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别忽视这2种维生素,或有助于稳定血糖!

发布时间:2025-09-03 09:20  浏览量:1

糖尿病不是一句“少吃糖”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种代谢系统的慢性问题,背后牵扯着人体复杂的胰岛素调节机制。很多人以为控制血糖就是控制一切,其实不然。营养的缺失,才是很多糖友反复血糖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天,不讲花里胡哨的偏方、不谈玄而又玄的“秘笈”,只讲两种被医生反复强调的维生素,它们对糖尿病的缓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尤其是B1、B6、B12,是糖尿病人常常忽视却又极度需要的营养因子。这不是某种“保健神话”,而是现代营养学和代谢研究中反复提及的结论。

我们不谈大而空的“补充营养”,而是具体到这两类维生素,为什么缺它们,血糖就像坐过山车?怎样通过合理途径补足它们,让病情慢慢稳下来?

先说维生素D,它不只是“晒太阳”的事。它其实在胰岛素的分泌与敏感性调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缺乏维生素D的人群,胰岛素受体的活性会下降,胰岛素发挥作用的能力也会减弱。

你控制得再好饮食和运动,维生素D水平低,也可能让血糖控制始终差一点点低维生素D还可能影响胰岛β细胞本身的功能,这直接关系到胰岛素的合成能力。

不仅如此,维生素D还与慢性炎症状态息息相关。糖尿病人本身就容易处在一种低水平炎症中,而维生素D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减少炎症反应的持续伤害。这意味着,补充维生素D,不只是对血糖有益,对糖尿病并发的心血管、肾脏等问题也有积极影响

再来说说B族维生素,这类维生素和糖尿病的关系,更像是“老朋友”。其中最关键的,是B1(硫胺素)、B6(吡哆醇)和B12(氰钴胺)。

这三种维生素,参与神经系统的修复、能量代谢的调节,它们与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神经异变密切相关。很多糖友都经历过那种手脚发麻、刺痛、夜间灼热感

多数人以为是血糖波动,其实很多时候,是B族维生素的缺乏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加速B族维生素的消耗,尤其是尿液中排出增多,导致神经营养逐渐丧失。这不仅会加重不适,甚至可能引发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维生素B1是参与葡萄糖代谢的“第一把手”。如果它缺乏,糖无法被有效代谢,会在体内产生更多有毒代谢物,加重糖尿病人的代谢负担。

而B6和B12则是保护神经髓鞘、维持神经传导功能不可或缺的因子缺它们,神经系统像断了电的电线,慢慢失灵,这就是糖尿病神经异变的本质过程。

很多人问:“我饮食已经注意了,为什么还会缺这些维生素?”问题就在于,糖尿病人肠道吸收功能往往受损,再加上某些药物(如二甲双胍)长期使用,也会影响维生素的吸收。这意味着,单靠饮食摄入,远远不够

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一是阳光照射,二是食物补充。但现实是,现代人晒太阳的时间太少,尤其是老年人、久坐上班族,皮肤合成能力下降,晒再多也吸收不了多少。

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鸡蛋、鱼肝油、牛奶等,也很难达到每日所需的剂量。在这种情况下,合理的补充维生素D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

B族维生素的补充则要更细致一点。全谷物、瘦肉、动物肝脏、深绿叶蔬菜是B族维生素的天然来源,但这些食物在现代饮食中,比例正在不断下降。

主食、加工食品的普及,大量剥夺了这些天然营养若长期摄入不足,身体的“维生素银行”就会出现透支,糖尿病人首当其冲。

并不是说一补维生素病就能好。它不是“灵丹妙药”,而是基础管理的一部分。把维生素补足,不意味着糖尿病就能根治,而是能让你的身体有更好的“工具”,去应对这个长期战斗。

就像开车,补足油和润滑剂,不代表你能飞奔,但能让车更平稳、寿命更长,不会一踩油门就熄火。维生素补充也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脂溶性的维生素D,过量可能带来副作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检测体内水平,再根据需要科学补充

而B族维生素水溶性强,虽然不容易中毒,但也不建议盲目大量吃“保健品”。合理饮食配合专业建议,才是真正靠谱的做法

很多糖友忽略了这件小事:身体不是靠意志力才能控制血糖的,它需要的是稳定的营养支持。就像房子,不是靠墙纸撑起来的,而是靠地基

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就是糖尿病人身体这个“房子”的重要基石之一。缺了它们,哪怕血糖表面看着正常,身体的内部早已摇摇欲坠。不要等到并发症找上门,才想起补维生素这件“边角料”的事。真正聪明的糖友,懂得用科学的方式,做长期的身体投资

每天吃一颗维生素,可能就像在为身体添一盏灯,虽不耀眼,却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糖尿病管理从来不是一个战术动作,而是一场战略布局。

补维生素,不是救急,而是筑底。你不一定会一夜好转,但日积月累,身体会慢慢告诉你:它在变好。

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2023年版

2. 《慢性病综合防控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