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大量喝茶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6变化
发布时间:2025-08-05 19:00 浏览量:3
►
本文161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每天都喝茶,绿茶、黑茶、乌龙茶轮着来,感觉比吃药还管用!”李大爷是个老糖友,说起喝茶那是一脸自豪。
可就在上个月,他突然因为低血糖晕倒被送进了医院。医生在了解情况后,摇了摇头:“您这茶啊,喝得有点太猛了。”这下,李大爷才意识到,不是所有茶,糖尿病人都能随便喝。
医生提醒:喝茶本身没问题,但如果是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饮用,尤其不加选择地喝,身体可能会悄悄发生以下6种变化。
1. 低血糖风险增加
很多人在饭后喝浓茶,尤其是绿茶、苦丁茶这类含有儿茶素的茶。研究发现,这些成分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降糖。
但如果本身就在吃降糖药,再大量喝茶,就容易“降过头”。轻则头晕乏力,重则直接低血糖昏迷。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就曾指出:糖尿病患者饮茶,应与用药情况协调,避免叠加降糖风险。
2. 胃部刺激加重
茶叶中的咖啡因、茶多酚,在适量时有抗氧化好处,但大量摄入会刺激胃酸分泌。
糖尿病患者中不少人伴有胃轻瘫,也就是胃排空变慢。一旦喝浓茶,容易导致胃胀、嗳气、消化不良等不适。特别是空腹喝茶,更可能损伤胃黏膜,引发慢性胃炎。
3. 骨密度悄悄下降
很多老年糖友喜欢喝多泡的浓茶,但茶中草酸含量高,容易和钙结合,阻碍钙吸收。长期下来,骨密度下降,加上本身糖尿病患者骨质流失风险大,很可能加速骨质疏松。
2023年《中华老年医学杂志》指出:高龄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是普通老年人的1.8倍,喝茶不当是加速因素之一。
4. 睡眠质量下降
茶叶中的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导致入睡困难、浅眠、多梦。
糖尿病人本身就容易因夜尿频繁、血糖波动影响睡眠。再加上晚间喝茶,结果就是越睡越累,第二天血糖波动更大。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下午五点后尽量不要喝茶,尤其是浓茶。
5. 铁吸收受阻,容易贫血
茶叶中的鞣酸会与食物中的铁结合,形成不溶性物质,使铁无法被肠道吸收。
糖尿病患者中不少人因肾功能减退、慢性炎症,已经存在隐匿性贫血,再加上喝茶“堵铁”,容易出现头晕、乏力、脸色苍白等症状。
6. 药效干扰,影响治疗效果
有研究表明,茶叶中的成分可能影响某些降糖药的代谢,比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如果两者“撞药”,可能导致药效减弱或副作用增强。
因此,医生提醒:喝茶与服药应间隔至少1小时以上,避免相互作用。
不是说糖尿病人不能喝茶,而是要“喝得对”。
1. 控制茶量,每天不超过3杯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不论健康人或糖尿病人,每日茶水摄入量控制在600毫升以内为宜。超过这个量,可能摄入过多咖啡因和草酸。
2. 选择合适茶种,避开误区
推荐茶种:绿茶、黑茶、乌龙茶,但要清淡,不浓不涩。不建议茶种:浓普洱、浓苦丁、减肥茶、保健茶。这些茶可能含刺激性成分,对血糖控制无益甚至有害。
3. 喝茶时间要讲究,饭前饭后都别喝
饭前喝茶,容易刺激胃酸;饭后立刻喝茶,会影响铁吸收。最佳时间:两餐之间或上午、中午饭后一小时,既能解渴,也不影响营养吸收和药物作用。
不是所有糖尿病人都适合喝茶,以下几类人群需特别注意:
肾功能不全者:茶叶中的钾、草酸会加重肾脏负担。
心律不齐者:咖啡因可能诱发心悸、心动过速。
长期失眠者:喝茶会进一步扰乱睡眠节律。
贫血患者:茶会妨碍铁吸收,加重贫血。
如果实在想喝,务必控制茶量,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茶种。
写在最后茶是健康饮品,但再好的东西也要讲方法、讲分寸。糖尿病人喝茶,既不能盲目“喝猛茶”,也不能完全拒绝。合理搭配、科学饮用,才能让茶真的变成“药引子”,而不是“催命符”。
参考资料:[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治核心信息》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