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殉仪式上,文王姬昌觉醒了人性和野心

发布时间:2025-09-07 20:04  浏览量:1

《周易》诞生于一个文明昌盛,但充斥着杀戮和野蛮的时代。

考古学者在商朝后期的都城发掘的殷墟,发现了数量惊人的被残杀的人类尸骸,有的是跪姿,有的身首异处,同时出土的还有很多祭祀用品。骸骨中,不乏幼童尸骨。

商朝鼎盛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发达,形成了大规模成建制的军队,文字系统完整,还发展出高水平的数学和建筑学。指导殷商文明的意识形态,就是祭祀文化,并因此在直接统治区外,管控着面积广袤的领土。

商朝晚期,羌人部落周被选定为商朝在中原西部的代理人。代理人对于商朝的服从,核心要义就是服从于殷商的祭祀人殉文化,不断帮助捕获可被作为祭品的俘虏。

新出版的《周易的野心》一书谈到,《周易》中出现多次的“孚”字,大部分解读都将之理解为“诚信正意、守正道,有福气”,但在甲骨文中,“孚”通“俘虏”的“俘”。

《周易》对于周部落受邀进入周原进行了记录。商朝对于扶持代理人统治四方毫无压力。因为一方面,商朝拥有当时的科技文明,青铜器制造技术遥遥领先,如果与周边部落开战,必然意味着降维打击。另一方面,商朝的意识形态也可以理解为超级武器,祭祀人殉文化代表着商朝统治者才有权利与上帝沟通,商朝王室才是上帝选民。

周部落最初的工作就是帮助商朝,抓捕周原及以西地区其他羌族人作为人殉对象。《周易的野心》书中谈到,在殷商的甲骨文中,关于“周”还有一种更可怕的写法,也就是在“用”字的四个小方格中间各点了一个点,这表示鲜血或被杀的人。

周部落首领亶父被商朝请来做带来人。亶父的孙子就是姬昌。姬昌和自己的弟弟召公接受商王帝乙的安排,娶了莘国的女子。莘国与商朝关系紧密,这意味着周部落获得了重要的基因转型,姬昌和召公的妻子从东方带来了占卜术。这就类似于而今的核心算法。

姬昌开始学习八卦算法,通常认为,究其一生努力,最终将之发展为了六十四卦。《周易的野心》书中认为,姬昌正是在反复测算卦象中,滋生了野心。

卦象实际上就是推测世界的规律,包括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摆脱因果推导的方法,通过相关性法则进行预测。这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大数据算法。姬昌研究卦象事实上也得到了商朝的支持,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部落平民居住分散,要不断捕获可以满足商朝人殉要求的奴隶,必须通过占卜等技术来预测和推理。

这也意味着,《周易》的记述,如果剥离姬昌有意设置的晦涩障碍,有许多就展示了当初血淋淋的现实:占卜者姬昌测算如何捕获俘虏,如何送到商朝王室手中,并目睹人殉过程。如《周易》提到的“交孚”,甲骨文中的“交”,就是一个人的两条大腿被绑在一起,让其夹着腿用小腿走路,这样一来,俘虏就不容易逃走。“有孚威如,终吉”,这其实讲的是俘虏被反绑了双手,却仍然气势威猛,这就是上佳的人殉祭品,这可以为人殉代理者姬昌带来更多赏金。

终于,临到了“改变历史的一声惨叫”,《周易的野心》书中谈到,姬昌有一次在押送俘虏,并目睹人殉祭祀仪式时,生出了对俘虏的怜悯之心——“扬于王庭,孚号有厉”,过去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大臣拜见王,称颂大王功勋卓著。但如果按照这本书对于“孚”的界定,那么意思就完全变了,也就是在人殉仪式上,俘虏发出了非常凄厉的惨叫。

