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麟州杨家将》连载

发布时间:2025-09-10 09:35  浏览量:2

1、杨元逃难到麟州

有史料记载弘农杨氏源于晋武公次子伯侨。想当年晋雄霸天下后,用一块肥美的土地封大夫羊舌肸,字叔向为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食邑在羊舌,就是今天山西临汾,就以羊舌为姓。羊舌肸有一个儿子叫羊舌食我,他继承了父亲的封地和食邑,正式以羊舌为姓,称杨氏。杨食我除乱臣贼子引起其他晋国世家不满,他们挑拨晋公族以乱臣贼子之名杀杨食我,分他的所有封地。

这时候是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晋要彻底清除了羊舌氏的影响,他们要把羊舌氏全部赶出居地,当时阴雨绵绵,哭声震天也不敢不走,因为有不愿意走的全部被处死了。羊舌食我的儿子羊舌道迁徙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地界,为了不张扬避难,他隐姓埋名,就把祖宗杨食我封姓羊舌改为杨姓,从此叫杨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杨道的居住地为弘农郡华阴县,杨道后代开基各地,成为羊舌氏繁衍生息的主流,历史上称为杨氏正宗。后来不知道这一段历史的人,大部分忘记了羊舌氏过去的辉煌。

话说有杨氏族人杨道的一支,他的祖宗杨道买地开基后,因为逃难时财产没有受损失,也就是二三十年的光景,就成为华山脚下的名门望族。后来杨道的儿子杨坤不善于经营,家道中落,可人丁兴旺,地少人多,一家人也贫富两极分化。杨坤一家就迁徙到华山脚下去洛阳路上的一个村子里。闲处光阴易过,不知不觉一转眼过了一百多年。这段时间经数次的改朝换代,国家动荡不安。

到了杨道的孙子杨元这一代,已经是五代十国末期,当时兵荒马乱群雄四起,中原地区老百姓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也是天命使然,应该是要出英雄豪杰,这里单说杨元,天生的威武雄壮,人们见他眼如黑色葡萄,眉毛好似一双利剑,滴溜溜转两只耳朵有轮廓,明皎皎亮一双眼睛点漆。嘴唇端正口四方,胡须分两边轻描淡写地自然下垂。头额宽阔头顶平滑,皮肉光滑饱满。坐下的时候好像豹子的形象,走动的时候有如猛虎下山,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他才十六岁的年龄,已经身躯六尺开外,人物英俊潇洒,周围的人都说他和死去的爷爷杨道一模一样,而且好打不平,他确实是百里挑一的人中龙凤。

可怜杨元时运不济,生不逢时,父母体弱多病,他们家实实在在就是一个贫困户。杨元是独苗,攒一点钱供他上学,可他爱打抱不平,三天两头打架,而且已经十六岁,人家的孩子都结婚了,杨元还是光棍一条。好在杨元有几门好亲戚帮助,才勉勉强强成了家,妻子是一个佃户人家的女儿刘爱爱。结婚以后第二年就给他生一个儿子取名杨宏信,第三年又给他生了儿子取名叫杨宏荣,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又添了一个女儿叫翠娥。

杨元不是纨绔子弟,他对父母十分孝顺,对妻子很体贴,对儿女很关心。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年龄尚小,为了生存他起早贪黑辛苦劳作,全家人也才可以衣食无忧。放到我们现在,和平年代的人想也想不来,遇到兵荒马乱的年代,一般老百姓有多么难。你就是说兵荒马乱,虽然杨元是一个体貌不凡的英雄人物,可以说在当地是一表人才,因为社会黑暗,好人坏人也分不清,没有人提携,是无用武之地的。

在他二十一岁那年四月的一天,他照以前一样,让儿子们把大门在里面锁了,他拿了钥匙出去劳动,老人有病孩子小,为了安全起见,他要求孩子们在他出去的时候,都在家里躲,不要在院子里露面。也是要出事,三个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在院子里玩被一股流民看见,酿成大祸。引来了聚集的飞贼把家里洗劫一空,这些家伙就好像是拿自己家的东西一样如入无人之境,真是倒霉透顶,他们翻墙如履平地,好在他们只抢东西,没有人去阻拦,人没有受害。

