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桑葚可以在10小时内降低50%血糖波动,是真的吗?
发布时间:2025-09-16 11:20 浏览量:1
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心里都会咯噔一下,接着眉头一皱,眼睛一亮。要是真的有这么“灵”的食物,那是不是糖尿病就有救了?是不是以后吃了饭,来几颗桑葚,血糖就稳得像老僧入定?
咱们今天就来实打实地聊一聊这事儿,看看这个说法靠不靠谱,背后有没有科学道理,还是又一个被“标题党”包装过的噱头。
先说清楚,这个说法的来源,其实是源于一项临床观察研究,研究对象是一些血糖控制不太理想、但日常生活还能自理的中老年人。
这些人吃了含有桑葚提取物的餐后食品后,研究人员监测了他们饭后血糖的波动,发现相比没吃的人,吃了桑葚组的血糖波动情况确实有了显著下降,差不多能减少一半,尤其是在饭后的10小时内。
听起来确实挺惊人的,但咱们得冷静一下。不光要看结果,还得看看研究是怎么做的,用的是什么剂量,参与的人群有没有代表性,还有——这事儿能不能放到我们普通人身上,也起到一样的效果。
桑葚这东西,咱们从小吃到大。春天来了,树上那一串串黑紫色的小果子,酸酸甜甜的,吃完嘴唇都黑了。它入药也有很早的历史,在一些传统医学里,桑葚被认为能“补血养阴”,还有人说它能“润肠通便”,甚至有点“明目”的作用。
但这些说法,很多都停留在经验层面。现代医学看东西,不是靠经验说了算,而是得靠数据、靠研究、靠长期跟踪。
桑葚到底靠什么让血糖波动变小的?主要还是靠它里面的一种叫“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天然物质。这个名字听着很陌生,但它的作用其实挺直白的,就是让胃肠道里分解糖的酶——尤其是α-葡萄糖苷酶——没那么活跃。
说得更直白一点,DNJ就像是“糖分解的刹车片”,你吃了米饭、面条这些碳水化合物,本来身体要把它们分解成葡萄糖,血糖就会上去。
但吃了含DNJ的东西之后,这个分解的过程会“慢下来”,血糖升得就不会那么快,也不会一下子飙到天上去。
这个“刹车”的效果也不是一直在那儿待命的,它的作用时间是有限的。刚吃完饭的时候最明显,几个小时后,效果就慢慢减弱了。所以说,10小时内的血糖波动减少,确实是有可能的,但这不是说吃了几颗桑葚就能把糖尿病治好了。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很多人看到“桑葚”两个字,脑子里立马浮现的,是菜市场上买的一斤八块钱的新鲜果子,洗一洗就能吃。
但研究中用的,可不是这个。人家用的是经过提纯的“桑叶提取物”或者“桑葚多糖浓缩液”,有的还加了其他配方,专门按照剂量设计的。
你要是指望靠每天吃几颗鲜桑葚来控制血糖波动,那效果估计还不如你少吃一碗米饭来得直接。
说到这儿,就得说一说血糖波动这回事。很多人以为,只要血糖不高,就没事。但血糖的“高低”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它是不是“稳”。
像有些人,空腹的时候血糖低得吓人,一吃饭就蹭蹭往上涨,这种“过山车”一样的波动,对血管的伤害其实比持续高血糖还大。
长期下来,容易引起胰岛功能紊乱,还可能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像汽车一样,不怕它速度快,就怕它忽快忽慢,刹车踩得急,方向打得猛,时间长了,零件都受不了。
所以说,控制血糖波动,是糖尿病管理里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儿。不是说你今天空腹血糖5.6就万事大吉了,如果你饭后两小时飙到15,那问题照样严重。
那是不是谁都能吃桑葚来稳血糖呢?也得分情况。对于血糖已经控制得不错的人,适当吃点桑葚,可能是个不错的辅助方式。
但如果血糖控制很差,靠吃桑葚来“救场”,那就有点不现实了。更别说有些人本身脾胃虚寒,吃多了桑葚还容易拉肚子、肚子胀,那反而得不偿失。
桑葚糖分也不低,尤其是熟透了之后,那个甜劲儿可不比葡萄差多少。你要是控制不好量,反而会适得其反。很多人不知道,桑葚的天然糖含量每100克大概有10克左右,吃一碗下去,等于吃了两块方糖。
有些人听说它能降血糖,就每天当饭吃,结果血糖不降反升,还搞不清楚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时候,医生一句话就点醒你:“你以为你吃的是药,其实你吃的是糖。”
再说回那个“10小时内降低50%血糖波动”的说法。这句话本身但它的前提条件是:你吃的是含有足量桑葚提取物的产品,而且是在控制饮食、规律作息、其他措施都配合得比较好的前提下。
如果你一边吃着桑葚,一边大口喝奶茶、撸串吃炸鸡,那就别指望它来“救火”了。
这就好比你家厨房着火了,你拿着一瓶矿泉水冲进去,期望把火灭了,那不是水的问题,是你对火的理解太天真。
当然了,咱也不能把桑葚“妖魔化”,它确实是个好东西。除了对血糖波动有一定帮助,它还有不少其他好处。比如它富含花青素,抗氧化能力强,对眼睛、皮肤、血管都有一定好处。
再比如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钙,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
但这些好处,都是建立在“适量食用”的基础上。你不能把它当成灵丹妙药,更不能指望它替代医生开的药。
如果你真的对血糖波动很在意,除了吃点桑葚,你还得看看平时吃的主食是不是太精细了,该不该换点糙米、燕麦;看看是不是每顿饭都吃太快了,吃完就坐着不动;看看是不是晚上老不睡,白天又没精神,内分泌混乱了,胰岛素也跟着罢工。
有时候,问题不是出在你吃了什么,而是出在你怎么吃、什么时候吃、吃完之后干嘛。
说到底,桑葚不是万能的,但它也不是没用的。它就像一个“辅助选手”,能帮你稳住一点血糖的小波动,但你要想大局稳,还得靠生活方式的调整,就像打仗一样,不能光靠一个“神兵利器”,还得有后勤、战术、配合。
至于那些宣传“10小时内血糖下降50%”的产品,如果你看到有人跟你说“吃这个就不用吃药了”,那绝对要提高警惕。靠谱的产品不会说这种话,真正负责任的建议也不会让你丢掉原来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梅,王东,孙丽丽.桑椹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3,23(4):45-50.
[2]张红,刘志强.桑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4,30(02):210-215.
[3]赵霞,陈磊,王欣.桑葚中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分析及其抑制糖苷酶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25,46(08):178-18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