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县一战,川军遭遇王牌师团,战果让李宗仁落泪,令全国动容!
发布时间:2025-09-06 15:44 浏览量:1
临沂一役,打破了日军板垣、矶谷两个师团两路会攻台儿庄,进而占领徐州进攻武汉,灭亡中国的作战计划,将日军第五师团迟滞在临沂一带。进犯津浦路正面的矶谷第十师团,因韩复榘不抵抗,到1938年1月上旬,就相继侵占了兖州、曲阜、邹县城等地,再向南犯就到了滕县城。
滕县历史悠久,是鲁南的大县,北、东、东南三面环山,西临微山湖,近代津浦铁路经此而过,更显示出其鲁南重要门户的战略地位。
1月7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调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开赴滕县、临城一线阻击南犯日军。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辖第四十一军和第四十五军,两军编制只有4个师,均系乙丙种师编制,即每师只有两个步兵旅,每旅两个步兵团,其它任何特种兵都没有,整个集团军不过4万多人,以邓锡侯、孙震为正副司令。该集团军奔赴抗日前线,先参加了第二战区的山西保卫战,由于远道跋涉,仓促应战,沿途又无补充兵站的接济,遇有晋军军械库,便破门而入,擅自补给。阎锡山大为震怒,认为川军“抗日不足,扰民有余”。
蒋介石闻报也很生气,说:“第二战区不肯要,问一下第一战区程潜要不要?”程潜对川军纪律早有所闻,在电话里竟一口回绝。蒋介石因南京初失,心绪不好,闻报勃然大怒,说:“把他们调回去,到四川称王称帝罢。”白崇禧在一旁劝解道:“打电话,问一下李宗仁要不要。”李宗仁欣然接受,便说:“好得很啊!好得很啊!我现在正需要用兵,请赶快把他们调到徐州来!”
当白崇禧告诉李宗仁这支部队作战能力当然要差一点时,李宗仁便说:“诸葛亮扎草人做疑兵,他们总比草人好些吧?请你赶快调来!”川军到达徐州后,第五战区又为该军补充了大量武器、弹药,而后迅速开赴鲁南前线。川军以第四十五军为第一线部队,第四十一军为第二线部队,集团军总司令部设在临城。具体布防是:第一二五师在滕县北部的香城、金山、界河一线构筑工事;第一二七师部署于滕县城;并派出一部支援第一二五师,派出一些游击队袭扰兖州、邹县的敌人。
2月中旬,滕县外围战打响。14日,川军第一二七师在邹县南两下店与日军展开激战,激战至16日,由于日军进攻猛烈,川军被迫后撤到郭山、龙山一线构筑工事阻敌南犯。17日早,日军800余人又向龙山阵地进攻,守军顽强反击,战至下午,龙山阵地被日军占领,夜11时川军又夺回。连续几天战斗,川军在滕县外围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迟滞了日军的南犯。但川军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2月23日《大公报》报道了川军在郭山、两下店抗敌的英勇事迹。
县城近郊阻击
当川军在滕县北部顽强阻击日军之际,3月10日,日军下达了关于击溃大运河以北中国军队主力,恢复占领区内治安的作战命令。命矶谷第十师团以主力迅速攻占滕县、临城,歼灭在这一地区的中国守军。
3月14日黎明,第十师团发起全线总攻,约数万名日军分数路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分别向界河、黄山、深井、池头集、北山等中国守军主要阵地同时进攻。川军奋起抵抗,战斗甚为激烈。这一天,日军几次凶猛的进攻均被击溃。特别是池头集阵地,守军利用有利地形,事先隐蔽在北山掩体内,待日军前进到400米之内,机枪、步枪、手榴弹便从正面、侧面一齐射向敌群,这一天川军各阵地都先后击溃敌人四五次进攻。日军伤亡众多,川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15日黎明,日军再次发起凌厉的攻势。上午10时,香城阵地被日军突破,日军占领香城阵地后,又向界河南阵地进犯。川军且战且退,战斗至暮,界河阵地遂被日军占领。同一日,在滕县城西北的石墙、深井阵地战斗也十分激烈,川军凭借简陋的掩体工事,屡屡击溃日军的轮番进攻。激战到下午,川军死伤惨重,苦力支持,多次求援。第四十一军前方总指挥王铭章急调第三七二旅火速支援,才勉强守住了阵地。
