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问答录》大悲咒第六十一句是什么意思(六百四十三)
发布时间:2025-09-08 16:47 浏览量:7
61、【娑婆诃sā pó hē】观世音菩萨现旃陀罗尊者相:旃陀罗是一个种姓,在古印度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这四大种姓,旃陀罗是位居首陀罗之下的贱民阶级,意译为严炽、暴厉、执恶等不善名,被认为是极恶卑贱的种族,古来最被轻视。尊者就是出生在这样的种姓里,通过修行证悟,得阿罗汉果,故称为旃陀罗尊者。
在佛陀的弟子当中,各种姓的人都有,还有不少人本来是外道门徒,后来经过佛法的熏陶,转而皈投佛陀座下,成为佛弟子。例如婆私吒、婆罗婆二人便是婆罗门出身的青年,当初他们跟随佛陀出家,引起其他婆罗门的责难,骂詈他们道:“婆罗门是至高无上的种族,是从创造宇宙之神的梵天口里生出来的,是梵天的继承人,而你们竟然与卑贱阶级的人民在一起,甚至礼拜这种人为师,简直是自贬身价!”可见当时不平等的种姓制是根深蒂固的。
佛陀听了,对弟子们说:“他们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才这样说的。他们说婆罗门是由梵天的口里生出来的,其实婆罗门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由母胎所生,这出生虽然有高低贵贱的阶级之分,但不管哪一个阶级的人,都有做善事和做恶事的人,任何阶级的百姓,只要能够谨言慎行,身口意三业清净,舍弃一切执迷,努力开拓自己的智慧,自利利人,这样的人虽然出生低贱,照样有资格被称为至高无上的人。”佛陀这种众生平等的思想,引起各阶级人民的共识,纷纷加入僧团,打破了印度四种姓的不平等制度,这种追求平等的思想,由佛陀的倡导而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
释尊生于四姓中仅次于婆罗门种姓之刹帝利族,属于高贵的王权阶级,然而释尊却否定种姓阶级制度,认为四姓若皈依佛教,则皆为释种,无有差别,如四河入海,悉成碱味。并再三强调众生平等,性相一如,所有的种姓差别,只要一入实相,就如众流归海,一切差别不复存在。此思想在印度宗教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观世音菩萨在这里现旃陀罗尊者相就是要告诉一切众生,修道之人,首先要灭除的就是不平等心,如果有一丝不平等心,就会沦为外道,不能得真解脱。修道就要像旃陀罗尊者那样,虽然出生低贱,但能一心向道,住于平等法中,最终证得了圣果,受人天尊重,成为尊者。
这篇咒语中的“娑婆诃”译为“菩萨再次叮咛众生莫入旁门左道”。此句的意思是:菩萨嘱咐修道之人,赶紧觉悟,放下等级观念,不生偏执,不入外道、不落小乘,以平等心求大乘法。正如《法华经》中所说:“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菩萨一再强调大乘,因为只有大乘才是真正圆满的解脱道,小乘人即便得涅槃,是有种种限制的,比如不能再来三界、不能普度众生、不能随愿出入诸佛国土等,只有大乘才有大自在,所以,应该学大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