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医附院北海医院创新“三甲医院专家驻点帮扶”实践,助力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发布时间:2025-05-20 03:32  浏览量:1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苦海沿边,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生病跑大医院,路途远、挂号难的就医困扰;

滨州港畔,北海经济开发区作为滨州向海发展的战略支点,人口集聚加速,对医疗配套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今年2月9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北海医院正式开诊运营,成为推动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零距离”下沉基层、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配套。

北海医院开诊后,不仅能为辖区5万人口“在家门口”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可辐射滨州北部沿海乃至河北周边县区及四大化工园区的40万群众,对于吸引更多项目和人才落地落户,推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月19日,滨医附院北海医院正式开诊100天,交出了累计接诊患者13614人次,60例急危重症精准转诊,7场义诊惠及数千名群众的优异成绩单。同时,借助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全面托管,北海医院走出了一条“三甲医院专家驻点帮扶”的特色之路,让区域医疗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为当地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精准滴灌”,打造健康服务“高地”

今年以来,全市锚定“113388”工作体系,奋力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北海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市重要工业功能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承载着“向海向洋向未来”的梦想,是滨州发展工业经济和海洋经济的新阵地和桥头堡。

“北海医院建设落地、开诊,将为当地和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有力推动北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东说,“一方面,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将成为当地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有利于各行各业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医院也将成为北海招商引资的名片,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同时,还将成为卫生应急的保障,助力企业安全生产。”

作为市重点民生工程,北海医院自建院之初便确立了“三甲标准、基层定位”的发展理念。通过专家坐诊、远程会诊、绿色转诊等机制,医院迅速建立起覆盖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的分级诊疗体系。

“北海医院下一步的发展,将立足于‘小综合、大专科’。”王东说,“‘小综合’目标在于科室配备齐全,从慢性病到急诊急救,从常见疾病到专科疾病,再到创伤、卒中、胸痛几大中心,都有专家常驻;‘大专科’则致力于派驻全科医师团队,重点建设全科医学病房、儿科病房、肛肠疝外科病房,应对北海地区就医群众慢性病发病率高、就诊需求集中的难点。”

同时,医院致力推动健康服务端口前移,组建医疗团队开展“健康零距离”义诊,已累计为1000余名群众提供免费体检及健康咨询服务。通过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的“精准滴灌”,北海基层医疗正逐步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的模式转型。

北海医院的创新实践,源自于政府“三级医院牵头+基层机构联动”的医联体顶层设计。医院通过人才共享、技术平移、管理同质等机制,实现三甲医院专家常态化坐诊、医疗质量同标管控。在此框架下,北海医院的病房也即将启用,107张智慧化病床已经配齐,配套远程监护系统与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机制,形成“门诊初筛精准化—住院治疗标准化—社区康复个性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北海经济开发区“量身打造”健康服务“高地”。

北海医院的顺利开诊,不仅是北海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的关键拼图,更为全国县域医疗改革提供了“管理赋能、技术共享、群众受益”的创新范式。

专家骨干“双轨”服务,守护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

医院的核心资源就是高水平的医生。如何确保北海医院的诊疗水平?答案是“全面托管模式”。

“滨医附院创新实施‘专家领衔+骨干医师’的双轨派驻机制,通过组建多个临床科室团队、资深专家整建制入驻,实现北海医院核心岗位100%由三甲医院资深专家担任。”滨医附院北海医院党支部书记孙长华介绍,这支平均从业年限13年的专家队伍中,专业覆盖率达区域常见病种的90%。有了他们,北海医院的医疗水平直接“起飞”。

驻点专家们在深入了解基层医疗需求后,打造出“急症救治+慢病管理”双轨服务体系,不管是对突发疾病,还是对患者的长期健康管理,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北海医院外科团队由滨医附院结直肠疝外科李鹏教授领衔,年手术量500余例,开展的骶神经调控疗法治疗顽固性便秘和排粪失禁得到国内同行认可,多次在国家级学术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北海医院急诊科由滨医附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冰驻守,他自工作以来一直扎根于急诊第一线,擅长休克、中毒、心肺复苏术后等急危重症救治;