15日下午,滕县城北各主要阵地虽然遭到日军多次进攻,由于各守军顽强固守,各主要阵地均牢牢掌握在川军手中。日军见在正面阵地很难突破,便改变战术,以一部兵力将川军紧紧吸引住,另以日军主力撇开川军的正面阵地,从冯河、龙阳店一带,绕开川军主力固守的正面阵地,直接进逼到滕县东北城下。这样川军滕县城北正面的阵地不战自弃,失去作用,很快趋于瓦解,战火很快迫近滕县城。
王铭章殉国
日军迫近,滕县城岌岌可危。此时城内有第四十一军前方指挥部,第一二二师、第一二四师、第一二七师三个师指挥部和第三六四旅部,各指挥部及师、旅部均是后勤、警卫人员。而各师主力战斗部队均部署于城外,这些部队大都被日军钳制,无法抽调。只有在平邑城前的第一二二师第三六六旅未与日军接触,王铭章乃急电该旅驰援滕县城,但该旅远在百里之外,难救燃眉之急。
王铭章(1893-1938年),字之钟,川军著名爱国将领,陆军军官学堂毕业,从排长递升至旅长、师长。王铭章在出川抗日誓师会上对部属和群众慷慨陈词:“我王铭章此次出川抗日,不成功,便成仁……我过去不知为谁而战,为谁而死,我率领你们参加过多次内战,都是相互惨杀,给地方和老百姓带来了许多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出川抗日,是为了挽救国家危亡、民族生存而战,愿与诸君共赴时艰。”而此时由王铭章统帅守卫滕县城,城内仅有川军8个连队,真正参战部队仅2000人。王铭章便将战况电话报告驻临城的第二十二集团军司令孙震,请求援军。此刻,孙震处仅有3个步兵连,令其星夜乘火车增援滕县城,然而进行如此艰巨的守城任务,3个连兵力,杯水车薪,是很难解滕县城之围的。
滕县城是我国较大的一座县城,抗战前这座县城保持得很好。城设四门,城墙是砖土结构,高约六七米。城外墙均是砖石垒砌,城墙上可屯兵阻敌。王铭章命第七二七团团长张宣武为城防司令,统一指挥部署城防任务。其具体部署是:第三六六旅第七三一团一营守城东关;第七二七团三营守城东北两面城墙;第四十一军特务营守城南西两面。各守城部队构筑工事,准备应战。此时从临城又运来一军列手榴弹,每人发一箱50颗,弹药补充充足。
16日黎明,万余日军向界河、龙山、普阳山等阵地同时发起进攻,守军且战且退,到早上8时,日军便逼近滕县城东关。接着日军架起10余门大炮集中向东关及城内猛轰,同时十几架飞机对县城扫射、轰炸。一时间滕县城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城内居民房屋多处被炸起火,市民也有伤亡,老百姓携老带幼由南门逃走,没逃走的也都躲了起来。半小时后,城内街上除当兵的以外,见不到一个平民百姓,滕县城变成了一座空城。
敌人的炮火过后,王铭章立即与陈离师长(第一二四师)、税梯青代师长、王志远旅长、张宣武团长商量守城事宜。在商讨作战计划时,有人提议,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滕县城虽然坚固,但还是抵挡不住日军现代化的凌厉攻势,能否将部队撤出城外与敌机动作战。于是王铭章便立即电话请示孙震司令,提出到城外作战的意见,得到的答复是:“委员长让我们死守待援,我命令你要集中兵力进城死守”。王铭章把电话交给税梯青,税说:“报告司令,我的一二四师兵力都在城外,我可以不可以到城外指挥部队。”孙震不等税梯青说完,就回答:“不行,你要把部队调回城内……”啪就把电话挂了。