人常说破屋偏遭连阴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每况愈下,全家人生活到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地步。全家人眼见的家里缺衣少食,一贫如洗了,杨元竟然没有任何办法。

更可怕的是天下大乱,祸不单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当时有南汉张遇贤自号“中天八国王”,想消灭各地割据政权、建立统一国家。而南唐的黄梅人、诸祐提出了“能使富者贫,贫者富”的口号,烽烟四起盗贼横行,连年干旱,民不聊生,这些跳梁小丑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生旦净丑粉墨熙熙攘攘,华山脚下周围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老百姓随时有生命危险。杨元觉得无法在华山居住下去。

正在杨元家里被贼洗劫走投无路的时候,天无绝人之路,一天他听大家说少林寺周围因为有和尚们保护,老百姓居住相对都比较安全,人离活树离死,他为生存毫不犹豫地卖掉了一切积蓄,一家人扶老携幼搬到河南少林寺下黄河岸边居住。杨元全家人在嵩山少林寺地广人稀的黄河边所在修建房屋,开荒种田用黄河水浇灌,因为黄河泛滥死的人多,本来有好多闲置的土地,杨元又有经济头脑,功夫不负有心人,不过几年,生活就有了着落,全家人衣食无忧,家慢慢稳定下来。杨元精力充沛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每到农闲时候他就去少林寺布施,可喜可贺的是认识了一个慈眉善目的少林寺功夫了得的老药僧广济,主动上门治好了他父母的病,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也慢慢的长大。

当时因为官逼民反,可能全中国也已经没有多少安全的地方了。唯独杨元家周围好像成了世外桃源,住的人越来越多了,黄河也没有大水,没有几年就有了好多村落。兵连祸结匪盗四起,杨元为防贼寇,通过药僧广济介绍做了少林寺俗家弟子,可能他天生是学武的材料,他确实聪颖过人一学就通。三年时间,他白天劳动,晚上随药僧学练武功,竟然学了一身好武艺。十八般武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槁、殳、叉、把头、绵绳套索、拳路样样精通,少有敌手了。同时因为他以前上过私塾,有点文化底子,喜欢读孙子兵法,这时候再次把玩,更是文韬武略高人一等,成了一个河南开封十里八乡知名的文武双全的武林高手,两个儿子和女儿也学了不少本来,也成为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

谁知老百姓苦难深重的日子没完没了。好景不长,话说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有同光元年,梁主命令手下在滑州挖开河堤,以阻挡唐兵;后晋天福三年,黄河郓州决堤;后晋天福四年黄河博平决堤;后晋天福六年九月,黄河中都决堤,后晋天福六年十月,黄河滑、濮、郓、澶州决堤。那个时候,黄河有的时候是战争人为决堤,有的时候是天灾决堤,老百姓防不胜防九死一生。就是杨元在黄河边时期记不清是哪一年了,只知道杨元住的地方黄河发场一次百年不遇大洪水。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想不倒霉也不可能,水火无情,在这些自然灾害面前,人总是那样无能为力。有一天晚上,暴雨倾盆而下,怒吼的风雨声大得让人有几分惊骇与不安,第二天早上起来,杨元出门的时候雨还在继续下着,走到南桥头,远远地看见暴涨的河水像疯狂的野兽横冲直撞,浑浊的河水挟裹着藕断丝连的玉米杆、毛毛糙糙的树苗,汹涌地向西奔去。

就是这一连几天的暴风雨引发了河水猛涨,关键是可能整个黄河洪水泛滥。杨元出去看河里水势,奔腾的洪水在河床里飞溅着,他见一朵葵花像一张瞬间凝固的笑脸,被咆哮的洪水拖进了漩涡,就好像黑白无常把一个人拖进十八层地狱。此情此景,使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杨元站在桥头心里一紧,看得一阵眩晕,心中更增添了一份担忧与后怕。

