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亲王的另一面:歧视华人的“白人老爷”,腹黑的英国赘婿

发布时间:2025-09-07 12:54  浏览量:1

要说“赘婿”这词儿,最近几年真是火得不行。你随便刷个微博、抖音,听人说起来赘婿,讲得都是那种苦兮兮、爬泥上墙的故事:什么低人一等、受尽白眼,最后逆天改命,爬上高枝。可你往历史里瞅瞅,这身份在老社会里确实不怎么受人待见,说难听点,比一般老百姓还要低一成——这不光是换个姓那么简单,人家封建时候要你认老婆家爹妈当自己爸妈,孩子也不能姓你,还得听丈人家的安排。基本就是把自己“卖了身”,换份饭吃。可是话说回来,这路走得苦也有苦到头青云直上的例子,不信你看看菲利普亲王这号人物,活脱脱把“嫁入豪门”变成了王室勋章,他在英国那一堆皇亲国戚中蹿来蹿去,说是赘婿,最后混成了亲王,谁敢说他是委屈的男人?

菲利普的起点其实挺让人头疼。1921年6月,刚落地就在希腊那个乱糟糟的小岛上——说起来挺美的地方,但那会儿战火快烧到裤腿了。别看挂着王子头衔,他那老爸安德烈亚斯这会儿也挺惨,一边是土耳其军队推着希腊翻江倒海,一边国内闹革命,王室说翻就翻。等菲利普还在吃奶呢,他爸爸已经成了阶下囚,革命军说了要拿他开刀祭旗。要搁我们家那种老一辈婆婆的嘴里,这就是“天塌了,砸在头顶,连喘息都没人替”。

那阵子,菲利普家里人不比谁强多少。父亲在狱里,不知道哪天拉出去枪毙,母亲爱丽丝守着孩子,四个女儿缩在一角,整个家都在提心吊胆——别看是王室,关键时刻地位如纸。外头的人本来羡慕王族生活,比如吃穿用度那些名贵玩意儿,这会儿全都没了保障。谁也说不准下一顿是皇家面包还是狱中残羹。说到底,封建荣光其实很脆。在这风雨飘摇里,连最亲密的家人也未必能相互扶持到头。

不过命运这东西,时不时也拉你一把。没过多久,英国王室那边搭了把手,他们和希腊王室其实也有点亲戚关系,不是远房就是表亲。这年头,欧洲那些王室,隔三岔五就联姻串门,你仔细一查谱,都绕出了一圈又一圈。于是,英国人派海军来了,硬是用一只水果箱把小菲利普和他们家人捞出了希腊,跟拍电影似的,跟着风声和乱局给“偷渡”走了。要不是英国在隔壁撑腰,这摊子还真收不回来。

欧洲王室圈子小,谁家遇难,其他家总能接济点人情。菲利普他们一家逃到外头,虽然没了领地,也不是家徒四壁。日子寒酸点,至少还能喝上热汤。不过,这家庭的传统优势还是在的——哪怕落魄了,有贵族背景这块招牌在,谁还敢说不是“体面的落难贵族”?只是,家里很快又出了事。菲利普的妈精神不济住了医院,老爸带着小情人飘走了,说是为生计奔波,其实是一场各自为政。从小菲利普就得搬来搬去,靠亲戚家周转度日,不是说笑,跟咱们小时候小孩寄养外婆家似的,只不过多了层贵族光环。

贵族底子让菲利普不至于在社会边缘转悠。有人专门送他去欧洲两三家好学校,绝不让他跟普通孩子同桌。可内心里,小菲利普也明白——自己是个遗失了祖国的“流浪王子”,出路全靠自身本事。书念得认真,成绩过得去,就是打算有朝一日翻身,有点我们小时候听爷爷说的,“穷则思变,变则通”,没谁真能一辈子靠救济。中学毕业后,他选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这地方对王室子弟来说,不只是学军事,还是奔出路的关键。不用自己凑学费这事儿在他家不是难题,他其实更在乎毕业后能在英国王室找个像样的身份,得了一份正经工作比啥都安心。

有头脑还加上点运气,这娃在海军学院混得相当出色。身后有祖传的底色,读书也不拉后腿,那些老师都不吝于给他点照顾。也不是明着偏袒,属于暗中推一把,比如有啥风头出的机会,总会优先叫他一声。这种人情,在关键节点救了菲利普不少急,后来回头看全是“贵族最后的人脉”。

1939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来了海军学院视察,带着全家一起来了。校方挑优秀学员陪着公主参观,菲利普自然被选中,天时地利人和都让他跟未来的伊丽莎白女王撞上了。那年菲利普十八九岁,个子高,眉清目秀,一身王室气质,和普通小伙确实不一样。伊丽莎白那时还在探索世界,对身边这些王室亲戚多少有点好感,菲利普这人和她一说话,就是能聊到一块儿去。不用说,之后的几年里,两人礼尚往来、感情日益深厚,从同龄人变成了彼此生命里的重要角色。

