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难找组织”,告别“问题在心口难开”

发布时间:2025-09-09 20:51  浏览量:1

▶▷撰文:王若龙、高歌、狄伯文、陆军融媒体记者安阳;摄影:刘亿祥

近日,第81集团军某旅军官刘辉深入某营现场办公,正巧碰到一名军士的家属驾驶电动车送孩子上学,这一情况引起他的关注。

了解得知,由于该旅主营区位于市区,分营区地处郊外,校车仅覆盖主营区,分营区少部分官兵家属接送子女上学压力较大。通过进一步了调研,刘辉发现,官兵面临的现实难题还有不少。家属院电器损坏维修难、临时来队住房紧缺、旅医疗保障覆盖面窄……大到官兵成长成才、小到小额车费报销,面对诸多困扰,官兵都是选择了“沉默”,较少主动寻求机关帮助。

症结何在?旅党委深入剖析感到:一方面是担心“贴标签”,服务基层机构问题提报实名留底,方便机关定向解决问题的同时,无形中给官兵造成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是“报喜不报忧”的传统观念,认为反映困难和问题会影响集体荣誉,遇到问题主动克服才是“军人本色”。

“官兵不说不代表没有问题,官兵不提不代表没有需求。”旅党委一班人决心化“被动等”为“主动找”,由班子成员带机关沉入一线“解剖麻雀”,探索建立“制度化运行、主动式排查、高效率处理”工作模式,挖掘官兵不敢说、不愿说的困难问题。

短短1个月,服务基层的足迹遍布全旅所有点位,他们逐营座谈、深入交流,深入官兵中间听心声、解心结,数十个官兵心头的“鸡毛蒜皮”,以及“未说出口的期盼”渐渐摆上了前台。

心扉一旦打开,信任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官兵主动打开话匣子。前不久,有官兵主动反映,对自身的发展路径不清晰、对有关福利待遇不够清楚。“现在大家留队意愿比较高,竞选压力较大,我想早早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问题反映当天,人力资源科就拿出相应解决方案,拟于当周组织福利待遇宣讲,并逐岗位制作“士兵成长路线图”。

“从‘有困难不张口’到‘有困难找组织’,转变的背后是机关基层信任桥梁的不断加固。”该旅领导说,为巩固这一成果,他们多措并举,在建立健全为兵服务长效机制上下足功夫。他们开设“服务基层大篷车”,定期进营连、走班排,解读政策规定、了解真实需求;建立问题处理台账,负责科室挂单销账;在强军网开设服务专栏、开通热线电话,多方位畅通官兵反映需求的通道。

此外,机关还举一反三,变“一事一办”为“一办一类”,切实解决好官兵的急难愁盼。随着服务基层持续深入,官兵对单位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练兵士气动力更足了。前不久,在上级组织的军事训练抽考中,该旅位列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