《周易的野心》书中指出,“在此之前,《周易》的很多卦象里,他(姬昌)描述的都是这些精壮的俘虏有多吉祥,最好用网捉俘虏,皮肤完整能卖高价钱。这样的描述带着某种代理人完成业绩目标时的兴奋,但是当他真正看见了自己抓回来的俘虏‘孚号有厉’的时候”,他就生出了后来被孔子归结为的“仁者爱人”。

就这样,姬昌的人性和野心一并增长,而这种悄然变化最终将推动中华文明相较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更早、更为关键的转型。1976年,中国考古学者在陕西周原遗址发现了被大火焚烧后遭遗弃的古代院落,遗址中有许多甲骨文片,按照碳十四进行测定,这个院落当初应当占地1400平方米,是姬昌青年到中年的居所。居所中的许多甲骨文片透露的秘密是,姬昌在偷偷祭祀商朝的创始君主商汤,以及纣王的父亲帝乙。

但姬昌在占卜技术方面的提高,以及周部落势力的壮大,已经让商纣王心生忌惮。这对于姬昌当然是场劫难,但被关押在监狱地窖,让他进一步意识到商朝统治秩序的残酷,尤其是与他一并关押的其他人,被不断拉出去作为人殉祭祀对象。纣王还让姬昌进食人肉制成的肉干——《周易》“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这其实说的是,姬昌正在进食干肉的时候,发现里边有块铜。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个干肉是人肉,俘虏生前佩戴着某些金属的器物,嵌在肉里,未经彻底清理。

为了营救姬昌,周部落到商都周旋,长子伯邑考还自荐去为纣王服务,成为马车车夫。在商朝的意识形态中,地位较为尊贵的部落首领、继承人,是最有价值的祭祀对象。所以,伯邑考成为了牺牲品,商纣王自以为得计,还将伯邑考的肉制成半熟的肉羹,强迫姬昌以及其另外两个儿子吃下。《周易》记载“三人行,则折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恰恰是这样的残暴无道的举动,不仅激发了姬昌的愤怒,坚定了他加快谋划推翻商朝的决心,而且因为伯邑考而不是商朝自己的继承人作为献祭对象,所以姬昌可以进行另类的解释,也就是自己而非商王才是上帝的代理人,拥有合法继承权和统治权。

伯邑考死后,他的弟弟姬发成为了周部落的继承人,姬发也被安排娶了姜子牙的女儿邑姜。邑姜本来要嫁给伯邑考,现在嫁给姬发,年纪要大出很多。姬发一直没有子嗣,明明有很多姬妾,却非要等到邑姜生下孩子后,才圆了为人父的愿望。

姬昌释放后,更加执迷于卜卦,而部落捕获人殉对象的工作,就主要由姬发完成,也意味着由他这样一个年轻人来重新经历姬昌经历过的一切。再加上他也吃过哥哥伯邑考制成的肉酱。《周易的野心》书中认为,《逸周书》中关于姬发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的记载,应当是完全真实的。“他是一个必须在众人面前扮演领导者的人,一个经历过杀戮之后有心灵创伤的人,一个在婚姻当中很难获得幸福的人”。

幸而,姬发的弟弟周公旦,不断激励姬发可以做到。姬昌确立的“翦商”蓝图,因而来世有条不紊地得以铺陈。

翦商大业完成后,周公旦开始致力于将《周易》进行人本化解读,这也是书作者所说的“文化转基因工程”,也就是将《周易》中那些记录血淋淋杀戮和权谋运作的记录,那些记载姬昌对于上天的敬仰和意愿探查的内容,改编为基于德性的天道法则,强调要尊重生命,要保持宽容,要推进创造。周公旦对于《周易》的注解,更趋于通俗。与之同时,周公旦还编撰《礼记》等著作,较为完善地确立起以人治、人性为基础的周礼体系。

但无论是姬昌撰述的《周易》,还是周公旦注解的版本,核心思想都是世界是变化的,必须通过变革与创新才能予以适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重人的感受。

所评图书:

书名:《周易的野心》

作者:梁冬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湛庐文化

出版日期:202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