俩人花了整整七八年相处,1947年终于修成正果。婚礼前,菲利普其实得做一件挺难的决定:放下自个的希腊王室身份,改入英国国籍。换句话说,这位“王子赘婿”,是放弃了本来那点不靠谱的贵族面子,搭上了英国皇室这条更稳当的路。婚后头几年真的是蜜里调油,小菲利普和刚刚做女王的伊丽莎白,活得也跟寻常夫妻差不多,爱尝新鲜玩意儿,琐琐碎碎日子里都是相互牵挂,谁有什么好东西不忘多买一份。你要是问那会儿他们是不是简单快乐,我觉得多半是。

但甜日子总是短,世事变得快。1952年,乔治六世病重撒手,伊丽莎白一下成了女王,年纪轻轻就挑起大梁。菲利普变成亲王,身份上看着光鲜,可夫妻的天平就再也没法像婚前那样持平。女王的事务多如牛毛,小两口要兼顾国家、家庭,浪漫一心的日子成了奢求。菲利普多少有大男子主义,那会儿看妻子整日身边是公文流程、国务大臣,人都不禁有些失落。男人心事,其实婆婆家娘家谁都看不透,偏偏菲利普往往又口不择言,好几次在家里会对女王发火,嘴里不客气地说伊丽莎白“笨蛋”,是真的不敢拿你当外人。

这样的菲利普,场合上会表现“很规矩”,在女王加冕仪式第一个单膝臣服,口头上不忘“陛下”,可背后的生活里,还是老习气,倔强不改。坊间有段旧话流传,说菲利普觉得“夫妻间没必要伺候着,一味捧在手心才是新婚没磨合好”。有回他跟朋友聊,笑谈“为老婆开车门那么麻烦,不是心疼车,就是心疼新娘子”。这种大男人的随性,在王室生活里也不算稀奇,问题是公众舆论早晚会拿你说话当八卦,说人非、挑刺儿,旧社会和现代都一样。

关于情人那些事,就更不用遮掩了。英国王室里头,不少人都心知肚明。伊丽莎白女王倒是宽容,一开始懒得计较。可有一年菲利普闹得满城风雨,新闻都轰动了,女王也不得不让他“出国散心”,回头避避风头——等于明着放假,暗地里避风头。现代人看着都是八点档剧情,其实古今中外,权贵家的家务事就是这调调。

至于种族和国籍,有一说一,菲利普这套“白人贵族优越论”,在不少外交场合都闹过不小的乌龙。比如他到肯尼亚的时候,见着总统穿民族长袍,菲利普没忍住阴阳怪气来一句“你这是穿着睡衣呢?”人家明明算最高礼仪,他却拿自家的标准开涮,让全场都得找补笑脸。后来英国外交部忙着打圆场,说亲王是“幽默”,其实话都绕不过那点傲慢劲儿。

类似的嘴快,还出现在访问中国那会儿。1986年,陪女王访华,菲利普看英国留学生忍不住说:“小心待久了都成眯缝眼了。”这种话,要是说在饭桌上让朋友恶作剧也就算了,可在外国土壤、人家国家面前,一下让外界对英国王室的绅士形象直线下降。你说他是无心,还是根深蒂固看不起别人?没人真能做结论。他对别的国家,哪怕国力已经超过英国,也还是老样子,心里那个“老爷思维”改不了。

别的怪脾气还有不少。有一次,菲利普在一个乡村猎野餐宴上,碰见了离异的英国名媛杰西卡·米特福德,这名女人一贯喜欢说些颠覆传统的话,菲利普一听,有意无意就冒出一句:“你离过婚?那你是不是应该把离婚证放家门口,以防吓到访客?”大家面面相觑,这种话没几个人能接得上。米特福德还算是能打趣,但隔壁桌的人都吓得夹菜手都抖了。这种冷嘲热讽,别说名流圈里,就是咱们大街上也有人挺不舒坦。

还有个小插曲,某次王室开派对,菲利普瞅见一帮环保活动家,冷不丁来一句:“你们是谁?是来清理垃圾的吗?”现场顿时没几个人敢和老头多说话。这类“损人幽默”,既是菲利普的嗜好,也是王室圈里人怕见的“炸药包”。大家都忍着,毕竟这点风头谁也不愿正面怼“亲王”。

最后说回来,菲利普这一生,说幸福不是没有。在英国王室里,他是个改随母姓的赘婿,孩子们都跟随伊丽莎白的姓,往外人看来多少有点“阴盛阳衰”,可实际日子过得挺滋润。王室繁琐的规则,权力与财富让他们的生活夹杂着平凡与特殊。菲利普脾气是怪,也未必就是坏人,他跟女王两口子各有习气,也都是机缘使然。家长里短,你家我的家其实都卷着些许无解的情绪。

所以说,赘婿这样的身份,古代到现代,总有些被“轻视”的标签。但搁到菲利普这里,幸福还是能抓在手上的。我们如今社会越来越讲究男女平等,认同尊重比头衔更重要。管他随父姓还是随母姓,也未必真能断定谁压谁一头,反正一家团圆,没必要卡得那么死。至于菲利普的人生,挺复杂,挺特别,不好说他是奇葩也不全是典型。每个人看了他的故事,或许都有不同想法,这才是王室“赘婿”故事的有趣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