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至8日,迎来三年一遇“月全食”,牢记做3事忌4事,别大意
发布时间:2025-09-07 21:02 浏览量:1
在众多的月相变化中,“月食”算是最为奇特的一种,其中最为罕见的“月全食”更是众多天文爱好者所期待的。在古代,“月全食”也被称为“天狗吞月”,古人会在这天敲锣打鼓进行一些祈福仪式,但这源于古代没有先进的天文知识,加上人们本身对自然有着敬畏之心,因此赋予了月全食一些民俗色彩。如今对我们而言,月全食也仅仅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而今年的月全食就要来了,上一次我国境内能观测到月全食还是在2022年11月8日,可谓是“三年一遇”。
可能很多人不清楚“月全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这其实和月球、地球以及太阳的相对位置有关。当太阳、地球和月球排列成一条直线时,并且地球处于中间的位置,那么地球的阴影就会投射到月球上。而地球的阴影分为本影区和半影区两个部分。本影是地球完全遮挡阳光的区域,半影则是地球部分遮挡阳光的区域。如果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原本被太阳照亮的月面就会因地球大气对阳光的折射和散射,呈现暗红色,故而形成“月全食”,民间俗称“血月”。
月全食期间,月亮也并不是突然会变成红色,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总体可分为五个关键的阶段:初亏、食既、食甚、生光以及复圆。根据紫金山天文台预报,阳历9月7日晚至8日凌晨,我们将能看到这场罕见的月全食天文奇观。具体时间(北京时间)如下:(建议收藏)
半影食始:9月7日23时27分,此时是月全食开始的前夕,月亮表面的亮度开始降低,但肉眼无法观测其变化;
初亏:9月8日0时27分,月亮开始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标志着月全食正式开始;
食既:9月8日1时30分,月亮已经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开始呈现出暗红色或古铜色;
食甚:9月8日2时12分,月球位于地球本影区的最深处,此时月球的亮度最暗,颜色最深,是观赏月全食的最佳阶段;
生光:9月8日2时53分,月球开始移出地球的本影区,其边缘开始变亮,颜色逐渐变浅;
复圆:9月8日3时57分,月球完全移出地球的本影区,此时月球恢复到正常的亮度;
半影食终:9月8日4时57分,月食阶段完全结束。
今年月全食的整个时长会持续约5小时30分钟,但真正能观赏的时间仅有约3个半小时。观赏月全食并不需要专业的仪器,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只需要站在没有视线遮挡的空旷区域,就能通过肉眼直接观赏。
9月7日至8日,我们将会迎来三年一遇的“月全食”天文现象,牢记做3事忌4事,别大意了!
“做2事”1、晚上多穿一件外套
今日如果想要出门欣赏月全食,最好多穿一件外套。因为9月7日同样也是白露交节的日子,对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说的就是白露时节,随着天气转凉,空气中的水汽遇冷会凝结成露水,而且此时的气温开始有了寒意。特别是夜晚时分,没有了太阳的照射,地面散热就会加快,气温会迅速降低,如果不多穿一件外套,就很容易受寒感冒。
并且,在古人看来,人体的生理变化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是紧密相关的。白露后,人体的阳气开始向内收敛,体表的阳气就会相对不足,抵抗力也会有所下降。晚上气温骤降,此时外界的寒气很容易突破人体相对薄弱的防御,例如背部、腹部和脚部,尤其是老人、儿童和体质虚弱的人,他们的身体调节能力较差,更难以抵御寒气的侵扰。因此,晚上出门赏月多穿一件外套,可以很好地保护这些容易受寒的部位,减少寒气的入侵。
2、带上照明工具
晚上如果想要去户外欣赏月全食,那么记得带上手电等照明工具。因为夜晚周围环境的光线昏暗,视线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在没有照明工具的情况下,我们很难看清脚下的路况,而道路可能存在坑洼、凸起或者障碍物,稍不留意就可能被绊倒、扭伤,尤其是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方赏月,如山林间,要是没有足够的光线,还很容易迷失方向。
