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名人的流量效应

发布时间:2025-09-13 14:02  浏览量:1

名人大多会产生流量效应,主要是流量集中在名人身上,或者说名人自带明星光环,有一定的话语权。

普通人不具备流量效应,只有出名,才具备流量效应。普通人出名,不管是出好名还是出恶名,都会产生流量效应。一个普通人在高铁上谴责霸占座位的孩子,谴责无理胡闹的孩子,谴责随地大小便的孩子,都可以被别人拍下来,倘若能够获得流量加持,或者说能够吸引很多流量,那么这个人就会成为名人。倘若有交警公平执法,被路人拍下来,产生了流量效应,很多人都产生了共鸣,认为交警做的对,那么这个交警就有可能成为名人。倘若一个普通人扶起了一位倒地老人,老人讹诈他,而他通过报案还自身清白,获得广大网友的认可,那么他也有可能成为名人。倘若有一个演员变成了导演,拍了一部所谓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票房窜到了五十多亿,那么这个演员也就成了名人。现在成为名人比较简单,只要能获得流量加持,就可以成为名人。以前的名人大多是公众人物,有的是著名的政治家或演讲家,有的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或作家,有的是著名的演员或导演,而现在名人总是层出不穷,一个普通人有可能成为名人。普通人干了好事会成为名人,干了坏事也有可能成为名人。倘若有一个老头打着推广武术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而在一场真实的擂台赛中,却被打得鼻青脸肿,还说对方没有武德,那么这个老头就会成为名人,会接广告,会实现流量变现。只不过很多出了坏名声的名人不太张扬,不被主流意识形态接纳,但他们会自我炒作,尤其是在“笑贫不笑娼”的时代,这样的名人能赚到钱就算是好样的。

不管名人是不是具有好名声,只要能赚钱,就会获得社会的认可,人们也会认为他就是榜样。拍摄短视频的人做梦都想成为名人,要靠名气赚钱。有的要卖课,有的要卖养生保健产品,有的拍一些小段子吸引流量,还有的直接拍摄自己的日常生活,算是把自己展现给观众。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只要能够吸引流量,就可以成为网红。网红可以实现流量变现,也会成为名人。看看那些超级大网红在干什么,就知道他们是如何走上名人的道路。不管是卖口红的,还是卖养生保健产品的,只要能卖出货去,能大赚特赚,就算是超级大网红,就算是网络上的名人。以前有明星出书热的风气,不管是电视节目主持人还是演艺明星,都要学作家出书。他们会写自传,会写自己的经历,有的还刻意美化自己,避免写一写丑陋的事。还有的神化自己,就像古代皇帝和官员神化自己出身一样,说是自己出生之前母亲曾梦到过仙人入怀,或者梦到和尚入怀,但他们出生之后却并不能做仙人,更不去做和尚,而是过着风花雪月的日子,挣钱比较快,也挣得很多,却并不知道田间劳动的辛苦。名人大多会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宣扬者,会宣讲各种各样的社会规则,哪怕有一些社会规则是土政策,名人也照样会宣讲。名人具有明星效应,其实就是能够汇聚巨大的流量,能够迅速传播很多信息。他们要利用这种能力赚钱,但前提是遵守国家法律,遵守道德,而不能总是出恶名,不然就没人喜欢他们了,流量也就大大减弱。

曾经有一个表演小品的演员,现在变成了老艺术家,曾经在网络平台公开谴责直播卖假酒的年轻的演员,没过几天,他居然也开始卖假酒,被人们调侃。但他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仍然带着自己的团队选品,不但卖假酒,而且卖其他的假货,还真的有人去买。在资本运作的当下,名人的流量效应不可忽视,甚至很多名人的流量都是资本堆积的。成也资本,败也资本,成也名人,败也名人。资本会迅速造势,让某些人成为名人,而一旦这样的名人失去了利用价值,或者说名人的流量减少,并不能迅速赚钱,那么名人就会被资本抛弃。资本会转而把流量投给另外的名人,投给后起之秀,不断造名人,只不过要给人们以新鲜感,同时要借助新的名人造势,让名人实现流量变现。演艺圈就是这样运作的,电影和电视剧投入市场之后,要吸收资本,而投资方大多是资本家。资本家会捧红很多电影或电视剧,其中的导演和演员很容易成为人气明星,成为名人。他们赚钱很快,而且要听资本的指挥,倘若个性十足,不听资本的指挥,就很容易被资本抛弃。一些嫖娼的导演或吸毒的演员大多是被资本抛弃的,是被某些资本家做局陷害的,但他们个人也有问题,私生活混乱,禁不住诱惑,当然就容易被法办。

曾经有一个网络电商平台的老总到美国学习,和一个美籍华人身份的女人搞一夜情,被女人反咬一口,最终通过私了解决问题,赔偿金额是非常大的,有可能在一亿元左右。事情早就过去了,人们也就不提了,但这样的名人迅速蹿红,只因为做了一些有益于普通劳动者的事情,就暗合了人们的心态,尤其符合底层劳动人民的心态,那么这样的名人就又成了流量的汇聚点,又可以借助流量变现,可以创造很大的的商业价值。有的网络电商平台的老总搞垄断,被反垄断法惩罚,最终罚款100多亿,也就偃旗息鼓了,没有那么大的进取心了,后来又杀向外卖平台,照样实现大额补贴,要平台掏钱补贴老百姓,当然就会获得老百姓的赞许,那么这样的名人就又具有了很大的流量效应。在风口浪尖的时候,名人可以出书,可以搞电视访谈,可以成为公众向往的人物,甚至成为全民追捧的明星,而一旦他们失势,就很可能不被人提起了。人们就是这样浅薄,很容易被资本牵着鼻子走,也很容易被权力系统牵着鼻子走,吹捧鸣人的是一拨人,败坏名人名声的是同样一拨人。

名人具有流量效应,资本看重的正是这种流量效应,而不是名人本身。流量常有,而名人不常有。资本运作的是流量,或者说运作的是名人身上负载的流量,要把流量变现,而且要让名人做出一些适合资本运作的事情来。名人自觉做大做强了,却不知道控制流量的是资本,是权力系统,而不是名人自己。如此一来,名人就会被资本支配,会被权力系统支配,最终名人要说出有利于资本和权力的话,而且要实现流量变现,还要成为公众人物,成为人们向往的对象,起着引领的作用,当然就不能随便说话了,也不能介入社会真相了,即便言不由衷,曲意逢迎,也照样委曲求全,甚至只是放纵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就可以享受所谓高质量的生活了。人们还是不要轻信名人的话了,不要相信名人写的书,只是静静地观看他们表演就行了,算是看了一出生动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