雨越下越大,黄河水一直上涨,肆虐的洪水夹杂着折断的树枝和滚动的石块从山谷奔泻而下,不断冲入早已汹涌翻腾的河流中,那轰轰隆隆的声音在拍打着岸边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震撼了观望者的心。洪水袭击着低处的篱笆、房子、屋脊,大树的树干风筝似地颠簸、旋转。一些人变成了水鬼,一些人背井离乡,这就是说明世界上有些灾难是不可抗拒的,大自然的魔鬼正在张开血盆大口吞噬一切,洪波不可阻挡地摧枯拉朽源源不断的到来,叫你猝不及防,唯一的办法就是逃命。

也是他们命不该绝,村子里的洪水是中午涨起来的,如果是半夜三更全村人可能是都变水鬼了,听说他们下面低洼处的一个村子,跑得慢全村人一个也没有出来。还好杨元家住的高一点早有准备,在水到他家院子里的时候,他带领全家人逃到山上,幸免于难。因为洪水是慢慢涨起来的,所以他们村子里老百姓十有八九都能逃到高处。可怜他们死里逃生,一生积蓄,化为乌有,杨元家手里除了一点积蓄,和一点粮食,几件衣裳和铺盖以外,可以说又一贫如洗了。所有人都无家可归,眼看着没有了指望。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逃避水患,已经都是赤手空拳的男女老少只好沿黄河朝北一路逃荒。杨元他们过去都听村里的老人说,以前发洪水的时候,有人逃塞北蛮荒之地。今天十万火急真有了这么一天,杨元一家人没有多想,进入逃难的人群。洪水毁灭了一切,看着眼前的一切,杨元欲哭无泪,思前想后反正回华阴也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没有回头路,此时此刻在河南那里有谋生之地?

大家到了没有洪水的高处,人们心有余悸,回头望眼前浑浊的黄河水,就像黑白无常一样可怕。所有的人都看着洪水,看一看水有退的可能没有,可也就是三个小时左右,自己的村子已经不见了踪影,而且洪水一直在涨,脚下的山头越来越小。因为害怕人们出于本能,都朝少林寺方向跑,到了山门前远离了洪水,见少林寺门前有不少人,听说里面收留了不少人,可惜人太多就是和尚们救苦救难也不能放进去一个人了。

人们休息了一会,吃了一点手里的熟食,经过深思熟虑,杨元一家老小,即日收拾行装,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涌入逃难人群,他们直奔黄土高原麟州而去。一路上盗贼成群结队地抢劫,逃难的人饿死冻死的横七竖八,比比皆是。好在杨元有一身武艺,不怕飞贼骚扰,他们吃野菜野果沿路乞讨也可保一家平安。凄风苦雨的经过延安府,风餐露宿继续向北走,四五天到壶口瀑布地带。一路上数不清的是背井离乡的河南人,为了逃命他们日夜兼程,他们毫无目地沿黄河到了吴堡,见黄土高原的群山之间这里的黄河已经安静而静谧,缓缓流淌。大家见此情此景,知道远离了洪水安全了。

却说逃难的人都是飞毛腿,杨元与一起人行至麟州万虎墕黄河边上的这个小山村,日色已晚,黑灯瞎火,当时已经是深秋,为了遮风挡雨众人都歇在一个破败的砖窑里。夜晚,晚风轻拂,风轻轻的吹动着窑头的小草,星空上的明月很是耀眼,那看似小巧的星星都镶嵌在月亮旁边汇成星河流向远方。逃难的人们在这样的夜晚,可以暂时不去想那些令人忧伤烦恼的事情,他们可以静静的一边观赏着或是品味着这夜晚的天空,享受这死里逃生的惬意。

夜,慢慢暗下来,是浓雾层层弥漫、漾开,熏染出了一个平静祥和的氛围,白雾在轻柔月光和星光的照耀下,便染成了银白色。月光下,麟州万虎墕砖窑前大榆树树叶儿“簌簌”作响,仿佛在弹奏着一首十面埋伏的金戈铁马的曲子,婉约而凄美,悠深而震撼人心,那跳动的音符仿佛是从古战场中跃出来的金戈铁马,弥漫砖窑周围,给砖窑里苦难的灵魂一种走投无路的绝望的感觉。