并且,在月全食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被奇特的天象吸引,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此时如果没有照明工具来辅助看清道路,发生意外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晚上出门带上照明工具,可以让我们在欣赏月全食的同时,能够清晰地察觉周围环境,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3、拍照发朋友圈
欣赏月全食的同时,我们不要忘了拍个照发个朋友圈。随着近些年朋友圈的普及,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喜欢在朋友圈分享一些自己的日常生活。而月全食是一场震撼的“天文盛宴”,我们拍照不仅能当做一个留念,分享到朋友圈还可以让亲朋好友一同观赏。他们或许因为工作繁忙、天气不佳等原因无法亲自观赏月全食,但通过我们分享的照片,也能仿佛身临其境,在朋友圈的评论区,大家可以交流观赏月全食的感受,分享彼此的喜悦和惊叹,这种情感的互动和共鸣,还能让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忌4事”1、忌讳去人烟稀少的偏僻地方
晚上出门欣赏月全食的时候,要避免去人烟稀少的偏僻地方。因为人烟稀少的偏僻地方,在晚上往往会给人一种孤寂、阴森的感觉,容易让人产生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如果带着这种心理压力会影响整个赏月的过程。
并且,偏僻的地方人迹罕至,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照明设施,一旦遭遇不法之徒,到时候赏月不成,反倒惹来一身麻烦。况且,在这些地方一旦发生意外,很难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比如,如果不小心扭伤了脚或者遭遇其他突发事情,就可能无法及时被人发现。因此,欣赏月全食尽量选择视野开阔,路灯明亮的地方,可以约上三五个好友一同欣赏。
2、忌讳老人熬夜
月全食虽说罕见,但并不建议老人熬夜观赏。在古人看来,人体阳气就如同天空中的太阳一样,是身体的根本动力。白天,人体的阳气处于活跃状态,支撑着我们的各种活动,而到了夜晚,阳气开始收敛、潜藏,以进行自我修复和补充,为第二天的活动做好准备。而老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阳气本就相对不足。夜晚熬夜,会使老人本该收敛的阳气无法正常潜藏,继续处于消耗状态,从而导致阳气亏虚,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不适。
如果家中有老人,并且很想欣赏月全食,那么可以让老人先去休息,等月全食完全出来后,在叫上老人一同欣赏。
3、忌讳发脾气
月全食这天尽量避免发脾气,这并不是迷信,而是有一定的依据。根据研究表明,月球的引力会对地球的潮汐产生明显的影响,而这种引力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作用,称为“生物潮”。尤其是在月全食这天,随着月球引力的增强,这种影响会更为明显,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波动。因此,这时候更要避免发脾气,以免因情绪上头发生一些无法挽回的事情。
并且,发脾气时,人的情绪激动,呼吸会变得急促、短浅。而气机紊乱则会影响肺的正常功能。现在已经是仲秋时节,如果频繁发脾气会使肺气上逆,导致咳嗽、气喘等,从而加重秋燥对肺的伤害。所谓“怒伤肺,悲胜怒”,过度愤怒就会直接损伤肺气,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最终影响全身的气机运行。
4、忌讳吃宵夜
月全食最佳欣赏时间是在夜晚至凌晨之间,此时外出赏月,难免会因体力过度消耗而出现饿肚子的情况,但建议大家还是避免去吃宵夜。毕竟夜晚是自然界中阳气开始收敛的的时刻,此时人体的阳气也会随之向内潜藏,而脾胃作为人体的后天之本,在这个时候更需要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养,以维持正常的运化功能。如果此时吃宵夜,脾胃就需要继续工作来消化食物,从而导致其运化功能失常。如果食物不能及时被消化吸收,就会在体内积滞,产生湿气和痰浊,进而引发腹胀、腹痛等不适。
并且,吃宵夜还会打乱正常的作息时间。因为欣赏完月全食后时间本身就会比较晚,而这个时候吃东西,肠胃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食物,这就会导致入睡的时间进一步推迟。如果因为吃宵夜而导致一整夜都没入睡,就会使阴阳失衡,出现免疫力下降、精神萎靡等情况。
总结,9月7日至8日,将迎来三年一遇“月全食”,以上提到的“做3事忌4事”就是一些生活经验,别太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