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医生提醒高血糖患者:宁可吹吹空调,也别频繁做几件事
发布时间:2025-07-15 00:40 浏览量:2
►
本文180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今年夏天,热得有些不同寻常。全国多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部分地区气温甚至突破了40℃的大关。走在路上如同进了蒸笼,汗是止不住地流。可你知道吗?对于血糖偏高的人来说,高温不仅仅是“难受”这么简单,它还可能是一场悄无声息的“健康危机”。
医生提醒:高温天,糖尿病人最怕的不只是中暑。
你可能觉得天气热了,喝点水、多吹风扇就没事。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高温会影响体内胰岛素的吸收速度、血糖的波动幅度,还可能加重心脑血管负担。
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靠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的人群,在高温天里,身体的代谢节奏可能会被打乱。一项发表于《中国糖尿病杂志》的调研显示,高温季节糖尿病人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急性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升高,尤其在35℃以上的环境中更为突出。
很多人觉得出汗、头晕、心慌是中暑,其实也可能是血糖在高温下失控的信号。比如:
热天活动后头晕乏力,不一定是脱水,也可能是低血糖;
明明饮食没变,但血糖波动大,可能是胰岛素吸收加快造成的;
出现口渴、频尿、恶心等症状时,高血糖酮症也可能悄悄在发展。
这些症状被高温“掩盖”,不少人误以为是天气太热导致的不适,结果耽误了调控和治疗。
一、“扛热”不吹空调
有些人为了“省电”或者觉得空调“吹多了不好”,硬扛着不开空调。殊不知,高温会让血糖波动更难控制,甚至诱发热射病。医生建议,室内温度控制在26℃左右,是最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选择,不要让自己处于闷热的环境中太久。
二、大汗淋漓后猛灌冰水
天热口渴,很多人喜欢喝冰镇饮料或冰水,但对于血糖不稳的人来说,这是个“雷区”。冰水会刺激肠胃收缩,影响药物吸收,还可能诱发胃肠不适。更重要的是,很多冰饮料含糖量极高,容易让血糖飙升。
三、空腹晨练或暴晒运动
清晨气温相对较低,不少人喜欢这个时候锻炼。但如果空腹进行剧烈晨练,极有可能发生低血糖。而在太阳直射下暴晒运动,可能引起脱水、血液黏稠、血压升高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心脑血管健康。医生建议,运动最好安排在清晨7点前或傍晚6点后,避免空腹状态,适度为宜。
四、不规律饮食,靠水果“解暑”
很多糖友夏天胃口差,三餐不规律,甚至用水果代替正餐,结果摄入了大量果糖,血糖反而飙升。尤其西瓜、荔枝、葡萄等高GI水果,一次吃多了,甚至会引发高渗性高血糖昏迷。
1. 保持水分摄入,但不能“狂喝”
糖尿病人本身尿多易脱水,高温天气更容易出汗。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医生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ml,分次小量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补水导致电解质紊乱。
2. 饮食要清淡、定时、定量
高温季节食欲下降,容易不吃或者乱吃,这会导致血糖不稳定。建议三餐规律,食物多样化,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凉拌菜虽清爽,但要注意控制调料用量,尤其是糖和盐。
3. 血糖监测频率要提高
高温天血糖波动大,建议糖友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尤其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可以在清晨、餐后2小时、睡前增加监测次数,及时发现波动并调整用药。
4. 药物、胰岛素的保存要特别注意
不少胰岛素、口服药都需要避光、低温保存。胰岛素在高温下容易降解失效,建议使用专用的便携冰袋或冷藏盒保存药品,尤其外出时更要注意。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4倍,高温更是一个重要诱因。
因为高温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这些因素叠加,很容易诱发急性心梗、脑梗等严重并发症。有医生指出,每年夏季心脑血管急诊中,糖尿病患者占了相当比例,很多患者发作前并无明显征兆。
不是你不怕热、能出汗就代表没事,高温天里的“隐性杀手”就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发力。
医生建议:宁可多吹吹空调,也别拿身体硬抗高温;宁可麻烦一点多测血糖,也别等身体出问题才后悔。
别忘了,控糖不是“只靠药”,而是“靠细节”。这个夏天,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是保护自己最重要的“降温神器”。
参考文献:
《高温环境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的临床研究》.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2年第30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