陕北黄土高原黄河两岸农村夜的深处,田园朦胧,山影憧憧,水光溶溶,萤火点点,烛灯盏盏,就是一幅月下唯美画卷!这里远离了洪水,星光灿烂,风儿轻轻,以天为幕,以地为席,杨元他们就这样坐在砖窑前的黄土地上,围着几堆篝火,吃着山上摸来的烧烤好洋芋、地瓜,享受着秋夜的清爽,倾听着山涧里一池蛙叫一片鸣,遥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思念着不知去处的亲人,痛心疾首欲哭无泪。砖窑外面的天空并非纯白色,倒是白中透出一片无垠的深蓝,一直伸向远处,远处。杨元背靠老榆树,他浑浊模糊的视线很想穿透这层夜幕,很想刺探天之尽头是什么地方。

夜深了,逃难的人个个如惊弓之鸟居住在废旧砖窑里难以入睡,陌生的男女相叙不幸之事。互相观望,砖窑里面竟然有百十个逃难之人。大家萍水相逢,大难临头只能相依为命,互相吐苦水,多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遭遇,都嚎哭一阵,精疲力尽了才慢慢安静下来。大约将近二更时分,忽然听窑外喊声大振,火把移动着火光连天,刚刚入睡的人们被惊醒。杨元看了大吃一惊,知道是来了不少的山贼,就当机立断命令老人孩子躲避里面。杨元和十几个青壮年守在窑口,看的贼人也就是乌合之众十几人,杨元才长出一口气,他心里有数,让大家要拼命守住窑口。在山贼到眼前立足不稳时,杨元冲出去举起长枪就打,把贼寇打的东倒西歪溃不成军,十几个人被打懵了,一转眼跑的无影无踪了。

随从人本来是各自逃生的,突然发现身边藏龙卧虎有这样一个高手,见杨元一身武艺,打退了山贼,大家不约而同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就都自愿跟随杨元,同去远离洪水的麟州,今天到了麟州万虎墕,眼前的黄河一下子就安静下来。杨元欣然接受同意保护大家,人们觉得有杨元在放心了不少,又逐渐进入了梦乡。责任重大杨元不敢睡的稳,到四更时分,不远处听一妇人叹息:“想我胡金莲平白无故遭此劫难,使我两个儿子丧命,怀抱婴儿母子无依。”

大家絮絮叨叨听得真切,后面有女人忍不住呜呜咽咽哭了起来。忽听又有一妇人在后劝:“小娘子不要嚎哭了,你看看这里妻离子散的不光是你一个人,大家刚刚安静了,你不要引逗大家伤心。我全家人都被洪水卷走,可能都死啦,就留下我一个人。你说怎么办?哎,不如我也随他们去吧!”星光之下,杨元见胡金莲和妇人两个人泪眼相看。又听妇人近前低声问:“听口音你不是河南人,你是谁家女子,独自到此?”

胡金莲哭哭啼啼:“姐妹呀,我是麟州万虎墕县尉赵林偏室,因回归乡里看父母,在前面小路被强人劫掠,金银财宝抢劫一空,将随从十几个人还有两个儿子一众人尽皆杀死,他们丧心病狂,知道我反正要死了,说让我死的明白,领头两个竟然是赵林手下的捕快张青、李得,说以前见过我长得漂亮,就是仙女下凡一样,日思夜想看我出门尾随而来,这两个天杀的淫贼正要强暴我,被你们惊动跑了。现在只留得我和吃奶孩子,我怕你们是和他们一样的贼人,无计可使,就先避于此间,原来我们是一样的苦,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这时砖窑里黑暗中有一男子说:“黑灯瞎火看不清楚以前也没多见过,原来是嫂夫人,我们正在寻找夫人。我是麟州万虎墕河东府两院捕快吴旺,本来我们已经掌握一些蛛丝马迹,我们正奉命在这里暗访贼人,寻找你们。听了可能杀你的人正是草寇张青、李得,他们本来县衙当差,平时喜欢赌博,两个败类知法犯法假作强人到此行凶作恶,我正带人捉拿。这里有杨英雄保护,你不要抱幼子出去,先在这里躲避,不然一命难保。”说罢出去了。

