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就加剧肾损伤?二甲双胍,还能继续服用吗?听听医生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5-05-20 23:46  浏览量:3

你是不是正在拿二甲双胍当救命药?大意了,大意了!它正是偷偷伤害你的肾呢!

这可把张大妈吓得手一抖,手机都砸脸上了,嘴里还大喊着:“可了不得了,可了不得了,这二甲双胍我都吃了5年了,我的肾要完蛋喽。”

说完张大妈,就翻出药箱里的二甲双胍,愁的直跺脚。

“怪不得,我总觉得最近腰有点酸,难不成真是被这些个白药片给害的?”于是张大妈赶紧把药收拾好,直奔社区医院。

“李医生,你快给我开点药吧,这药我是不敢吃了,再吃我的肾可要不得了。”张大妈一边说着一边把二甲双胍拍在李医生的桌子上。

接着,张大妈掏出手机来递给李医生,“您看看,专家说了,吃一点儿二甲双胍都能加剧肾脏损伤呢,我可不敢继续吃了。”

李医生叹息道:“原来二甲双胍的坏名声都是这么来的呀。”

事实真跟视频说的一样吗?那二甲双胍岂不是真成了伤肾的东西?

二甲双胍为何被质疑?

1、都是研究惹的祸

这二甲双胍之所以走上风口浪尖,还都是前段时间一个研究“惹的祸”。

原来前段时间有研究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发现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人群肾功能指标受到了影响。

此消息一出,一些个自媒体账号可是坐不住了,各种骇人听闻的标题扑面而来,把矛头都指向了二甲双胍,说这玩意儿会毁肾,是肾脏杀手。

欺负这二甲双胍不会说话,无法自证。其实呀,都搞错了,因果关系就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

因为肾脏的头号敌人不是被推出来的二甲双胍,是藏在背后的糖尿病

长期被高血糖问题所困扰的人群很容易诱发糖尿病性肾病,而吃二甲双胍的患者大部分本身就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下降也只能说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结果。

如此看来,二甲双胍是当了背锅侠,莫须有的罪名生生地按到了它的头上

这就好比一个人本来就被感冒所困扰,喝了几次热水,病情没有缓解,变得愈发严重了,却说是热水的问题,不考虑感冒的发展,实在是冤枉!

2、旧观念“捣乱”

早些年医生们就曾经针对二甲双胍是否会影响肾功能有过考量,所以在开具二甲双胍触方时就格外谨慎

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此形成了刻板印象,那就是二甲双胍一定会导致肾出问题。

这都是多少年之前的旧观念了,咱们医学也在进步,而且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了,只要患者本身肾功能没有问题,在使用二甲双胍时就不用太过担心

二甲双胍也是被旧观念耽误了的 “潜力股”。

3、商业竞争行为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踏实了,还认为只是一场单纯的信息传递错误,殊不知这背后也有着各种小心思呢。

二甲双胍刚开始被质疑的时候,各种保健品商家还有其他药厂商就开始按耐不住了。友商之间的战争就是这么挑起的,为了促销自己的产品,于是也趁乱添上几把火

大家可千万擦亮眼睛,别被这些营销套路忽悠了!

如何正确服用二甲双胍

1、做好预判

在服用二甲双胍之前,首先得对自己的身体做好预判,先检查检查自己肾功能是否健康,是否具备服用二甲双胍的基础

只有肾功能没问题,才能够拿到服用二甲双胍的“入场券”。

反之,倘若检查肾功能时亮起了红灯那医生也不会放任你服用二甲双胍,而是会调整用药方案,根据你的身体状况做出最优解

可千万别自己偷偷吃二甲双胍,这要是肾出问题,可全都赖自己了。

当然除了考虑肾功能之外,身体其他健康问题也得注意,比如是否有肝功能受损,心肺疾病等基础病,如果有的话使用二甲双胍也得谨慎。

在医生的指导下判定是否能使用,以确保万无一失。

2、调控剂量

服用二甲双胍时可不能相信“大力出奇迹”,不是吃的越多就有着越好的效果。

服用的时候千万得讲究循序渐进,就跟学自行车似的,先慢慢适应,之后再真的上路。

刚开始的时候一天吃500毫克左右就足够了,然后再根据后期血糖的波动情况每周视具体状况慢慢增加剂量,但是要注意最大剂量也不能超过2000毫克

如果开始的时候大剂量服用很容易让身体吃不消导致恶心腹泻,肠胃不适等问题。

而且二甲双胍可不只有一个剂型,不同的剂型用法用量也不一样,比如普通的二甲双胍可以跟着饭点吃,这样能够减少对胃的刺激。

肠溶型的就得餐前半小时吃,你不这样吃它真不吸收。

还得是缓释片最让人省心,晚上睡觉前吃一次就可以了,尤其是对上了岁数记性不好的朋友们,特别友好,记住分清药型,用对方法才能使二甲双胍的药效发挥到更好。

3、定期检测

别想着只要吃完药就能一劳永逸,定期体检也得跟上,这就相当于给健康上了保险,建议服药的同时每3~6个月就进行一次肾功能、血糖等指标的检查。

这些检查做完之后得出直观的数据医生也能够及时了解你身体的状态,做好调整

检测过程中指标出现合理范围内的波动是正常的,不要自己吓自己,要跟医生及时沟通,在医生的帮助下找准问题所在调整治疗策略,不要自己盲目乱治。

张大妈听完医生的讲解,长舒一口气:“原来是我自己吓自己!以后我一定按照医生说的,科学用药、定期检查!

所以,各位糖友们,别再被谣言吓破胆,要是真害怕心里有啥拿不准的,随时找医生了解了解。

【信源:翟军,姜秋慧,刘春喜.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及非肥胖PCOS患者的临床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