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项整治”提升学生生活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5-09-08 11:22 浏览量:1
半月谈评论员 褚宏启
“三项整治”是指针对“校园餐”、教辅征订、校服采购开展的专项治理。校园餐专项治理自2024年启动,重点关注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一年来已取得明显成效。今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又将“利用教辅征订、校服采购谋利”纳入专项整治范围,三项并行推进。此举直击群众反映强烈的“蝇贪蚁腐”,关乎每一个家庭、每一名学生,既有利于净化基层教育生态、提高教育质量,更关系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家长最大的期盼,是孩子在校“过得好”——吃得好、穿得好、学得好,这也正是“三项整治”的核心目标。
整治“校园餐”问题,让学生“吃得好”。校园餐问题主要集中在以次充好与克扣餐费,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异味肉”、给学生吃垃圾桶剩菜、绞肉机内生蛆虫等严重问题。整治重点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体发育特点优化膳食结构,让学生吃得安全、营养、可口,确保每一分钱都吃到学生嘴里。为此,要重点抓好学校食品安全责任落实、营养膳食补助和学生餐费等资金管理使用、学校食堂和校外配餐经营管理、学校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等四方面问题。要重点监控采购、验收、贮存、加工等关键环节,加强全链条监管。同时,要建立膳食经费收支两条线制度,严禁任何形式的资金挪用、克扣行为,杜绝资金跑冒滴漏。
整治“校服购买”问题,让学生“穿得好”。部分学校的校服质量低劣,甚至存在刺鼻气味、粗制滥造;采购招标环节搞利益输送、存在“吃回扣”“陪标”等乱象;以及学校变相要求强制购买、频繁更换校服款式等问题,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校服是学生校园生活的日常必需品,应确保校服舒适耐用、美观实惠,校服样式设计既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也要契合体育运动与课间活动需要。校服购买治理的关键是切断谋取私利的利益链条,确保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在“阳光”下进行,做到规范选用、合理数量、程序合规。要强化质量监管,严格执行“明标识”制度,鼓励实行“双送检”制度,防止假冒伪劣流入校园。
整治“教辅征订”问题,让学生“学得好”。长期以来,教辅订数连年攀升,材料过多过滥、质量良莠不齐,甚至出现变相强制购买,既加重家长负担,也让学生陷入题海。规范教辅材料管理有利于落实“双减”政策、推动教辅回归育人本位。教辅治理既要严把内容关,确保合法合规、内容适宜、修订及时,划定“一科一辅”纪律红线;也要严把程序关,规范教辅材料评议、推荐、代购、使用各环节,坚决杜绝强制订购。更应从源头减轻依赖,通过优化考试制度、推进中考改革、扩大优质高中资源等措施,为学生真正减负。在义务教育阶段,要积极推动免费教辅政策落地和电子题库建设,斩断利益链条,让教辅材料回归辅助学习的本质定位。
“三项整治”要快见效、见实效,关键在机制。必须健全“党委政府主责、纪委牵头抓总、部门协同推动、市县主抓主战”的工作体系;必须建立以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为主体,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会代表、企业代表共同参与的协商与决策机制,充分保障家长和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决策权,有效提升“三项整治”的工作透明度、社会公众知晓度和家长学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