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患直肠癌的人越来越多?3种行为容易让肠道受伤,赶快改掉
发布时间:2025-09-09 13:51 浏览量:2
近些年,直肠癌的发病率真的在一路往上走,而且不只是老年人受影响,越来越多四十岁甚至三十多岁的人也被查出来问题。
这种趋势让不少医生都开始感到担忧。以前很多人都觉得直肠癌离自己很远,觉得那是老了之后才可能遇到的事,但现在的现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医院肠镜室排队做检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少是因为出现了便血、腹泻、排便习惯改变,或者无缘无故就瘦了十几斤,才被家里人催着去做个检查,结果查出来就是直肠里长了东西。
这种情况下,说实话真不能再当作“老年病”来看待了。
从肿瘤登记中心的统计数据来看,结直肠癌已经连续好几年排在中国发病率前几名,不管男女,而且城市地区比农村更高,和生活方式关系非常密切。
特别是直肠癌,在所有消化道癌症里,年轻人比例正在逐年上升。这不是吓人,是实实在在的数据。
有些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偏偏是直肠容易出问题?
其实仔细想想就能理解。直肠是整个肠道最末端的位置,功能上主要是储存粪便,一旦有致癌物或刺激性的东西在肠道里停留太久,直肠首当其冲受影响。
而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说难听点,对肠道真的太不友好了。不规律饮食、吃太多加工肉类、缺乏纤维、喝酒抽烟、久坐不动,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对肠道的刺激是长期的、慢性的,但破坏力很大。
特别是有一个问题,真的被大家低估了,那就是排便习惯的问题。
现在不少人有便秘,可能几天才一次,而且每次蹲厕所都蹲很久,有人还喜欢带手机进去,一看视频就是十几分钟。
长期这样,直肠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肠壁受到的刺激会加强,而且粪便在肠道里停留越久,有害物质就越有可能渗透进去,引发慢性炎症甚至诱发细胞病变。
医生有时候看到病人年轻但直肠息肉特别多,一问就是便秘十几年,吃得少、动得少、蔬菜水果几乎不碰,这种情况下,出问题不奇怪。
还有一个行为也特别常见,那就是吃得太油、太咸、太辣,肉太多,蔬菜太少。
很多人嘴上说控制油脂,其实一顿火锅就能吃下一整天的油脂摄入量。特别是那种加工肉类,像香肠、腊肉、培根、火腿肠之类的东西,不少人几乎天天吃,有些孩子从小吃到大。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把加工肉类列为致癌物,长期摄入和结直肠癌的关系非常明确。但很多人觉得这些东西方便、好吃,根本不会往肠癌这个方向去想。
根据《中国结直肠癌筛查指南》提供的数据,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食物的人群,直肠癌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约30%到40%。
而且还有一点,饮食里缺少膳食纤维会让大便体积变小,通过肠道的速度变慢,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有害物质停留时间变长。
纤维的作用不是说说而已,它真的有助于把废物“带走”,让肠道保持通畅。没有纤维的饮食,就像堵住了水管,长期不清,哪能不出问题?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特别关键但被忽略的,就是久坐、缺乏运动。
尤其是现在上班族,早上坐地铁、白天坐办公室、晚上坐着玩手机,很多人一天走不到3000步。
肠道其实是靠蠕动来推动食物和废物前行的,运动不足,肠蠕动就会变慢,这又会加重便秘的问题。
更别说有些人本身基础代谢就低,肚子上脂肪多,这种情况下,整个肠道的运行效率都是下降的。总的来说,就是肠子一直在“憋着”,但身体还不当回事。
除此之外,有些人还有一个习惯也很伤肠,那就是忍便。
忙起来的时候,有便意不去厕所,久而久之身体会习惯性忽略信号,直肠的敏感性下降,等到真的想上了,又排不出来。
这种行为特别常见,学生、白领、司机群体尤为突出。长期这样,排便障碍加重,粪便干结刺激肠壁,也是慢性伤害的一种。
还有就是忽视早期信号。直肠癌的初期症状其实不太明显,但也不是完全没迹象。
有些人便血、黏液便、排便习惯改变,或者总觉得拉不干净,这些其实都是早期信号。但因为很多人以为只是痔疮,就没当回事,结果拖了半年一查,已经是晚期。
特别是便血这件事,真的不能一概而论。痔疮和肠癌引起的出血在早期很难区分,颜色上也不总是“鲜红”或“暗红”那么明显。所以只要反复出现,还是建议去做个肠镜检查。
根据中国抗癌协会的说法,早期直肠癌通过肠镜可以发现并切除病变,五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只有10%~20%左右。差别太大了,真正能救命的,不是靠吃什么保健品,而是早筛查、早干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能再说“我还年轻,不用担心”。这种话现在真的不成立。三十多岁得肠癌的人不是个例,是真的在逐年增加。
而这类癌症的背后,不是某一个坏习惯造成的,而是多个小问题叠加。吃得不对、坐得太多、拉得不顺、信号看不见,这些组合在一起,慢慢地就把肠道一步步推向危险。
当然,要改变这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至少意识得建立起来。
比如说,日常饮食里尽量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也就是蔬菜、水果、全谷类,每天控制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多选择优质蛋白。
别老想着方便,吃东西得考虑对身体的长期影响。再比如说,每天要有点活动量,不一定非得跑步,走路也行,哪怕是上下班提前一站下车,也比一直坐着强。
还有就是,要尊重身体的信号,有便意就别拖,有出血别忽略,排便习惯变了就去查。肠道虽然不发声,但它会通过这些方式提醒你。
现在做肠镜不像以前那样难受,检查手段已经很成熟了,而且很多医院都有无痛肠镜服务,真的没那么可怕。
总而言之,这类问题的本质在于大家对直肠健康的警惕性还不够。
但身体的损伤不会因为你忽视它就消失,只会在你不注意的时间里慢慢积累,然后在某一天爆发。所以该查的要查,该改的要改,别拿“没事”当借口。等哪天真的出事了,后悔都来不及。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