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来袭,高血糖患者要警惕!医生提醒:牢记“五做六不做”!

发布时间:2025-07-12 01:26  浏览量:2

每年三伏天,总有人因高温引发血糖失控,甚至住院。你以为只是天热出汗多、容易中暑?错了,对高血糖患者来说,炎热的天气是隐形“杀手”。

我接诊过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三伏天坚持每天晨练一小时,结果低血糖晕倒在小区绿道,幸好送医及时。这个案例让我一直记在心上,也让我每年伏天前都忍不住提醒患者:高血糖不是等血糖高了才危险,而是平时不注意,出事就在一瞬间。

尤其是天气一热,很多人血糖波动加大,吃得少、出汗多、作息乱,胰岛素敏感性也在变化,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低血糖甚至酮症酸中毒。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想和你聊聊:为什么三伏天对高

血糖人群这么危险?又该如何稳住血糖?记住医生的“五做六不做”,关键时刻能救命。

不少人以为夏天血糖会降下来,吃得少、运动多嘛。但很多研究和临床观察都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夏季高温反而更容易诱发血糖波动,尤其是早晚温差大、情绪波动多、饮食清淡但不规律时,对胰岛功能本就不稳定的老年人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三伏天本身就是一年中最热、湿度最大、天气最闷的阶段。从农历来看,初伏、中伏、末伏共计30到40天,这段时间对老年人、慢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多事之秋”。

有人问,难道不能像平常一样控制饮食、按时吃药就行了吗?高温对身体代谢的影响远比你以为的深远。出汗多,人体水分丢失加快,血液浓缩,血糖水平自然升高。很多人因为胃口不好饮食减少,导致低血糖风险增加

三伏天不是糖友轻松度日的时光,而是一个“看不见的战场”。稍不注意,血糖就可能飙升或骤降。正因为如此,医生们才反复叮嘱:三伏天来了,高血糖患者务必牢记这“五做六不做”,才能安然度夏。

先说“五做”。

第一做,补水要及时但有节制。很多人一热就喝冰水、喝甜饮料,结果越喝越渴,血糖还上去了。正确的做法是:少量多次饮温水,尤其是清晨起床和午后,避免脱水才是关键。

第二做,饮食要规律,不要乱节食。我见过不少糖友夏天爱吃西瓜、冰粉、绿豆汤,觉得“天然”“解暑”。其实这些食物含糖量高,血糖控制不好的时候吃,反而加重病情。饮食建议清淡、定时定

量,搭配高纤维蔬菜和低GI主食。

第三做,测血糖频率要增加。天气变化加身体应激反应,血糖波动时有发生。建议每天至少测4次血糖,尤其是早起、餐后、运动前后和睡前,做到心中有数。

第四做,运动要适度,时间要选对。三伏天并不适合大强度锻炼。建议早上7点前或傍晚7点后,选择散步、太极、慢骑等方式,每次30分钟左右,避免高温时段剧烈运动

第五做,药物管理要精细,避免漏服。很多人夏天出门旅游或作息混乱,容易忘记吃药。建议设定手机提醒,并随身携带常用药物,特别是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类药。

再说说“六不做”,这几条看似小事,实则极易被忽视。

第一不做,不空腹出门。早起血糖最低,空腹出门晨练很容易诱发低血糖,严重时会出现意识模糊、出冷汗、晕厥等危险症状。

第二不做,不暴饮暴食。夏天聚会多、烧烤夜宵频繁,一顿吃多了,血糖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降下来的。暴饮暴食对胰岛功能是巨大冲击,容易引发糖尿病并发症。

第三不做,不擅自停药或增药。有些人测了一次血糖稍低,就不敢吃药了;也有人血糖高了,就自己多吃一片。这种做法非常危险,一定要遵医嘱调整用药,不要擅自做主

第四不做,不穿不透气的鞋袜。高温下,脚部容易出汗、潮湿,引发细菌感染。而糖尿病人本身末梢神经敏感度下降,小伤口也会变成大问题。建议穿透气棉布袜和宽松鞋

第五不做,不熬夜不贪凉。熬夜会扰乱胰岛素分泌节律,贪吃冷饮、吹空调睡觉也会让身体应激反应增强,诱发血糖波动,甚至引发感冒、肠胃不适等连锁问题。

第六不做,不忽视异常症状。比如突然头晕、乏力、心慌、视线模糊,这些都是可能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的信号。不要靠“休息一下”就扛过去,必须及时测血糖并寻求帮助。

这些“五做六不做”,不是医生吓唬你,而是每年无数真实案例后的总结。夏天的危险不是表面的热,而是人体在高温下的代谢异常内分泌失调

很多人夏天一瘦,就误以为身体变好了,血糖也正常了。其实这只是暂时性水分代谢变化,并不代表病情改善。千万别因此放松警惕

还有些老人身体本就虚弱,夏天食欲差、吃得少、血糖低,结果反而不敢吃药。殊不知,低血糖的危害甚至大于高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容易导致心律不齐、甚至猝死。

这些看似生活琐事,其实牵动着健康大局。三伏天做好这些,才是真正的“控糖高手”。我常说一句话:“糖尿病不是靠药压下去的,是靠生活撑出来的。”

血糖稳,夏天才稳;习惯稳,病情才稳。别等出事了才后悔,趁还来得及,把这些细节落到实处,才是聪明之选。

最后提醒一句,如果你家里有老年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多关心他们的饮食、情绪和药物服用情况。夏天是一个考验,更是一个机会,趁这个时候把生活调整好,可能比吃药还管用。

伏天藏着风险,也藏着转机。只要记住医生说的“五做六不做”,你也可以安稳过夏,不被血糖“牵着鼻子走”。

参考文献:

刘巍,赵新宇.高温环境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9):764-768.

韩冰,张琳.夏季高温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6):482-485.

王志强,刘建国.糖尿病患者夏季生活干预管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3,22(3):211-21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