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牙痛难忍,早上就诊,傍晚病逝!医生:牙痛背后隐藏致命病因

发布时间:2025-09-13 14:46  浏览量:1

很多人对牙痛的认知都停留在“上火了”“吃点药忍忍就好”的层面,觉得也就是个常见的小毛病,不就是疼几天嘛,又不是心脏病、脑梗这种要命的病,哪有必要那么紧张。

然而有些事情真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尤其是那些持续剧烈的牙痛,不仅仅是口腔的问题,有时候它可能是身体内部一个更大、甚至致命的问题的信号。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结果错过了最关键的治疗时机,到最后后悔也来不及。

牙痛这件事,谁都遇到过,有的疼一晚上就过去了,有的吃颗止痛片也能撑过去,但如果一个成年人牙痛到睡不着、吃不下、脸肿得发热发红,这种情况就必须重视起来。

尤其是那种一侧面部剧烈肿胀、甚至伴有发烧、说话不清楚、吞咽困难的情况,那很可能已经不是单纯的牙周炎或者蛀牙,而是细菌感染已经扩散到深层组织,严重的可以引发颌面部蜂窝织炎,甚至败血症、颅内感染、呼吸道阻塞等等严重并发症。

不少人不理解,觉得怎么可能牙痛就能死人?

其实医学上早有病例说明这一点。像上颌磨牙区的根尖感染,有时会直接波及上颌窦,造成上颌窦炎,进一步可进入眼眶,甚至向颅内蔓延,引发脑膜炎。

下颌区的感染也可以蔓延到颈部,引发深部间隙感染,压迫气管造成呼吸困难。这些病发展起来的速度往往很快,从出现症状到出现生命危险,可能就几小时的时间。

这类情况在医院耳鼻喉科、口腔颌面外科并不罕见,只不过很多患者送来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

在笔者看来,大家对牙痛真正要警惕的不是疼本身,而是它背后隐藏的那些“看不见”的病因。有时候疼痛是信号,真正的病却藏在别处。

比如说,有些心脏病患者发作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不是胸闷,而是牙疼、下巴酸胀。

尤其是下牙区的不明原因疼痛,排除牙齿本身问题之后,就必须考虑有没有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可能性。

有文献报告指出,有接近10%的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早期以牙痛为唯一症状,结果错过黄金救治时间,导致心肌大面积坏死。

再比如,牙痛还可能是三叉神经痛的表现。这种病虽然不致命,但发作起来痛得要命,而且容易被误诊为牙病。

三叉神经是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任何炎症、压迫、甚至脑内病变都可能引发剧烈的放射性疼痛。

这种疼痛持续时间短但强度极高,有的人甚至被痛得不能吃饭、说话。关键是它并不是牙齿本身的问题,拔牙也没用,只能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神经本身。所以一味地把所有疼痛归结为“牙的问题”,本身就是个危险的错误。

还有一些特殊但不能忽视的情况,比如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这类人本身免疫力差,一旦感染扩散,恢复能力也慢,哪怕只是一个牙龈肿痛,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可能迅速发展成严重的败血症。

有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炎的几率是普通人的3倍以上,且病情进展更快。如果牙齿发炎伴有血糖控制不稳,这类患者住院风险和死亡风险都明显升高。因此,糖尿病人更不能轻视牙痛。

此外还有肿瘤问题,比如口腔癌或者颌骨肿瘤,早期很多患者也就是因为“牙痛”来看病,结果拍片一查才发现是骨质被肿瘤侵蚀。

口腔癌在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往往是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牙床疼痛这些非特异性表现,但只要拖过早期,五年生存率就会迅速下降。

这也是为什么医生反复强调,凡是牙齿长期隐隐作痛、不明原因松动、牙龈长期不愈合溃烂,必须要引起重视,做系统检查。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牙痛都是大病,但要学会分辨哪些信号是危险的,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说,如果是持续性胀痛、伴有面部肿胀、发烧、淋巴结肿大,这种多半是感染扩散了,要尽快处理。

如果是放射到耳朵、颈部的疼痛,要警惕是颌面部间隙感染或者神经性疼痛。

如果疼得连张嘴都困难、说话费力、吞咽困难,那说明炎症已经波及咽喉区域,有可能出现气道受压,这时候必须马上就医。

很多人可能觉得去医院太折腾了,忍一忍或者先吃点止痛药、消炎药看看。

但这种“观望”式的处理方式真的不适合所有情况,尤其是中老年人,身体基础差,免疫反应弱,感染性疾病发展快,有时候几个小时就是生死的差别。

特别是一些本身有慢病史的患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这类人一旦感染扩散或者合并菌血症,抢救难度极高。

在过去几年里,国内外医学文献中都有因牙痛延误就诊导致死亡的案例。

像颌面部蜂窝织炎、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这些听起来离普通人很远的病,其实很多都是从一个小小的牙痛发展来的。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就曾发布报告指出,每年大约有1.6万例牙源性感染发展为全身感染,甚至需要入住ICU进行抢救治疗。这并不是罕见案例,而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公共健康问题。

所以总的来说,别再用“只是牙痛”这句话麻痹自己。尤其是成年人,一旦出现持续性牙痛、伴随其他系统性症状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光想着拖一拖看看。

健康这件事,一旦出问题,有时候连“等一晚上”都可能是奢侈。

牙齿虽然只是身体的一部分,但牙痛背后的东西可能涉及的是整个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甚至是肿瘤信号。任何时候都不能把“疼痛”这个信号当成只是麻烦,它可能是身体给的最后一次预警。

换句话说,疼痛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它从来不是没事找事。尤其是像牙痛这种发生频率高的常见问题,更应该让人保持警惕。

不是让每个人都疑神疑鬼,而是希望在面对健康的时候,少一点侥幸,多一点判断。别再说“忍忍就过去了”,有时候,真的不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事。

总而言之,疼痛虽然小,但轻视后果可能会大,能分清轻重缓急的人,才是真正把自己健康放在心上的人。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