这人性子憨直,声音很大惊醒了大家,惊醒了的所有熟睡的人们听得正慌间,忽然砖窑外喊声又起,吴旺带一伙差人拥入,见妇人纳头便拜,杨元这才发现妇人说起话来吧,说话声音极甜极清,令人一听之下,有说不出的舒适,杨元仔细端详那少妇胡金莲,转悲为喜,和刚才判若两人,约莫三十六七岁年纪,竟然满脸都是温柔,满身尽是秀气。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貌。杨元看来,和逃难的人们比较,简直天生丽质,国色天香,如花似玉,洁白的面容,淡色的眉毛,挺秀的鼻梁,淡红的双唇,而她淡静的眼睛里恍如有着海洋般深不见底的感觉。

捕快吴旺、捕头马明拜罢站起来。马明说:“这两个贼子因为在衙门干过,比一般山贼还狡猾,不好抓。”胡金莲说:“有劳二位将军!”因将一家被害之故,又叙述一遍。马明说:“适才夜巡人来报,前面小路有官宦被劫,我等正要随吴旺来抓贼救人,知道是嫂夫人。我们护送你回县衙,你放心,一定要抓张青、李得二狗贼,与你报此冤仇。”胡金莲说:“二贼虽然狡猾,但不成气候就那么几个人,如今河南水灾逃难的人多,他们同时也是趁火打劫。”吴旺和马明即让手下整理好歪了的轿子,抬妇人回县衙交割。将近天亮,又下起了小雨,他们安顿胡氏县衙居住,把情况给县尉赵林汇报后,正好手下有了线索,在一个村子里一举将张青拿下,可惜李得正好在外面撒尿闻风而逃。其他贼人全部杀了,捕快立即派人去院子小路草丛中,收殓贼人尸首埋于一处,等待县长发落。

这时天蒙蒙亮,雨过天晴,人们经过不平凡的遭遇,一个个唉声叹气,可太阳还是不顾人们的心情好不好,照样升了起来。这时候,大家远离了洪水,逃难的人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水火无情了,杨元和本地人了解到去麟州府留一天的路程了,如果马上出发天黑就是目的地,心里还是有点踏实了。

杨元觉得虽然前途渺茫,但树离死人离活,最起码还是有希望活下来了。大家不用商量,一涌而出上路了,走了不远迎面县尉赵林和妻子来了,可能是赵林知道了杨元是救命恩人,夫妻来感谢恩人了,顺便邀请杨元到家里做客。反正没有去处,客气一番,杨元全家就随他们到佳州府做客。逃难的人都舍不得杨元离开,后来他们说不会远走,如果杨元过来他们还要在一起,杨元说随后就到。到了赵林家里,也就是大摆筵席千恩万谢,酒足饭饱后,赵林闻杨元武艺超群,夫妻二人就挽留杨元给儿子传授武艺。

杨元见其子赵强生的面如铁色,眼若环朱,貌类唐时尉迟敬德,就有点喜欢。赵林说儿子虽是练武,暇时便习四书五经读一些兵书。赵强和自己儿女年龄差不多,十五六岁,走马射箭,是有几分蛮力气。赵强原来是以前有师傅教过的,他使一条浑铁枪,神出鬼没有几分能耐。杨元见其雄勇,不胜欢喜。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转眼就是二年,杨元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本领倾囊相授,杨宏信、杨宏荣、翠娥和赵强一起成长。

