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目苍狼:夏侯惇的铁血传奇
发布时间:2025-09-16 15:40 浏览量:2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谯郡(今安徽亳州)夏侯氏大宅中,一个少年正手持长枪,在庭院中挥汗如雨。他名叫夏侯惇,字元让,虽年仅十四,却已身高七尺,臂力过人。
“元让,歇息片刻吧。”一位长者从廊下走来,手中捧着竹简。
夏侯惇收枪而立,汗水沿着棱角分明的脸颊滑落:“叔父,董卓乱政,天子蒙尘,我辈岂能安坐读书?”
长者叹息:“乱世之中,武力固然重要,但为将者,更需明白为何而战。”
夏侯惇目光坚毅:“为天下太平而战!”
长者点头微笑,心中已知这少年非池中之物。
光阴荏苒,公元190年,曹操于陈留起兵讨伐董卓,夏侯惇欣然前往投奔。两人本是同族兄弟,相见甚欢。曹操拍着夏侯惇的肩膀道:“元让勇武,正当为我臂膀!”
夏侯惇从此成为曹操麾下最早的核心将领,随其南征北战。
公元194年,曹操东征徐州,留夏侯惇守濮阳。此时吕布趁机来袭,派细作诈降,潜入夏侯惇营中。
是夜,月黑风高,夏侯惇正在帐中研究地图,忽听帐外喧哗。亲兵急入:“将军,降兵叛乱,已擒住您的老师!”
夏侯惇勃然大怒,提枪出帐,果见一群叛军挟持着他的启蒙恩师。老先生衣冠不整,面色苍白,却仍高呼:“元让勿以为念!以国事为重!”
叛军头目狞笑:“夏侯将军,若想要这老匹夫活命,便放下兵器!”
夏侯惇双目赤红,手中长枪紧握。忽然,他注意到叛军后方有人正悄悄张弓搭箭——目标竟是他的恩师!
电光火石间,夏侯惇大喝一声,猛冲向前。箭矢破空而来,他毫不犹豫地侧身挡在恩师面前。
“噗”的一声,利箭正中左目。
剧痛袭来,夏侯惇几乎昏厥。但他强忍疼痛,右手猛力一拔,竟连箭带眼一同拔出!鲜血顿时染红半面,骇人无比。
在场将士无不骇然,叛军也惊得呆立当场。
只见夏侯惇举着血淋淋的眼珠,怒吼道:“父精母血,不可弃也!”竟张口将眼珠吞下!
随后,他独目圆睁,如修罗再世,挺枪直取叛军头目。一枪刺穿对方咽喉,余者皆惊散逃窜。
此战之后,“盲夏侯”的威名传遍天下。每当敌军见到独目将军冲锋在前,无不胆寒。
曹操闻讯,急返濮阳,见夏侯惇左眼已蒙上黑罩,不禁泪下:“元让为我失一日,我心何安!”
夏侯惇单膝跪地:“为主公霸业,失一日何妨?惇尚有一目,足以视敌破阵!”
曹操扶起他,叹道:“真乃天下猛将也!”
夏侯惇不仅勇猛,更以清廉忠义著称。他虽为大将,家中却无余财,所得赏赐尽分将士。每次征战归来,必亲自慰问伤兵,与士卒同甘共苦。
建安七年(202年),河北袁绍病死,其子袁尚、袁谭相争。曹操趁机北伐,夏侯惇率军为先锋。
时值寒冬,大军行至邺城附近,河道尚未封冻,渡船不足。夏侯惇下令扎营,亲自巡视。见士卒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脱下自己的大氅给一病弱士兵披上。
“将军不可!您身系全军安危...”士兵惶恐推辞。
夏侯惇独目中闪着温和的光:“我体格强健,耐得住寒。你若病倒,家中老母谁人奉养?”
全军闻之,无不感泣,士气大振。
是夜,天降大雪,气温骤降。次日清晨,探马来报:河道已冻,可踏冰而过!
夏侯惇大喜,亲率精锐踏冰渡河,奇袭邺城守军。袁军没想到曹军能如此快速渡河,措手不及,大败而退。此战为攻克邺城奠定基础,夏侯惇再立奇功。
曹操表奏朝廷,封夏侯惇为高安乡侯,增邑千户。夏侯惇上表固辞:“北境未平,惇无功受禄,于心不安。”
曹操不允,亲自到夏侯惇营中劝受。两人对坐饮酒,曹操感慨:“天下诸将,或有勇无谋,或贪财好利。如元让这般智勇兼备,清廉忠义的,实乃罕有。”
夏侯惇举杯:“惇本武夫,蒙主公不弃,委以重任。唯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晋封魏王。封赏群臣时,特准夏侯惇“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这是人臣最高礼遇。诸将中独夏侯惇享此殊荣,却无人不服。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洛阳。夏侯惇闻讯,悲痛欲绝,旧伤复发,一病不起。
曹丕继位后,亲往探视。见夏侯惇病体支离,不禁泪下:“将军乃国之柱石,万请保重。”
夏侯惇独目微睁,气息微弱:“臣随先王三十年,屡蒙恩遇。今先王晏驾,臣心已随去。唯愿大王继承先志,早日一统天下,则臣死而无憾矣。”
是年四月,夏侯惇薨逝。曹丕素服临丧,痛哭失声,追赠大将军,谥曰忠侯。
出殡之日,自发送行的百姓排成长队,从城门延伸至陵墓。许多老兵不顾年迈,执意扶柩而行。一位独臂老兵泣不成声:“夏侯将军曾为我挡过一刀,今日我当送他最后一程。”
夏侯惇虽逝,但他的传奇仍在世间流传。茶馆酒肆中,说书人拍响惊堂木:“话说那独目苍狼夏侯元让,拔矢啖睛,真乃当世第一猛将!但他不仅是猛将,更是爱兵如子、清廉忠义的国士...”
至今,亳州夏侯氏宗祠中,夏侯惇的塑像依然独目炯炯,仿佛仍在注视着这片他曾经守护的土地。他的故事,已成为中华武德与忠义的永恒象征。
- 上一篇:这笔被挪用三年的货款,终于追回来了!
- 下一篇:开源!宇树科技重要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