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老泻残精,人穷寿尽”,啥意思?到了晚年,牢记四不做
发布时间:2025-09-16 21:00 浏览量:1
►
本文1906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在农村老一辈人口中,常听到一句话:“老泻残精,人穷寿尽。”听上去像句迷信俗语,实则藏着不少健康常识。等人到晚年,身体的各项机能走下坡路,若还不注意生活习惯,日子不仅过得艰难,健康也可能出大问题。
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句俗语到底说的是什么?为啥老年人一定要警惕“老泻”?又该如何保住晚年健康?牢记“四不做”很关键。
“老泻”,说白了就是老年人腹泻频繁。
很多人以为拉肚子只是小事,吃点药就行。可你可能不知道,老年人肠胃功能本就减弱,长期腹泻不只是“拉稀”那么简单,它还可能带走大量电解质、蛋白质和水分,造成营养不良、脱水、免疫下降。
“残精”是旧时中医的说法,泛指精气神的耗散。从现代医学角度讲,它可以理解为:身体机能的加速衰退。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老年人长期腹泻,身体元气损耗,健康状况会迅速恶化,甚至影响寿命。
根据《中国老年人健康监测报告》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2%存在慢性腹泻问题,其中不少人并未引起重视。
为什么上了年纪容易腹泻?原因可不少:
肠道菌群失衡:老年人肠道内益生菌减少,病菌占上风。
消化酶分泌减少:吃进去的食物无法完全消化,刺激肠道。
基础疾病所致:如糖尿病、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等。
长期服药副作用:降压药、抗生素、止痛药等都可能引起腹泻。
如果你家老人最近总是“跑厕所”,不能掉以轻心。日泻三次以上,持续超过三天,就要及时就医。
1. 电解质紊乱,心脏出问题
腹泻会导致钾、钠、氯等电解质大量流失,直接影响心率和血压。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很容易因电解质失衡诱发心律失常、低血压、甚至心衰。
2. 免疫力崩盘,感染找上门
老年人本就免疫力差,长期腹泻让肠道屏障受损,容易引起细菌、病毒感染。像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等,都是高发并发症。
3. 营养不良,肌肉流失
持续腹泻会让身体吸收不到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B族,容易导致肌少症、贫血、记忆力下降,人整天没精神,行动迟缓。
4. 情绪变差,认知退化
肠道和大脑之间有一条“肠-脑轴”,肠道不好,大脑也跟着受影响。研究发现,肠道功能紊乱会增加患老年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的风险。
既然腹泻危害这么大,老年人该怎么预防、应对?牢记四不做,是关键。
一、不贪凉
很多老人夏天也爱喝凉水、吃冷饮,或是睡觉开着空调直吹肚子。殊不知,肠胃最怕寒,受凉后容易肠道痉挛、消化液分泌紊乱,直接引起腹泻。
建议:饮食以温热为主,尤其是早餐;空调温度控制在26℃左右。晚上睡觉盖好腹部,别让冷风直吹。
二、不乱吃高油高糖食物
油炸、甜点、腌制食品虽然好吃,但对老人的肠胃是负担。高脂、高糖饮食会刺激胆囊排泄、改变肠道菌群,诱发腹泻。
建议:饮食清淡为主,控制每日油脂摄入不超过25克,糖分不超50克。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有益肠道健康。
三、不擅自用药
很多老人一腹泻就自作主张吃药,比如诺氟沙星、黄连素等。但不同类型的腹泻诱因不同,盲目用药可能掩盖病情,甚至加重病情。
建议:腹泻超过两天或伴有发热、血便、剧烈腹痛等症状,必须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益生菌、止泻药、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四、不忽视慢性腹泻
“老了嘛,肚子不争气很正常。”这是很多老人的想法,导致不少慢性腹泻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但要知道,长期腹泻可能是癌前信号。例如结肠癌、胰腺癌、炎性肠病等,早期常以腹泻为主要症状。
建议:如果腹泻持续超过一个月,或反复发作超过三个月,必须做肠镜、腹部彩超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影响肠道神经功能,诱发“神经性腹泻”。尤其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情感孤独,肠胃问题更常见。
关爱老人的情绪健康,比什么药都重要。多陪他们说说话、散散步,能有效减轻压力,稳定情绪。
“老泻残精,人穷寿尽”,不是封建迷信,而是老一辈人对身体变化的朴素总结。腹泻虽小,关联健康大局。等人上了年纪,必须对身体每一个“小信号”保持警觉。
照顾好肠道,就是守住晚年最后一道健康防线。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中国老年人健康监测报告(2020年)》. 2021年12月发布
[2] 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成人慢性腹泻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中华消化杂志》2022年第42卷第8期
[3] 黄建始.《肠道菌群与老年健康》.《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年第42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