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拿走这3样东西,基本就“缘尽”了,别不当回事!

发布时间:2025-09-01 17:07  浏览量:2

人的心思有时候变得比屋檐下的炊烟没了还快,在老家那大圆桌就好比家族的一个标志,只要爸妈还在,就算表面上吵吵嘴,暗地里较较劲,等吃饭的时候也还是会先坐到桌旁,就那几盘热乎乎的菜,还有爸爸嘴里唠唠叨叨的话,就跟锅灶里的明火似的,能把兄弟姐妹悄悄地凑到一块。

你瞧瞧,就算是挺大的一个家,也可能一下子就变得冷冷清清,饭桌还在那摆着,碗筷也都没动,可喊人的声音却没那么热乎了,“树想静下来风却不停,子女想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这种老掉牙的话,等自己家里发生了,那可真是一句顶好多好多句啊:爸妈一走,这“家”字才算是头一回让人觉得散了。

几个朋友凑一块聊天,总会提到一个词——“兄弟姐妹分开各过各的”,有个朋友说,小时候三个人抢一根冰棍,争得脸都红了,现在在微信里看着头像都快跟陌生人差不多了,为什么越走越远?想来想去谁都有点说不出的那种尴尬,可现在最让人心里难受的事,就在下面这几样里头。

先说钱,小孩就怕爸妈分糖不公平,大人抽签的时候还得指望老二,长大才知道,争的哪是糖,那可是房子存折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身边这种事见多了,真翻脸的没几个,可一言不合的连表情包都爱发火:大的埋怨“我没多分着”,小的嫌弃“你分的太狠”,分完家产亲戚之间还追着告,就算不闹到法庭上,心里的疙瘩也够结一辈子的,最后合计合计—— “房子能重新盖,可感情再想连起来就难了”,这种情况好多年都没人能解决,记得鲁迅说过,亲人本来就像风雨里的一根藤,咋能当算盘,一天就想着算那一毛钱?希望咱们到老都别轻易跟亲人算清楚账。

钱的事儿先放一边,还有个问题叫“念想”,爸妈留下的东西,不管值不值钱,在不同人眼里都成了特别重要的比试,嘴上说随便,心里谁不纠结?邻居有个周婶,天天攥着一封她爸的老信——就两页宣纸,皱皱巴巴的,都好些年了还舍不得放下,原因傻得很:“就因为爸给了我一封,我就守着”,她二姐偷偷看了一眼反而想开了:“人家的思念又不是抢来的”,哎年年都有因为遗物扯来扯去的,还不如真心记在一处。

上面那两堆麻烦事儿还能勉强拉住,可往往把亲情底线弄垮的,是“懒得联系”,身边这种例子多了去了:爸妈刚下葬,兄弟姐妹还发过一两条短信;再过一年,过年连电话都不打了,一开始拿起手机又放下了:“还是等他先打吧”,冷漠就跟霜冻似的,争来争去能把底线都争没了,说一声“忘了”“不想打”,中间连着的那根线早就没了,过年的时候,礼还照送人却不来——想想真不像话。

歌里说得准:“长大就是跟老家、亲人没办法的分开,”可这道理听着不咋值钱,谁乐意早早把那线弄断?有个村里老头,说话可快了,记了好多事儿,最后快不行的时候,就盼着见妹妹一次,快咽气时冒出一句:“人,一辈子争着赢,有什么用!”可惜那通电话——最硬的理由,是犟还是不想撕破脸?

岁数越大,心里事儿越多,朋友开玩笑说,“别老求别人~想想办法联系家里那些人”,咋说谁不是从一个家分开,又撑着一个新家?所以说亲人容易,想活得久可难了。

这些年,我慢慢喜欢上一句话:“家不是一笔乱账,家也不只是个身份证,”它是实实在在的一顿热乎饭和一堆废话,是躲不掉的兄弟唠叨和问走没走的挂念。

难不难?别说不难:有时间,哪怕短见一面也挺好;有话别憋着,哪怕说三句废话犯傻,至少这老戏还有人看,心别丢了才有人守着那盏灯。

明明最怕留下遗憾,为什么还一次次犹豫不前?你说那通没打出去的电话,是不是比金子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