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拉松,护心还是伤心?这3类人跑马有危险,别盲目跟风!
发布时间:2025-09-08 14:58 浏览量:2
“跑马拉松能锻炼心脏”“坚持马拉松,远离心脏病”,在不少人眼中,马拉松简直就是“护心法宝”。他们觉得,跑的距离越长、次数越多,对心脏就越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到“跑马时突发心梗”的新闻报道。这不禁让人心中犯起嘀咕:马拉松对心脏,到底是好是坏呢?
其实,答案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关键在于你是否适合跑,以及怎样去跑。
对于适合的人而言,经过科学训练去跑马拉松,确实对心脏有益,这可是有医学依据的。
从生理机制来讲,长期规律地进行马拉松训练(这里强调“规律训练”,可不是突然进行高强度跑步),能让心脏变得更加强健。打个比方,心脏每次跳动泵出的血液会增多(医学上称作“每搏输出量”增加),这样一来,平时心跳就不用那么频繁,心脏的日常工作负担也能减轻。同时,还能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而动脉粥样硬化正是冠心病、心梗的主要诱因。指南也提到,长期坚持中等至高强度的有氧运动(马拉松属于高强度运动范畴,需要在科学指导下进行),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有明确的好处。
不过,大家要特别留意,马拉松对心脏有益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你得是“健康人群”,并且经过了系统、循序渐进的训练。要是盲目跟风,没做好准备就硬着头皮去跑,不但无法让心脏受益,反而可能给它“添乱”,甚至引发危险。
一定要提高警惕:
1.有潜在心脏问题的人:有些人本身患有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像房颤、室性早搏)等疾病,但自己却没有察觉。马拉松是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会让心脏负荷急剧增加。有冠心病的人,在运动时可能因为血管狭窄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引发心绞痛甚至心梗;有心肌病的人,心脏本身功能就比较弱,高强度运动可能直接诱发心衰。指南明确指出,有明确心血管疾病史(如心梗、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的人,不建议参加全程马拉松。
2.平时不运动,突然“突击”跑马的人:生活中,很多人平时基本不锻炼,看到别人跑马也心动了,于是提前一两个月开始“猛练”,这种情况是最危险的。长期不运动的人,心脏和血管的适应能力比较差,突然进行高强度、长距离的运动,身体根本无法承受。这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暂时缺氧、受损,甚至引发恶性心律失常(比如室颤),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医学上把这种情况称为“运动诱导的急性心肌损伤”,在“突击跑马”的人群中发生率明显更高。
3.有基础疾病却没控制好的人:比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没降到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稳,或者有严重哮喘、贫血的人。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身体的耐受能力。高血压患者跑马时,血压可能进一步升高,增加脑出血、心梗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可能因运动时血糖波动过大,出现低血糖昏迷;哮喘患者则可能在运动中诱发哮喘发作,导致呼吸困难。这类人即使想跑,也必须先把基础病控制好,再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开始运动。
总的来说,马拉松并非“人人皆宜的护心运动”,它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适合的人(健康、有规律训练基础),它能增强心脏功能;而对于不适合的人(有潜在心脏病、突击训练、基础病未控制),则可能伤害心脏,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你想尝试跑马拉松,建议先做好两件事:一是去医院做全面的身体检查(重点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运动负荷试验),排除潜在的心脏问题;二是从短距离、低强度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比如先跑5公里、10公里,再慢慢过渡到半马、全马),给身体足够的适应时间。护心的关键在于“科学运动”,而不是盲目追求“长距离、高强度”。#马拉松##因为马拉松,爱上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