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医学生:“得知自己确诊癌症后,好开心…”
发布时间:2025-09-08 15:47 浏览量:2
最近刷到个事儿,又让人揪心又有点唏嘘 ——21 岁的临床医学学生,本来正被期末考压得快喘不过气,结果突然肚子疼得整晚睡不着,又吐又泻,疼到直接晕过去。送医院一查,医生开腹探查,最后确诊是直肠癌晚期,癌细胞都侵到淋巴了。
最让人五味杂陈的是,她爸妈后来跟人说:“得知孩子得了癌症,我们居然有点松了口气”—— 不是不心疼,是真的看着女儿这些年太苦了:考前焦虑到整宿整宿失眠,一想到要在医学这条路上熬到 30 岁才能喘口气,就愁得不行。这场病虽然残忍,却硬生生把她从那个分秒不敢停的 “社会时钟” 里拽出来了 —— 不用考期末考了,漫长的医学学业也停了,她终于能按自己的喜好活,不用再被 “该做什么” 绑架。
疾病把她的人生按下暂停键,却意外给了她最彻底的自由。明明死亡就在眼前,她却说 “从没这么鲜活过”—— 不用再逼自己学习、考试、琢磨以后找什么好工作,也终于明白这些不是人生唯一的重点。癌症像块大石头,把她之前的失意、焦虑、处不好的关系、解不开的难题全盖过去了,那些世俗的规矩再也管不住她,她不用再小心翼翼活着,反而觉得特别轻松。
更没想到的是,她把自己的经历发在社交平台后,评论区好多人说 “居然有点羡慕”—— 不是真的想生病,是太想有个 “正当理由” 停下来:不用赶 ddl,不用逼自己卷成绩,不用为未来焦虑,就单纯为自己活几天。
有人在下面写 “战战兢兢二十载,今日方知我是我”,看了真忍不住掉眼泪。到底是多大的压力,才会让人羡慕一个癌症病人?又是活得多累,才要等到生命开始倒计时,才敢真正活出自己?
之前读布罗茨基的《悲伤与理智》,里面说 “世上每一次拥抱都以松手告终,每一次遇见都以告别为结局”,可现在才觉得,比松手更难过的是,还没来得及好好拥抱,还没来得及好好活,告别就提前来了。《侄女儿书》里也写 “人这一生,是我们精神分裂时的一个浮想”,道理都懂,可好多人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总觉得把眼前的苦熬过去,就能等来幸福。
其实也对,毕竟 “一空万有”—— 失去一棵树木,说不定能看见整片森林;心里的执念破了,反而能找到新的活法。就像被雷劈醒似的,一场意外打击,有时候反倒是新人生的开始。这世上没有真正快乐的人,只有想得开的人 —— 万物都在帮你治愈,偏偏你自己不肯放过自己,就像西瓜丢了,却还天天忙着捡芝麻,假装自己很忙碌。
说到底,人活着得有点 “战略思维”,不能光盯着眼前。比如好好吃饭、坚持运动,这不是小事,身体是底子,底子在,后面才有机会;再比如想想五年后、十年后想过什么样的日子,倒过来安排现在该做什么,别被一时的快乐或者苦劳绊住脚 —— 总沉迷短期爽感,或者靠 “累死累活” 自我感动,那都是没找对方向。
人最大的战略,其实是安顿好自己的精神和灵魂。这时候真该多看看咱们老祖宗的哲学,不求改变世界,只求自己心里舒服 —— 不搞二元对立,不跟自己较真。就像茨威格、王维、苏轼,都经历过人生低谷,可茨威格没扛过去,王维躲进山里建别墅,把日子过成诗,苏轼走到哪吃到哪,贬到黄州就酿东坡酒、做东坡肉,怎么都能把自己安顿好。所谓 “精神高级”,不过是能跟自己和解,懂阴阳平衡,不钻牛角尖。
我现在也学着慢下来,每天雷打不动超慢跑一小时,上班开会尽量骑单车 —— 来回 20 公里,刚好能吹吹风、想想事。说话、吃饭、做事,都刻意提醒自己 “慢一点”,毕竟不管奔着什么目标,小步子稳着走,总比慌慌张张出错强。就像血管,大动脉堵了,机会往往藏在毛细血管里,急不来。
好多人觉得 40 岁就是人生过半,可实际上能活到 80 岁的人,也就 26% 左右。一辈子说长不长,别困在那些乱七八糟的时代规则里,得做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才是真的通透。
身边好多人攒了一辈子钱,买了房买了车,却还是觉得累 —— 因为他们只买到了 “东西”,没买到 “从东西里抽出身” 的能力。钱的终极用处,从来不是用来堆物资的,是用来买清闲、买选择、买不被别人定义的人生。真正活得松弛的人,不是拥有最多的人,是能选自己想过的生活的人。
等年纪再大些,静下心来回头看自己的故事,多半会笑着摇摇头 —— 原来浮生不过一场梦。年轻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觉得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拼来的;后来有了些家底,才慢慢明白,比自己聪明、比自己勤奋的人多了去了,能走到今天,运气占了大半。早年觉得运气也就 10% 的作用,后来觉得有 50%,现在回头看,可能 95% 都靠运气 —— 命运的风口就那么一瞬,没抓住,一辈子可能就不一样了。
也见多了身边人的起落:有人本来顺风顺水,突然事业崩了,或者身体垮了,一辈子的家底没几年就散光了。慢慢的,心里就会生出一种莫名的恐惧,怕当初帮自己起家的 “运气” 突然反转,于是就想去求神拜佛,打听哪个庙灵、哪个佛能保平安。
你真信那些泥塑的佛有神通吗?其实也说不准,但心里会想 “万一灵呢?反正也没坏处”。就像买彩票,花点小钱买个心安,万一真能求个踏实,就赚了 —— 所以现在好多人在 “上进” 和 “上班” 之间选了 “上香”,在 “求己” 和 “求人” 之间选了 “求佛”,说到底,不过是想找个精神寄托。
中国人总说 “白云苍狗”,日子变得快,聚散也快。金庸在《神雕侠侣》里写杨过和郭襄告别那段,我每次看都鼻子酸:明月挂在天上,清风吹着树叶沙沙响,杨过笑着说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然后袍袖一拂,牵着小龙女的手,跟神雕一起下山。树顶上的乌鸦 “啊啊” 叫着,郭襄站在原地,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那句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 感情是真的,不舍也是真的,可现实更硬,该走的路还得走,该告别的也躲不开。
说到底,不管是被人夸还是被人骂,都像镜里的花,看得见摸不着;是成魔还是成佛,也全在自己一念之间。日子过的是自己的,别太较真,别太为难自己,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