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离世的人越来越多!钟南山苦劝:日常谨记“5不做3不吃”

发布时间:2025-09-07 14:00  浏览量:1

糖尿病,到底是“慢病”还是“命病”?越来越多人的病情不是拖着拖着就好,而是拖着拖着就没了。糖尿病导致并发症猝死的现象,已经不是新闻,而是现实。国家卫健委早就发布过数据,中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已突破1.4亿,是全球最多。而这些人当中,真正控制得好的,不到两成。

钟南山院士曾在一场公开健康讲座上,语气罕见地沉重地提醒大家:别以为糖尿病是慢性病就不当回事,真正要命的是你日常的不在意。他提出了“5不做3不吃”的生活建议,是几十年临床经验的提炼。而我们很多人,连个皮毛都没记住。

为什么现在明明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糖尿病的死亡率却越来越高?为什么越来越年轻的人查出来血糖异常,却一点不当回事?真的是糖尿病可怕,还是我们轻敌了?

身边不少人血糖飘红,但一边吃着药,一边该喝奶茶的喝奶茶,该熬夜的熬夜;有些人连血糖都懒得查。有人说,糖尿病是“富贵病”,但看多了之后才明白,它更像是一种“自作病”——不是谁强迫你吃的,是你控制不住嘴和腿。

临床上,太多例子告诉我们:糖尿病不是病急才危险,它是悄悄地把你推向深渊的那种病。真正可怕的不是糖,而是那个“不以为意”的你。

所谓“5不做”,不是用来吓唬人的,而是活下去的基本盘。

第一条就是不熬夜。很多人以为“熬夜是年轻人的自由”,但对糖尿病人来说,熬夜就是拿命换短暂的清醒。睡眠紊乱会直接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让血糖控制越来越难。你以为你在熬夜,其实你的身体在熬命。

第二条,“不久坐”。很多血糖高的人都有个共同点:坐得比走得多。长时间坐着,肌肉摄糖能力下降,血糖就像失控的车,不撞墙不刹车。每天坐在办公室、沙发、车内,连上个厕所都觉得麻烦的人,血糖怎么可能稳定?

还有一条,“不情绪失控”。这听起来像心灵鸡汤,但实话说,情绪波动会引起应激激素分泌,肾上腺素一上来,血糖跟着飞。你越焦虑、越急躁,身体越难配合你控糖。糖尿病不是只管嘴和腿,还得管好心和脑。

再说“不暴饮暴食”和“不盲目节食”。这两条几乎是所有糖尿病人的大坑。很多人一听血糖高,立刻不吃主食不吃肉,结果一查,低血糖反复发作,身体垮得更快;有的人则完全不忌嘴,饭局上一边吃着甜点一边说“我吃药了没事”,真当药是护身符?

而钟南山说的“3不吃”,其实更像是底线。

第一是不吃高糖高脂的加工食品。那些看起来“无糖”的饮料、酸奶、饼干,其实藏糖如藏毒,你不看配料表,它就看你命长不长。很多人不信,说“我吃的是无糖”,但你知道吗,“无蔗糖”≠无升糖麦芽糊精、葡萄糖浆这些换了马甲的糖,照样让你血糖飙升。

第二是不吃高GI精细碳水。白米饭、白面条、蛋糕、甜点,这些东西,升糖速度快得像过山车。你吃一口,血糖涨一片;你吃一碗,胰岛素哭半天。

第三是不吃腌制类高钠食物。糖尿病人本身就容易并发高血压,再吃这类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咸鱼、香肠、咸菜,吃得多,肾脏扛不住;肾出问题,糖尿病就不是慢病,而是全身病。

很多人觉得“5不做3不吃”太难了,做不到。但说实话,难的是你对自己太松,松得把命都松没了。

我在门诊见过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哥,血糖高了七八年,从不忌口,天天喝可乐吃卤味,晚上三点睡,白天咖啡当水喝。一次查体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几乎要失明。那天他在诊室里嚎啕大哭,说“要是早点听话就好了”。但很多东西,一旦失去了,就不是“听话”能补回来的

糖尿病最可怕的,不是它让你吃不香、睡不好,而是它让你在你最不设防的地方,一点点塌陷。从脚趾发黑,到眼底出血,从肾功能衰退,到心梗脑梗,这一切都不是突然发生的,是你一天一天“养”出来的。

而真正做到“5不做3不吃”,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它不是苛刻的生活方式,而是对身体最基本的尊重。

我们不是要把糖尿病妖魔化,而是要把它看清楚。它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长跑。你不是和糖对抗,而是和自己的习惯拉锯。

也别总把“我控制不好”当借口,很多人控制不好,是根本没开始控制。你连血糖都不测,怎么知道自己控制得好不好?

中国的糖尿病防控现状,其实很扎心。有研究显示,成年人中超过一半的人血糖异常,但九成不知道自己是糖前期。这就像你在悬崖边走,连底下有多深都不清楚。

真正的健康,不是你没病,而是你在病来之前已经有准备。

如果你已经是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偏高,那“5不做3不吃”应该写在你冰箱门上、手机屏保里,甚至脑子里。而不是听完一笑了之,转头又去点奶茶炸鸡。

如果你现在还没病,那更应该把这些习惯立起来。糖尿病不是老年病,它是“生活病”。你现在怎么活,将来就怎么病。

钟南山院士说得好:“糖尿病不怕早发现,就怕你不管。”别等到并发症来了才悔不当初,那时候,连忏悔的力气都没了。

如果你觉得“5不做3不吃”难,那你试试住一次ICU,再看看哪个更难。

我想说一句可能不太动听但很真实的话:糖尿病,不是医生治不好,而是你管不好。

别再轻视糖尿病了,它不是慢条斯理地来找你,是拎着镰刀在你生活缝隙里等你松懈。控制血糖,不是为了医生高兴,是为了你能好好活着。

愿我们不是在病了以后才学会生活,而是在活着的时候就学会照顾自己。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转发给身边的人,一起把“5不做3不吃”活在日常里。关注我,咱们一起聊健康,聊人性,聊那些身体背后的故事。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2015-2020).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钟南山.糖尿病防控的核心在于生活方式干预[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7):538-540.

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