此时的税梯青与自己的作战部队脱离,城外部队根本进不了城,他在城内也根本不了解城外部队战况。第一二七师陈离的处境也是如此。他的所属部队也在龙山、普阳山一带与日作战,他在城内与城外失去联系。因此,税梯青和陈离都成了光杆司令。后陈离再电告孙震申明缘由,获准带少数随员从西门出城寻找部队,结果出城不远,便与敌遭遇,陈离右腿中弹负伤。
16日早上8时,日军首先以密集的炮火向滕县城东关、西关、城内及城西火车站进行狂轰滥炸。2个小时,日军共向滕县城倾泄了3000发炮弹,城内硝烟滚滚。日军的炮火把东关、南关城墙之间炸开一个约20米的大缺口,炮火过后,50余名日军喊叫着企图从缺口处冲进城来。守军在敌人炮轰时早已钻进掩体内隐蔽,炮火一停他们便立即上城墙阵地,用石块、土包堵住城墙口子,抢修工事。当日军冲近城墙根时,战士们一阵手榴弹投向敌群,50多日军几乎全被炸死,仅剩下几个狼狈逃回。
第一次冲锋被打下去后,不久日军又组织第二次冲锋。日军集中十几挺机枪开道,一边狂射一边前进,很快又突到城墙根。川军同样用手榴弹回敬他们,结果日军又在川军阵地前丢下四五十具尸体,余下的逃回。战场上出现了暂时的寂静,利用这短暂的空隙,守城司令张宣武立即将三连换上一连,并重新加强了东关的军事力量。
下午2时,日军再次发起攻势,其主攻方向由城东南缺口处转移到城东北角。日军用炮火将东北的一处城墙轰塌后,仍用机枪开道,冲锋的方式也有所改变,日军采取波浪式战术,前一股日军还没消灭,后一股日军又涌了上来。这一战术连川军喘气的机会都没有。张宣武立即将预备队用上,才勉强打退了敌人。这时王铭章、税梯青决定除将第一二四师运输弹药的一个连拨给张宣武外,还将第一二二师特务连大部用上,作为团预备队。
下午5时,日军再次发起攻击,目标是城东关东阁门。日军以30多门大炮猛轰东阁门,十几架飞机对东关进行轰炸。当川军集中歼灭前排冲锋的日军时,却遭到后排日军扫射。川军伤亡惨重,守卫东阁门的川军几乎全部牺牲。严翔营长立即调一连冲上去,刚刚消灭第一轮日军,立足未稳,却又遭到第二轮日军的进攻。双方展开一场激烈的肉搏战,终于把日军压了下去,但该连死伤100多人,仅剩下20余人。而且寨门内还有40多名日军未被歼灭,如天亮前不把这股敌人歼灭,天亮后东关很难守住。张宣武团长急调第七二七团三营十一连,令其坚决消灭残存之敌。该连官兵一阵猛冲猛打,终将这股残敌歼灭,使东寨门失而复得。
经过一天激战,川军顽强抵抗,保住了滕县城,但伤亡也十分惨重,王铭章师长与税梯青代师长决定将原据守大坞一带的第三七○旅、第三七二旅调入滕县城。上述部队虽然遭到日军的阻击,于当夜晚10时,终于扫清了滕西火车站附近之敌,由西关入城。午夜,王铭章召集军官会议,研究战况,部署第二天的战斗任务。
17日,天刚蒙蒙亮,日军便集中四五十门山炮、野炮对滕县城猛轰;日机20余架临空扫射投弹。整个滕县城内弹片横飞,墙倒屋塌,变成了一片火海。城内大街面貌全非,大街上弹坑累累,全城变成了一片焦土。
炮轰2小时后,日军开始进攻了。他们首先用平射炮在东关轰开一个缺口,以十几辆坦克掩护步兵冲击。守卫川军与日军反复肉搏,伤亡惨重,东关阵地依然在川军手中。日军见在东关很难突破,下午他们便改变战术,一面仍佯攻东关,另以主力迂回到城东南,集中炮火在南关轰开一个大缺口,而后日军在七八辆坦克的掩护下,猛扑南关缺口,川军第七二七团一营二连先用集束手榴弹炸毁了两辆坦克,奋力反击来犯日军,因敌众我寡,该连死伤殆尽,五六十名日军很快冲进了城角顽抗。营长王承裕立即命预备队一连反击,一连官兵用两挺机枪开道,一阵手榴弹投向敌群,接着冲上去一阵砍杀肉搏,将进城日军全歼,但一连150余人,这一仗下来仅剩下14人。
下午2时,日军见在城东南难以突破,遂转攻正南门。日军首先集中十几门大炮集中轰炸南门,20余架日机集中轰炸南关。川军守南门的第七四三团两个连,因掩体简陋,在敌人的炮火下死伤过半,剩余部队无法在南关存身,只好向西关转移,日军向南关轰炸一个半小时,城墙几乎被夷为平地,处处可以攀登。日军600余人在坦克的掩护下,向南关猛扑过来,第三七○旅旅长吕康、副旅长汪朝濂率官兵指挥反击,死伤殆尽。下午3时半,日军占领了南城墙。日军侵占南关不久,五六百名日军在坦克掩护下突破东关。
