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适当饿一饿,真能更长寿!还能改善这6种疾病

发布时间:2025-08-29 10:23  浏览量:1

一项发表于《自然·代谢》的研究揭示,适度控制进食时间和频率,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甚至可能改善多种慢性代谢类疾病。

这种简单的生活干预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关注。

过去,人们总以为“吃得好、吃得多”才代表营养充足、身体健康。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适当“饿一饿”反而可能激活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

这种状态并不是绝对的饥饿,而是指在合理的时间内减少进食频率或总量,给身体一个“喘息”的机会。

间歇性禁食,或称“限时进食”,并不是节食的升级版,而是一种更科学、更温和的生活习惯。研究发现,这类饮食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控制体重,还能明显改善血糖波动、降低血脂、调节血压,甚至对肠道微生态也有正面影响。

在一处社区健康活动中,一位中年男性分享了自己的转变。他曾是典型的“夜宵党”,体重长期超标,常年被高血压和血脂困扰。医生建议他尝试将晚餐提前至傍晚6点,并保持晚上不再进食。

起初的确不习惯,晚上常常饿得睡不着。但坚持了三个月后,体重悄悄下降了近8公斤,体检报告中的各项指标也开始向好。整个人精神状态明显变好了,连失眠的情况都缓解了不少。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的身体并非设计来持续进食。祖先在漫长的进化中,常常面临食物短缺,身体在“饿”的时候会激活一系列保护机制。

其中最关键的一种叫“自噬”,简单理解,就是细胞在饥饿时会“清理”体内的垃圾和受损结构,这种过程有助于降低细胞老化和病变的风险。

不少科研团队正在深入研究自噬机制与疾病的关系。初步发现表明,当身体处于轻微能量不足的状态时,会启动更高效的细胞修复程序。这一过程对于延缓衰老、预防癌变等具有积极意义。

除了对衰老的影响,适当“饿一饿”在六类疾病中也表现出潜在益处。

第一是2型糖尿病。研究显示,限制进食时段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血糖维持在更稳定的水平,不容易出现饭后血糖飙升。

第二是高血压。间歇性禁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血压的作用,尤其是在体重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效果更明显。

第三是脂肪肝。不少轻度脂肪肝患者在调整饮食节奏后,肝脏脂肪沉积明显减少,肝功能指标改善,这可能与体内炎症水平降低、代谢环境优化有关。

第四是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动物实验发现,禁食状态下,脑内神经元的修复能力增强,认知功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第五是关节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研究者认为,禁食可能通过降低系统性炎症水平、调节免疫节奏,缓解部分炎症反应。

第六是某些类型的肠道功能紊乱。适当延长空腹时间,可以让肠道获得休整,促进肠道蠕动节律恢复正常,菌群结构也更趋于多样和平衡。

“饿一饿”并不意味着极端节食或者一日只吃一顿饭。更安全有效的方式是“限时进食”,例如每天将进食控制在8小时内,其余时间只摄入水或无糖饮品。

也有一些人选择每周设定一两天的“轻断食日”,当天减少热量摄入,但不完全禁食。

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人。孕妇、哺乳期女性、儿童、体重过轻者或患有特定慢性疾病的人群,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和节奏。

特别是老年人,在尝试任何饮食干预前都必须谨慎,避免因为进食不足引发营养不良或其他并发问题。

有人担心,老年人本来胃口就差,再“饿一饿”岂不是更虚?重点不在于吃得少,而在于吃得合理、安排得当。适度地延长空腹时间,并非让人挨饿,而是恢复身体原本的节律

和自然昼夜节奏相符的进食时间,有助于维持激素水平、代谢节奏的稳定。这种“顺其自然”的方式,反而更容易被身体接受。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三餐不定、晚餐过晚、夜宵频繁,正在悄悄拖垮身体的修复机制。

而适当控制饮食节奏,不仅不花钱,还能在无形中激发身体的潜力。比起节食、断碳、戒糖这些复杂手段,科学“饿一饿”也许是最容易坚持的方式

当身体有机会“休整”,很多原本被忽视的功能会慢慢恢复正常。比如很多人通过限时进食后发现,睡眠质量提升了,早晨醒来不再昏沉;或者饭后不再犯困,精力反而更充沛。这些细节的变化,往往才是真正的健康信号。

饮食节奏只是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合理运动、规律作息、情绪管理同样重要。但如果能从饮食入手,哪怕只改变每天吃饭的时间,也许就能悄悄为身体减轻不少负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陈小红,白玉莲,王群,等.限时进食对肥胖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4,40(04):289-294.

[2]李永强,蒋立新.间歇性禁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12):981-985.
[3]高靖雯,刘亚楠,赵祥.饥饿状态下自噬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25,47(03):327-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