北海医院综合治疗团队由滨医附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付冠带队,其擅长综合运用姿势解密技术、中医外治技术及现代康复医学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除了常驻专家外,滨医附院还安排了门诊值班专家团队定期坐诊——每天早晨7点,载着各个科室专家的“医疗专车”从滨医附院出发,抵达北海医院。他们要在这里坐诊一天,为患者提供服务。“这是我第6次来北海医院坐诊了,每次都能在交流中感受到患者的满意。”滨医附院儿科副主任赵国英说,在她的电脑记录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已经为12位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在看病之余,专家们还会到周边乡镇、村居开展义诊服务和健康宣教,教大家怎么预防疾病、管理健康。

如今,北海医院实现了日间专家坐诊、夜间骨干值守、全年无休会诊支持。医护人员充分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全力做到“专家常驻、技术扎根”,让北海医院真正有能力“接得住、治得好”患者。

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区域分级诊疗提供了优秀范例,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同时也开创了全市“三甲专家驻点帮扶”的创新实践。

专家坐诊、线上看诊、快速转诊,让“小病不出村、大病少奔波”成为现实

北海医院自开诊以来,借助滨医附院人才、技术、管理、品牌的下沉优势,为北海地区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跨区域共享,为周边百姓带来了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在北海医院门诊大厅,记者看到医院内部布局合理,候诊区宽敞明亮,为患者提供了舒适的等待空间;现场就医环境井然有序,患者在导医的引导下有序就诊。尽管部分大型设备尚在紧张调试中,但这并未影响医院整体医疗服务的高效开展。医院专家团队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灵活运用现有设备与技术,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诊疗服务。

“原先去三甲医院看病,起码在路上就得1个多小时,现在来这边非常便捷。”不少患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专家们的专业水平让大家感到安心,“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么好的医疗服务,真的太方便了。”

医院配备了先进的常规检验设备、磁共振、CT、超声诊断仪等,能够满足大部分常见疾病的检查需求。同时,诊疗团队积极与滨医附院建立远程会诊机制,遇到疑难病症时,能够迅速借助滨医附院的先进设备和专家智慧,确保患者得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半月前,王阿姨因腰部疼痛行动不便,家人本打算跨区求医。得知北海医院不仅配备先进设备,坐诊专家还都来自滨医附院,且离家仅10分钟车程,子女立即带老人前来。检查室内,技师滕文刚为老人拍摄完腰部照片后,即时扫描数据,上传至滨医附院放射科,2小时后出具的诊断报告未显示明显异常,按专家制订的康复方案调理即可。王阿姨连连称赞:“设备好、医生亲,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的服务,真是解决了大难题!”

北海医院开诊至今,磁共振已检查460人次。高端医疗设备+专家“线上”坐诊的双重保障,让患者看病看得放心、看得踏实。

一旦有北海医院治不了的突发疾病,那该怎么办?北海医院与滨医附院已编织起“温情救治网”,以“快速转诊”完成“救治接力”——

不久前,货车司机王振国(化名)因持续两天难以忍受的“胃痛”,来北海医院就诊。接诊副主任医师闫晓红在诊断过程中,敏锐察觉到患者的异常——最终确诊,患者为急性心梗!救治刻不容缓!

医护人员紧急对病人处理稳定病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立即联系滨医附院本部,并开启联合救治通道。载着王振国的救护车在高速上疾驰,车内急诊护士启动5G监护仪,患者的血压、血氧数据实时投射在滨医附院急诊室的屏幕上。早在救护车出发前,滨医附院的专家们已经对王振国的病情展开深入讨论,并据此制订好了初步治疗方案。

救护车刚一抵达,严阵以待的急诊和心内科专家团队立刻快步上前,迅速接手患者。整个转诊过程每一个环节都精准无误,最终,患者王振国顺利完成手术,康复出院。此次成功救治,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生动实践。滨医附院的医疗专家化身“县域守门人”,已成功实现60例急危重患者的生命接力。

从三甲医院到田间地头,从专家诊室到乡村卫生站,北海医院的开诊,不仅让基层村民直接受益,更展现了分级诊疗制度落地乡村的可行路径,印证了医联体建设的深层逻辑——从单向“输血”到持续“造血”的跨越。基层医疗机构正转型为“早发现、稳兜底、防未病”的区域健康前哨站,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的医疗也有硬实力”。当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通过托管医院直达基层,“小病不出村、大病少奔波”的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下一步,滨医附院将充分发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北海医院打造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卫星医院’。”王东说,“我们也将始终坚持‘站在患者床头、想到患者心头、干到患者点头’,持续优化医疗服务、降低群众就医负担,提升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