一日赵强随杨元出庄外游玩,见一棵树上乌鸦飞来飞去。杨元正要考验徒弟的本领,就手指乌鸦说:“赵强孩儿可以射吗?”一边说着一边把弓箭递了过去。赵强说:“先生见这里乌鸦叫得难听,好的,看我射下来。”他一箭射去两只乌鸦应声而落。杨元满意地说:“我的本事有限,毫无保留传授你了。现在你十八般武艺,你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就是读书不认真,应该多读兵书,才能够文武双全。”赵强说:“先生看了。”话音刚落又一只乌鸦应声而落,竟然是背射。杨元说:“你悟性甚高,射箭己到了随心所欲地步,孺子可教矣。”

二人回到府衙里,赵强入见母亲,胡金莲问学习武艺情况,听说学有所成很是满意。看到赵强她想起两个亲生儿子被害,胡金莲呜咽洒涕说:“我含此冤恨,只后悔无事生非去坐娘家。你虽然是大娘的儿子,你是你父亲寄希望的,也是我以后的依靠。”赵强听他这样说,不住地点头说:“母亲放心,孩儿虽然不是您亲生,以后一定会孝顺您的。”杨元听了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赵强丑陋的原因肯定是他妈长相的遗传。马明心里有事,径直进入寻找赵林,为了试孩儿武艺,就和赵强放对,竟然败下阵来。

这时,大家听赵强说:“孩儿已学习了十八般武艺,以后可以保护全家。”马明安慰说:“虽然抓住了张青狗贼,县太爷将他正法,可李得在逃。兵荒马乱的不好寻找,须等待时机。孩子不要担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一定有手刃贼人的一天。”赵强说:“叔叔关心如再生父母,永生不忘!”杨元正思量间,忽报县尉赵林归来,马明即刻出去迎接,回到家里坐下,赵强和父亲相见。赵林笑眯眯地问:“孩子跟随师傅学得如何?”马明心悦诚服地说:“名师出高徒,听说进步不小,我比试了一下已经超过我,可以算一个高手了。”

赵林有点不相信地回头看杨元说:“这么点时间?”杨元说:“你这个儿子天生神力,资质不错,悟性很高,是学武的材料,以前有功底。虽然只有半年时间却进步很大,学会了我的所有本领。只是力气还小,应进一步磨炼一番。”马明说:“既然贤弟有此谬赞,不如让小侄儿将十八般武艺演练一遍,看看如何。”赵强操练一番,都动作到位、虎虎生风。赵林看了十分高兴,就大摆筵席招待。

男儿有泪不轻弹,赵林席上说起赵强两兄弟被张青、李得所害,说到伤心处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在席的人无不动容,都说这是不共戴天之仇,赵强学成武艺后,一定要手刃此贼。马明听罢,也愤然说:“县尉不要多虑,我十有八九知道贼应该去的地方,有一计,可以杀得李得。”马明说:“兄弟有什么计策?愿意听指教。”马明叫李强走近前,给他们说:“兵荒马乱中李得丧心病狂,官兵追的紧,我认为他一定是去佳州和麟州万虎墕交界的牛头山落草为寇了。

李得认赵强面生,可让赵强上牛头山入伙,他去探听虚实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如果看到有此贼,就说自己是大户人家公子,误伤人命,官府追捕走投无路,只愿跟随大王左右混口饭吃,他们必喜欢而收留。等待遇机会处,突然袭击杀了他,此冤可报。同时可以避免兴师动众。”杨元和赵林听了认为有点冒险,赵强却拜受其计,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怒气冲冲地说不报此仇誓不为人。大家都说这不是儿戏,又喝了几杯。席散了,马明告辞回县衙。

第二天早上,众人都来送行,杨元本来因为耽搁时间久了,要上路。赵强再三恳求,杨元才勉强承诺等赵强回来再走。看赵强头戴灰范阳毡大帽,上撒一撮红缨,帽儿下裹一顶浑青抓角软头巾,脖子上系上明黄缕带,身上穿着一件黑色夜行衣,丝束系战袍上领,腰里系着一条揸五指梅红攒线夹膊,青白间道行缠绞脚,衬着踏山透土多耳麻鞋,挎一口铜钹磬口雁翎刀,背上包裹,提了朴刀。他本来长得威武,这样的打扮更是显得威风凛凛。他三番五次地看李得的画像,把一些关键特征熟记心中。拜别杨元、赵林等人,上马登程。

