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命来袭!四川一男子因中暑身亡,医生:核心体温飙至致命!
发布时间:2025-07-13 14:23 浏览量:2
你可能没想过,夏天出门竟然会要命。可就在不久前,四川一名40多岁的男子,因中暑不幸身亡。他被送到医院时,体温高达42.5℃,医生拼尽全力也未能将他从“热”中拉回来。
这不是个案。每年夏天,都有人因为“太热”而走到生命尽头。
谁能想到,高温不是闹着玩的,它真的可以杀人于无形?
这位男子在高温天长时间户外劳作,没有及时补水、更没有采取降温措施,很快就出现了意识不清、昏迷、抽搐等典型的重症中暑症状。送医时已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医生说:“他体内已经像煮开的水壶,全身系统崩溃。”
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悲剧。
很多人都低估了中暑的危险,以为就是出点汗、头晕一下,休息休息就好了。可医学上,中暑分为轻度、热衰竭和热射病。一旦发展到热射病,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
热射病,就是中暑的“终极形态”。
它不是简单的发热,而是体温调节系统全面失控。人体核心温度超过40℃,但却没有汗出,反而全身干燥、皮肤灼热,接着就会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甚至昏迷。
这时,人体的“冷却系统”彻底崩溃,像一台过热的发动机,猛然爆缸。
很多人以为只有老人才会中暑,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年轻人、中年人甚至运动员,只要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缺水、疲劳、穿着不当,都有可能中招。
这位四川男子的案例就说明了:中暑不分年龄,任何人都有中暑风险。
尤其是在我国南方,每年7、8月气温常常超过35℃,体感温度甚至逼近40℃以上。空气湿度越高,汗液越难蒸发,人的降温能力就越差,也就越容易中暑。
气温高+湿度大+通风差,就是中暑的“死亡三角”。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高温会直接导致死亡?
这是当体温过高,蛋白质变性、细胞坏死、器官衰竭接踵而至。医学研究表明:当核心体温超过41℃,大脑、心脏、肝脏、肾脏等多个脏器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不可逆损伤。
就像把鸡蛋放进热水里,几分钟就熟了。人体的细胞也一样,温度一旦过了“极限值”,就无法逆转。
高温下的死亡常常来得悄无声息。
你以为只是头晕、乏力、胸闷,其实下一秒可能就是昏迷、休克、呼吸骤停。很多人是在还没意识到问题严重时就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一些人中暑后会自行服用退烧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希望“降一降体温”。但这类药物对中暑引起的高体温几乎无效,这是一个典型的医学误区。
因为中暑不是感染引起的发热,而是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必须靠物理降温+快速补液+静脉治疗+住院监护才能挽救生命。
我看过很多病例,都是因为延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热不是小事,热到极致就是命。
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户外工作者,是中暑高危人群。这些人本身的体温调节能力和代谢能力较差,一旦遇到高温,很容易“撑不住”。
像环卫工、快递员、外卖员、建筑工人,这些人每天暴露在烈日下工作,必须接受高温防护培训,定时饮水、适时休息、穿着透气衣物,才有可能防住“热射病”。
还有很多家庭,夏天不开空调,认为“扛一扛就过去了”。但医学研究表明:当室内温度超过32℃、湿度大于70%,就极易诱发热相关疾病。
空调不是奢侈,是必要的生命保障。
哪怕用风扇、冷毛巾、洗冷水澡,也要及时帮身体“散热”。
如果家中老人出现头晕、乏力、食欲差、心慌,不要掉以轻心。尤其是不出汗却体温升高,这是热射病的典型征兆,务必立即送医。
中暑最危险的,不是你热不热,而是你以为自己没事。
在医学急诊中,有一种说法叫“热昏三分钟,命悬一线”。
一旦出现意识混乱、说话不清、步态不稳,就是大脑已经“烧坏”的表现。
人不是铁打的,温度一旦超过极限,身体就会像机器一样崩溃。
别再以为“多喝热水”“忍一忍”是万能良方。科学防暑,比什么都重要。
有些人明明体质很好,却在打篮球、跑步、骑行中突然倒地,事后才发现是运动诱发型热射病。这是因为剧烈运动时身体产热剧增,在高温环境下根本来不及散热,导致体温飙升。
这类中暑发作迅猛,往往从发病到死亡不到1小时。
夏季运动要避开正午,选择清晨或傍晚,运动后及时补水、降温、休息,切勿“硬撑”。
每年夏天,医院急诊科都会迎来一波“中暑高峰”。
医生们最怕听到的是:“我只是觉得有点累,想着休息一下就好。”可等他们被送来时,往往已经进
入热射病晚期。
记住一句话:不是你能扛热,而是热在扛你。
别在高温面前逞强,别在生命面前犹豫。中暑不是小事,热射病不是遥远的名词,它可能就发生在你家门口。
命,是可以被热“蒸”走的。
参考文献:
热射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张志强,王建国,《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年第31卷第6期
中暑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李晓春,韩立,《中国急救医学》,2021年第41卷第10期
高温热射病的临床救治体会,赵东明,刘海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年第24卷第12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