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久卧长褥疮了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8-15 08:35 浏览量:2
家里有长期卧床的老人,最让人揪心的就是褥疮 —— 明明天天翻身,还是在屁股、后背磨出了破口,轻则红肿渗液,重则溃烂流脓,看着都心疼。其实褥疮不光是压出来的,更和老人气血虚、肌肤失养有关,调理得从 "补气活血、生肌长肉" 入手。
为啥久卧容易长褥疮?气虚血不行,肌肤成了 "无源之水"
中医说 "久卧伤气",老人本身气血就弱,长期躺着不动,气更虚,血液流动变慢,营养就送不到皮肤表面。皮肤失去滋养,就像缺水的土地一样干瘪脆弱,再加上身体重量的挤压摩擦,表皮很容易破损。
破损后,气血瘀在那里不通畅,时间一长就会 "化热",热把皮肉 "烧" 得腐烂,褥疮就越来越严重。所以治褥疮,不能只盯着伤口涂药,得先帮身体 "补够气、通活血",让肌肤重新得到滋养。
内服黄芪:给身体 "加动力",让伤口自己长好
对付褥疮,黄芪是 "主力"—— 它既能补气,又能利水消肿,最关键的是能 "托毒生肌",加快伤口愈合,帮着破损的皮肤长新肉。
喝黄芪腹胀?加片陈皮就解决
有人喝黄芪后觉得肚子胀,这是因为黄芪补气的力量太足,有点 "滞住" 了。所以喝黄芪时,搭配几片陈皮泡水,既能缓解腹胀,又能帮着运化,让黄芪的药效更好发挥。
喝了觉得乏力?加点山茱萸固肾气
如果喝黄芪后反而觉得累,可能是肾气虚、下焦不稳,这时候可以在黄芪水里加点山茱萸(补肝肾、固精气);如果老人还爱出汗,再加点煅龙骨、煅牡蛎,既能固汗,又能帮着稳住气血,就不会乏力了。
光内服不够,伤口局部的护理也关键,推荐两个外用方法,能消炎、生肌、排脓:
如果褥疮已经发炎、肿痛,甚至流脓,可以自己配点药粉:
乳香、没药、白芷、大黄、白蔹、煅石膏,每种药取等量,打成细粉拌匀;用的时候,先把伤口清理干净(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撒上一层药粉,再用纱布盖住,每天换一次。这几味药合力,能消炎、止痛、排脓、生肌,帮着把溃烂的地方慢慢收住,长出新肉。
对长期卧床的老人来说,防褥疮比治褥疮更重要:
一定要用防褥疮床垫(网上就能买到),这种床垫能分散身体压力,减少局部挤压,从源头降低褥疮风险;就算用了床垫,也要每 2 小时帮老人翻一次身,翻身后轻轻按摩受压部位(比如用手掌揉屁股、后背),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多了及时擦,床单皱了及时铺平,减少摩擦刺激。最后想说:褥疮调理,"三分治七分养"
老人长褥疮,考验的不仅是用药,更是护理的耐心。补气的黄芪帮身体 "攒力量",外用药帮伤口 "清垃圾、长新肉",再加上细心的护理(翻身、换床垫、清洁),三管齐下,褥疮才能慢慢好转。
别指望几天就好,尤其是年纪大、气血弱的老人,伤口修复需要时间。只要坚持调理,看着伤口从溃烂到收口,从红肿到长平,就是最好的回报。
文中涉及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伤口严重化脓或有感染迹象,一定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