在东关战斗中,第七四○团团长王麟牺牲,副团长何煜指挥作战边打边撤,向北关退去。日军占领南关、东关后,便疯狂向城中心推进,王铭章师长亲自指挥全力反击,与日军展开逐屋逐墙的争夺。下午5时,日军攻占西门,王铭章指挥部仅有的特务连一个排,去夺西门。这个排还没接近西门,就被日军用机枪人扫倒。王铭章师长只好从北面下城墙,准备到火车站与第三七二旅联系组织反击,当他们刚突到西关电灯厂附近,日军一阵密集的机枪扫射,王铭章师长、赵渭滨参谋长、罗甲章副官长、谢大墉少校参谋和第一二四师参谋长邹慕陶以及随从十几人全部倒在血泊中,只有卫士李少昆等人幸免于难。
入夜,滕县城内处在一片混战中,日军占领了东关、西关和南关,川军还占据着北面的城墙,日军不惯夜战,未敢在夜间向北压迫。夜9时许,川军二三百人扒开了用土屯闭的北门突了出来。但与部队失去联系的官兵人自为战,枪声彻夜不断。战斗持续到18日中午,还在与日军展开巷战,直至全部牺牲,降者绝无。
滕县城保卫战,对于迟滞日军南犯起了重要的战略牵制作用。它沉重地打击了日军骄横无比的侵略气焰。李宗仁高度评价:“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达成作战任务,写出川军史上最光荣的一页。”这一阻击战,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参谋长赵渭滨等近5000余名抗战官兵英勇牺牲。第一二七师长陈离,第一二四师代师长税梯青以下五六千官兵负伤,伤亡达万人以上。
讲到国民党滕县县长周侗在这一悲壮之役中的表现,要纠正以前史书中的一些失实提法。一些书刊和文章对他在战斗中的表现进行褒扬,说他坠楼而亡。其实则不然。周侗是河南商丘人,1937年任滕县县长,日军攻打滕县城时,他仅有保安团二三百人,加上警察才四五百人。滕县失陷后,他负伤率残部逃到滕县县城西盖村,在中共党组织的帮助下,于1938年4月17日成立了滕县抗日联合政府,他仍任县长。1939年周侗与中共关系破裂,挑起事端,制造了“盖村事件”,屠杀中共干部和抗日群众,后被国民党委任为专员、保安旅长,1948年被解放军抓获,后病死在狱中。
王铭章牺牲后,举国上下颂扬他抗战救国的牺牲精神,蒋介石为其题写了“民族光荣”的挽联,致电李宗仁:“王故师长铭章力战殉国,达成任务。缅怀壮烈,悼惜殊深”。并追封上将军衔。中共领袖毛泽东也题写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叶剑英也分别题联悼念。5月8日,王铭章师长灵柩运抵汉口,各届人士6000余人举行公祭。公祭后,群众送王铭章遗像至汉口市总商会,送灵队伍达数里之长。11日至14日,党、政、军及各团体学校分别公祭。中共代表吴玉章、董必武、罗炳辉也前往参加迎灵和公祭仪式。15日,王铭章灵柩运四川成都安葬。
滕县之役,川军浴血抗战,名彪青史,值得颂扬。但从中也应汲取必要的教训。死守滕县城确属战略失误。从作战计划上来看,第五战区的意图是让开津浦路正面,诱敌深入,而后将敌包围歼灭之。这样,处在津浦要冲,地理条件对我极为不利的滕县城就根本无坚守之必要。如果仅仅为台儿庄军队沿运河布防赢得时间的话,可从两下店以南到临枣峄数百华里的地段上设数道防线,鲁南多山区,地形对我有利,采取蘑菇战术同样可以达此目的,川军亦不会全军覆没。另外,援助迟缓,互不配合亦是个问题。
3月15日,作为援军的汤恩伯部已到达官桥。官桥至滕县城仅数十华里,如果二十军团迅速北援川军,那么战役就会是另一种结局,与临沂之役一样同获大捷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总之,教训是深刻的。中国军队的嫡庶之分,妨碍了战场上的相互配合,以致造成滕城失陷,川军覆没之惨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