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最重的30天要来了,每天喝点它全身寒湿都带走,阳气更足了

发布时间:2025-07-16 16:23  浏览量:2

“这天气一闷,我这人就整天犯困、头晕、舌头发苦,走几步都觉得腿沉得像灌了铅。”王大爷一边用毛巾擦着汗,一边跟孙女念叨。

孙女笑着问:“爷爷,您是不是又湿气重了?”

“湿气?这玩意不是雨天才有吗?”

“不是的!”孙女小娟是学中医的,赶紧解释,“马上三伏天,空气湿度大、气温高,人体最容易受寒湿困扰,尤其你这种阳气不足的体质,更得注意。”

“哎呦,那我该怎么办啊?”

“爷爷,其实每天喝一点咖啡,可能还真有帮助,不过得看体质,不能乱喝,我回头跟您细讲!”

湿气最重的30天,为啥这么难受?

三伏,是湿气最重的阶段。

中医讲:“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滞,易阻气机。”

也就是说,湿气一旦侵入体内,就像堵车一样,让气血运行受阻,导致人感觉沉重、乏力、头昏、舌苔厚腻。

而这时候,很多人天天空调伺候、冷饮不离手,加上不出汗、作息紊乱,就给了“湿邪”一个大好机会。

中医《黄帝内经》中提到:“阳化气,阴成形。”阳气推动着身体的气血运行,是人体健康的发动机。

一旦阳气被寒湿阻滞,人自然就会陷入亚健康状态。

咖啡,真的能“祛湿”吗?中医怎么看?

在中医看来,咖啡其实是一种“苦温”的药食之品,它的“温”性质,正适合体内寒湿偏重,又阳气不足的人。

这类人,通常表现为:

早上起不来,整天觉得困;手脚冰凉,尤其是梅雨季节更明显;面色晦暗,舌苔白腻、厚;大便粘滞,排便不畅。

这类人,适量喝点咖啡(最好是热的、无糖无奶的黑咖),确实可以起到一定温阳化湿、提振精神的作用。

咖啡“入肾动火”,虽然不是补阳药,但能“调动”人体潜在的阳气,让人短暂恢复活力,这在中医叫“引阳外发”。

不过,千万别误会——咖啡不等于补阳,更不是人人适合。

这4类人,最好少碰咖啡!

虽然咖啡有助于寒湿体质的人改善症状,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咖啡!

以下4类人喝咖啡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伤身:

①阴虚内热、容易口干口苦的人

这类人本身就“内热”,再喝咖啡这类“温燥”之物,就会加重口干、心烦、盗汗、失眠等症状。

典型表现:体型偏瘦,手脚心热,夜间易醒,舌红少苔。

阴虚体质应避免温燥助阳之品,否则“火上加火”。

②湿热体质、舌苔黄腻者

很多人湿气重并不是寒湿,而是“湿热”夹杂。这类人喝咖啡后容易上火,出现口臭、便秘、痘痘、黄疸等。

典型表现: 脸上油腻、痤疮频发、口苦、小便黄、大便臭。

湿热体质应清热利湿,忌温热之品。

③心慌心悸、容易焦虑的人

咖啡中的咖啡因刺激交感神经,可能会加重心慌、手抖、紧张等反应。

尤其是原本有心律不齐、焦虑障碍的人,更要控制摄入。

《中华心律杂志》2021年刊指出,咖啡因摄入过量可诱发心律紊乱,尤其对老年人影响更明显。

④经常熬夜、晚上工作的人

晚上喝咖啡虽然提神,但也会打乱褪黑素分泌,导致失眠、心悸,甚至影响第二天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晚上摄入咖啡因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达30%以上,导致深度睡眠减少。

喝咖啡,这些讲究不能少!

喝咖啡不是为了“硬提神”,而是看体质调节用。

如果你属于寒湿体质、阳虚困顿、需要提振精神者,喝咖啡可以适度,但一定要掌握“喝咖啡三不”:

不空腹喝:避免胃酸刺激,建议在早餐后或午饭后一小时。不加糖奶油:容易生痰助湿,适得其反。不在晚上喝:以免影响睡眠节律。

此外,如果你平时排便正常、睡眠充足、精神饱满,其实不必靠咖啡来提神。

不喝咖啡,也能“祛湿养阳”

对于不适合喝咖啡的人,可以尝试以下中医推荐的温阳祛湿小方:

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3颗,热水冲泡,温中散寒,适合晨起饮。茯苓薏仁汤:茯苓15g,炒薏仁15g,煮水当茶饮,有助祛湿健脾。艾灸神阙(肚脐):可温阳驱寒,改善寒湿症状。

咖啡不是洪水猛兽,但也绝非万能灵药。

真正的养生,是顺应体质、因人而异。

湿气重时,合理摄入适合自己的食材,加上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才是让阳气回升、身体轻盈的关键。

如果你已经出现长期困乏、舌苔厚腻、大便异常、情绪低落等持续性问题,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系统调理。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