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55岁男子因糖尿病离世?苦劝:天热看看电视,也别做6件事

发布时间:2025-06-27 21:39  浏览量:1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看到这个标题,你是不是一愣?55岁,正是一个人最能顶事儿的时候,说没就没了,还是因为糖尿病?

而且医生还苦口婆心地劝:天热宁愿窝家里看看电视,也千万别做那6件事——到底是哪6件?为啥这么严重?你要是还把糖尿病当成只是“控制饮食”的问题,那可真得重新认识一下这位隐形杀手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糖尿病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它像个“隐身杀手”,悄无声息地掏空你的身体——尤其是夏天,高温+血糖波动=危险系数翻倍。

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真实的事件,聊聊糖尿病患者在高温环境下,哪些行为是“高危雷区”,又该如何科学避坑,活得稳当、踏实、有尊严。

很多人不理解,夏天到底和糖尿病有啥关系?不就是热点儿、出点汗嘛。高温天对糖友来说,是“地狱难度”的挑战。

高温会加速脱水,血糖波动更加剧烈,胰岛素吸收更快,低血糖风险飙升。偏偏这个时候,很多人还习惯做错事——

第一件事:空腹晨练

你可能以为早上空气好,天也不热,是锻炼的黄金时间。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空腹运动极易引发低血糖甚至昏迷

我在门诊接诊过的一个病人,60多岁,清晨去跑步,跑着跑着突然晕倒,急诊检查血糖只有2.1mmol/L。幸好路人及时送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件事:不按时吃药或打胰岛素

夏天人容易犯懒,饭点也不规律。更有甚者,觉得“热得吃不下”,干脆不吃饭也不打针。胰岛素不是你饿了才打,是按计划来,不可随意断一旦胰岛素断供,血糖飙升,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高渗状态就可能找上门。

第三件事:贪凉不顾身体

吃冷饮、吹空调、洗冷水澡,这些在普通人看来是“降温”,在糖尿病患者眼里却是“作死”。

尤其是脚部,糖尿病足患者对冷热不敏感,泡冷水不仅无益,反而可能引发感染。我遇到过一位老年糖友,夏天用凉水泡脚,结果脚趾出现破溃,发展成坏疽,最后截肢。

第四件事:饮水不足

你以为口渴了再喝水就行?错。糖尿病人本身排尿增多,夏天出汗更多,极易脱水,血液黏稠度高,进而诱发脑梗、心梗。很多人热天怕上厕所,反而不喝水,这是典型的“饮鸩止渴”。

第五件事:暴饮暴食、吃冷饮解暑

很多人习惯吃西瓜、冰激凌、冷饮降温,殊不知这些都是高升糖指数的“甜蜜陷阱”。天气热,本身就容易血糖不稳,再加上这些高糖食物,简直是“火上浇油”。

第六件事:自行停药或乱用偏方

网上一搜,“降糖神茶”“天然胰岛素”一大堆。可糖尿病不是感冒,不是靠喝点什么就能好。自行停药、改吃偏方,延误治疗,是很多糖尿病并发症爆发的导火索。

这些行为看似日常,其实是糖尿病患者的“命门”。

我有一位熟人,老李,年纪不大,55岁,武汉人。人特别实在,平时也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但总觉得“没啥反应嘛”,“血糖高点也不疼不痒”。去年夏天,武汉连续高温40℃,他白天不舍得开空调,晚上吃西瓜解渴,早上还坚持空腹去公园转两圈。

有一天凌晨,他突然心慌、出汗、手脚冰冷,家人送到医院时,血糖掉到1.8mmol/L,已经昏迷。抢救了三天两夜,还是没挺过来。医生说,是低血糖引发的心律失常,拖延了黄金抢救时间。

糖尿病不是病,是命不长的警告。

很多人说,“我感觉自己血糖还好呀”。但血糖波动不是靠“感觉”判断的,必须用血糖仪、糖化血红蛋白、尿酮监测等数据说话。

夏季管理糖尿病,需要从几点下手:

合理用药,切忌自行调整剂量。比如使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药物,需根据医生建议规律服用。天气炎热时,胰岛素吸收快,剂量调整也应谨慎,不能盲目减少,用药依从性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饮食结构要清淡+科学。别以为吃水果就是健康,像西瓜、荔枝、芒果这些水果糖分高,容易引发血糖剧烈波动。推荐吃黄瓜、西红柿、樱桃少量,主食控制在每顿一拳大小,搭配蛋白质、粗粮和绿叶蔬菜。

运动要选对时间、方式。夏天建议选择傍晚或清晨温度适中的时间段,慢走、太极、轻体操都比跑步、骑行更合适。运动前后要测血糖,保持在5.6~10mmol/L之间,才是安全运动区间。

多喝水,但不能暴饮。每小时小口喝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电解质紊乱。饮用白开水或淡盐水,避免含糖饮料、功能饮料。

穿鞋要特别注意。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夏天别赤脚、别穿拖鞋,选择合脚、透气、包裹性强的鞋子。每天检查脚部有无伤口、红肿,一旦发现破口,立即处理。

不少人以为,糖尿病是一年四季都一样的病。其实不然。夏天是糖尿病控制的试金石高温、湿热、饮食紊乱、运动增加,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会让血糖管理变得更复杂、更危险。

根据《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年一项追踪研究,糖尿病相关急诊事件在夏季比冬季高出约38%,其中低血糖、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三大主因。

这一现象在临床上也屡见不鲜。很多糖友冬天控制得还不错,一到夏天就“破功”,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我们说,谁能守住夏天,谁就是血糖管理的赢家。

话说回来,为什么标题里提到“看看电视”?这不是“打发时间”的建议,而是一种“心理降温”。

很多糖尿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夏天容易烦躁、爱发火。情绪一激动,肾上腺素飙升,血糖也跟着上去。看电视、听戏、画画、打毛线这些活动,能稳定情绪,避免血糖因情绪波动而失控。

很多糖友走到最后不是死在糖尿病本身,而是死在“轻视”。

命不是一口气,而是千百次选择的总和。今天你选择空腹出门、明天你选择不吃药、后天你选择喝汽水……这些选择加在一起,就成了那根压死骆驼的稻草。

苦劝一句:天热了,哪怕窝在沙发上看看电视,也别干那6件事。命只有一条,别让糖尿病拿走了你本该拥有的下半生。

[1]钟雪梅,陈敏,凌雅韵,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25,36(06):732-736.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7-423.

[3]王艳,高志刚.糖尿病患者夏季饮食与生活方式管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4,20(3):14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