话说赵强离了家,走了几里羊肠小道到牛头山山下,抬眼望那山远山近岭迷迷茫茫,举目顾盼,千山万壑之中风吹树梢太阳光晃动树叶间,像有无数只飞蛾翻飞抖动,走了一会儿,头顶一大片黑云齐刷刷地盖过来,天地顿时成了灰白色,牛头山的一场大雨悄无声息地铺天盖地而来。云里雾里的牛头山前的牛首岩拔地千尺,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一块巨崖直立,另一块横断其上,直插牛头山山腰,势如苍牛昂首,气势非凡。看上去朦朦胧胧如诗如画。一路上大小苍松翠柏高低掩映,千姿百态的群山沟壑像龟背一样裂成美丽的纹理,却并不破裂,树木像绿色的海洋,人走进去无影无踪。

赵强冒雨访问山寨,他走了一天,像落汤鸡一样到了寨门口说明情况,看门人报知说:“报告大王,寨门下有一壮士,全身披挂,要来投奔入伙。”说话之间,大当家高奇从里面走出来。他头上裹着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晋阳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络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红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幽黑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看上去十分威武。高奇听罢喜笑颜开,马上命令叫进来。

赵强到阶前下跪说:“小人父母经商,家道殷实,只因我喜欢舞枪弄棒,失手打死了人命,官府追捕,特来投奔大王。”高奇说:“你何处人氏?”赵强说:“我祖居赵家庄,小人姓赵名强。”高奇说:“你不会是奸细吧?为何偏要到牛头山入伙?”赵强说:“大王威名远扬,可保我安全。我是来混口饭吃的。”高奇听得落汤鸡一样的赵强底气不足,唯唯诺诺,自思:“这里来的人都一样,此人必是走投无路的。”为安全起见,让手下鬼精灵继续盘问。

这时赵强哆哆嗦嗦掏出二百俩银子小心谨慎地说:“小人家是员外人家,是家里的独子。我本来胆小,酒后误伤人命,官府追捕,我有死没活地躲藏,父母给盘缠是要小人远走高飞。我听说大王威名,就来投奔,愿做牛做马陪伴左右服侍大王饮食起居表孝心,这也是救我的性命。”高奇见赵强仪表奇特,又机灵会溜须拍马,还有二百俩银子的投名状,况且,现在坐吃山空,周围村子都是穷人,大户人家跑光了,这几天又没有收入,他不胜之喜。况且正是用人之际,就答应收留为左右使唤。

赵强看大厅一共有二十多人,内中果有李得,称二当家的,说明他还是有两下能耐。看那李得碎骨软身躯健,眉浓鼠眼。形容有怪异,行步似飞跑。确实是夜静穿墙过,更深绕屋悬的飞贼。偷营高手客,假捕快李得。赵强既欲行事,就成天围着高奇转,尽意奉承,极得高奇之欢心。赵强鞍前马后寸步不离,让李得也心热眼馋,不得不对赵强刮目相看。

一天夜晚,李得和高奇饮罢,二人酒醉,从人扶李得到聚义堂,李得凭几而坐,看上去睡眼朦胧的,勉勉强强支撑着,一会儿就鼾声如雷。赵强跟随到院中,自思:“此处不下手,等待何时?”正欲拔出短刀,忽窗外有人持灯笼进院,却是喽啰来请李得安歇。赵强即藏刀入鞘,心里想,这个贼人还是命不该绝,需要再等待时机。

