中医讲“血行畅,则百病不生”。高温时身体最怕的就是血液不畅,堵在哪里,哪里就容易出事。

所以日常生活中,不论有没有病,咱们都要注意饮食规律、情绪稳定、适度锻炼,不给身体添堵。

保持每天排便通畅,少吃油炸、过咸的食物。情绪憋着、吃得油腻、动得少,就是堵的“铁三角”,这三样控制住了,身体自然少出问题。

身体不是怕病,而是怕“忽视”。只要咱们心里装着健康,生活就会还咱们一份安稳和平静。

个体体质差异大,以上观点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 张波. 脑梗死高发季节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2023, 31(4): 259-263.
[2] 刘红. 夏季高温与脑血管意外发病率关系的调查分析.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2024, 38(1): 47-50.
[3] 陈明. 中医养生对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辅助作用分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4, 31(3): 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