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温,慢性病患者如何度过“烤验”,医生:这些做到顺利度过
发布时间:2025-07-15 23:00 浏览量:2
你知道吗?每年夏天,全球有数十万人因为高温相关疾病住院,甚至丧命。而在所有人群中,慢性病患者是最容易“中招”的一类。
可奇怪的是,很多人对这事还没当回事。有的老人家说,“我都活这么大年纪了,热点怕什么?”有的中青年则觉得,“我血压高点、糖高点,不影响吹空调吃冰淇淋啊”。
但问题就出在这“不当回事”上。
热,不是简单的出汗、口渴。高温对慢性病患者的影响,比你想象得复杂多了。
尤其是在空调和户外轮流切换、汗出得多水补得少、药照吃但体感变了的情况下,身体那点“自我调节”的本事,很容易就跟不上节奏。
不信?那我们先看点数据。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2024年中国夏季平均气温创下历史新高,华东、华南多个城市连续高温日超过20天。
国家卫健委报告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因高温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平时高出近40%。而在这些人中,有接近八成原本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现实给我们的当头一棒。
那问题来了:慢性病患者在高温天,究竟要怎么“活下来”?不仅要活,还要活得舒服、活得安全。
咱们就从头说起。
说到热,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中暑”。但中暑只是冰山一角。对慢性病患者来说,高温是一个隐形杀手,它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悄悄加重你的病情。
比如高血压患者,天气一热,血管扩张,表面上看血压可能降了,但心脏的负担其实是在加重。再比如糖尿病患者,天热出汗多,容易脱水,血糖一下子就不稳了,低了也危险,高了更危险。
还有一种情况特别容易被忽视:药物和高温的“对冲效应”。举个例子,利尿剂是很多高血压、心衰患者的常用药,但天热本身就会让人脱水,如果药还照吃,体内电解质可能早就乱套了。
再比如一些降糖药,像磺脲类,容易引起低血糖,而高温天人本来就容易没胃口、吃少了,结果药效“空打”——低血糖就这么来了。
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那是不是夏天干脆别吃药了?
当然不是。药不能随便停,但吃药这件事在夏天得更精细、更动态调整。要不要调药,怎么调,得由医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定,自己擅自改药,是拿命开玩笑。
除了药物管理,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重要环节:饮水。
夏天喝水,看起来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对慢性病患者来说,这事其实比理财还讲究。水喝多了,心衰的人可能喘不过来气;
水喝少了,肾病、糖尿病患者容易引发急性并发症。那怎么办?慢性病人喝水,讲究“定量、分次、小口慢饮”。
不是渴了才喝,也不是咕咚咕咚猛灌,而是每天按需分配,比如2000毫升分成8-10次喝,早中晚各占三分之一,热的时候适量加一点。
注意:千万别用含糖饮料代替水,更别靠冰镇啤酒降温,这不是解暑,是给病上加霜。
还有一个重灾区——作息和活动安排。
很多老年人习惯早上出门遛弯,有的甚至中午顶着烈日去公园“晒太阳”。但夏天的紫外线和地面辐射不是闹着玩的。尤其是中午11点到下午4点之间,是热伤害的高发时段。
这个时候最好待在室内,空调房也好、电风扇也罢,人要凉快,心才不慌。实在想活动,也得避开高温,清晨6点到8点,或者晚上7点以后,找个有绿荫的公园,慢走就行。
别嫌慢,身体不是比赛,看谁活得久才是赢家。
说到空调,很多人对它又爱又恨。爱的是凉快,恨的是“空调病”。但空调病不是空调的错,是人不会用。空调温度控制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这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不要贪凉,尤其是晚上睡觉时,风别直吹身体。可以用定时功能,半夜自动关闭,或者开空调同时搭配电风扇,让空气流通,减少冷凝积聚。
再说饮食。夏天胃口差,很多人就靠“冰镇西瓜+凉面”打发三餐。但这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是一场“美味陷阱”。西瓜含糖高,凉面钠含量不低,吃多了血糖、血压都得出问题。
建议还是要吃点清淡但有营养的饭菜,比如粥、蒸菜、水煮蛋、嫩豆腐、小米饭,搭配凉拌黄瓜、苦瓜、莴苣等降火蔬菜。少量多餐,忌肥腻辛辣,冷饮要节制,别把胃和胰腺给“冻坏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有点焦虑:怎么感觉夏天活着这么难?
咱们不是来吓唬人的。重点是——不是不能过夏天,而是得有策略地过夏天。
最关键的一点:慢性病患者要学会“自我监测+及时求医”。比如高血压患者,家里要备个靠谱的血压计;糖尿病患者,血糖仪不能离身;
心脏病患者,胸闷气短别硬扛,宁可去医院“白跑一趟”,也别错过黄金抢救期。
家属的支持也特别重要。很多老人嘴硬心软,自己不说难受,但其实身体早就报警了。家里人要多观察,一旦出现乏力、意识模糊、皮肤干热、脉搏加快等异常症状,立刻降温并送医。
还有一点常被忽略的:精神状态。
夏天长,夜短,很多人睡不好,情绪烦躁。这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是个连锁反应。焦虑、失眠会影响血压、血糖的控制,甚至诱发心律失常。
保持规律作息、适度午休、别熬夜,是维稳的大前提。
说白了,夏天这场“烤验”,不是靠忍过去的,是靠智慧和细致打理过下来的。慢性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面对,不去调整。只要你愿意多动点脑筋,生活没那么难。
最后一句话,送给所有慢性病朋友——
天热不可怕,怕的是你不当回事;病不吓人,吓人的是你不愿改变。
你平时在高温天是怎么调整生活节奏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办法,一起把这个夏天过得舒舒服服!你有什么防暑妙招?留言聊聊吧!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温天气健康防护指南》.2023年发布.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高温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影响的研究.2022年第41卷第8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