九月九日,是高奇的生辰,每年都要准备筵宴庆贺。当时天下大乱,官府名存实亡无力追剿,因为无事无非,牛头山贼寇平时高枕无忧,除了放哨的不能喝酒,其他所有人都开怀畅饮、天天吃饱喝足。酒席半夜才散,所有喝酒的人都醉得不省人事,赵强独自安住外房,闷头坐着觉得无聊。将近二更时分,他出庭外走来走去,只看见月明如昼,西风拂面,寒冷赤骨,赵强仰面长叹:“本为兄弟报仇到此,不能满足我的志向,苍天能不能可怜到我呀?”言语罢挥泪入房,闷闷不乐偃身而卧。

忽然窗前起一阵怪风,赵强睡梦中见两个弟弟和许多人满身鲜血,弟弟向前抱着赵强说:“你弟被李得所害,今日可以报仇了。”赵强听得毛骨悚然,忽然惊醒,只是在梦中。正在犹疑之间,忽然有人来有气无力地叫:“赵强,三当家有事叫你。”顷刻,赵强藏了利刃,径直进入聚义堂中,唯独见到醉眼朦胧的李得躺在太师椅子上。李得说:“我一时高兴喝的多了,宿酒未醒,你在身旁,好生服侍。”赵强毕恭毕敬地送去一杯水,李得咕噜咕噜几口喝了,杯子一扔,赵强接手里,李得马上又睡着了,赵强心里自己思忖:“此贼命该绝了!”

看到天色大约接近四更,赵强走出院外观察,见四下寂静,马上听见周围屋子里鼾声如雷。正是: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赵强腰间取出尖刀,寒光凛凛,杀气腾腾,扑入聚义堂,头发上拿住李得说:“你认得县尉赵林之子么?”李得惊得心胆飞裂,醉眼矇胧连连告饶:“饶我一命,我所有的钱都给你。”话声未绝,赵强即挥刀割断了他的咽喉。李得来不及嚎叫,就命归阴府。赵强既然杀了李得,要斩草除根径直跑里面去,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打家劫舍的另外醉鬼头领高奇一起屠杀了。估计这个头领高奇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赵强杀出庭中,大喊三个头领毙命,不怕死的起来受死。这惊天动地的声音,惊得手下都爬起来,酒都被吓醒了。只见赵强手持一口血淋淋的大刀,站在眼前,怒目圆睁,像捉鬼索命的钟馗。牛头山神龙无首,被喊声惊动的小喽啰跪在阶下,心胆俱裂,一起告饶:“愿听从大王吩咐,希望饶我们性命。”赵强声色俱厉地说:“不干你们的事,快去收拾金银财宝给我。”管后勤的几个喽啰进房,将打家劫舍得来的缎帛金银全部收拾出来,赵强命令喽啰各得一份路费,剩下装作一车,选两个身强力壮的要连夜推车给赵强带回。

大仇得报,赵强一把火烧了牛头山。牛头山离家不远,他连夜带回金银财宝,回麟州万虎墕见他的母胡金莲,详细说明杀死李得等三头领,并取得金银财宝而回的过程,胡金莲喜的眼泪花花的。第二天,赵强与杨元相见,杨元问:“报得仇了吗?”赵强答:“赖先生的鸿福,将李得和贼寇首领诛戮殆尽,小喽啰散财解散了。”赵林说:“菩萨保佑,大仇终于得报。”大家弹冠相庆不提。下午,杨元对大家说:“你们的儿郎已经学成,我要举家上路了!”大家都认为现在已经到了麟州地界,等于就是到了麟州。

赵林全家诚心诚意挽留,说在麟州万虎墕可以给他们修房子安家。可没有不散的宴席,想不到杨元就是一根筋,说一不二。赵林无奈,只好与杨元收拾盘费,赵强所得全部相送,另赠一百两白银,杨元再三推辞不让,只好受了,当天拜别他们推车而去。赵强护送走了不远,突然放下车,扑通一声跪在杨元面前,说:“师傅,孩儿要随您去麟州。”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突然,杨元不知道该怎么办,用眼睛看大家,见所有人都点头,笑了笑答应下来。胡金莲千叮咛万嘱咐,叫赵强有机会一定经常回家看看,赵强说:“父母大人放心,孩儿会经常回来看你们的。”大家含泪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