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引爆A股十年风口!这三大黄金赛道可能躺赢
发布时间:2025-09-17 15:51 浏览量:1
华为9月16日发布的《智能世界2035》报告,直接给未来十年划重点了!
1、未来10年的算力将增长10万倍
2、人工智能将预防80%的慢性病
3、智能机器人将走进90%的家庭
4、全新的L4+自动驾驶汽车将会走入人们的生活
5、AI可提升劳动生产率60%
6、存储需求较2025年增长500倍,占比超70%
7、可再生能源占比将突破50%,AI通过动态管理能量提升电网效率
8、通信网络连接对象从90亿人扩展至9000亿智能体
9、手机App转型为AI驱动的服务节点,用户通过指令调用服务
10、人机协同编程成为主流,人类聚焦顶层设计,AI处理编码执行
华为划出的重点值得关注,这可是未来大的投资机会。相信华为给出未来的十大方向应对是高度认可的,我们正处在AI的时代,AI将改变人类,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遇。华为的预测都是基于当前产业的发展给出的预判。仔细研究每一个方向都包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我们不一一分析,重点聊三个方向的投资机会:
一、算力革命:从基建到芯片的全链条重构
华为预测到2035年全社会算力总量增长10万倍,相当于现在全球算力总和的一万倍!要实现这个目标,国产算力基建必须加速突围。截至2025年6月,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未来我国算力肯定会成为全球第一,AI对算力的需求是巨大的,围绕算力硬件和软件建设存在巨大的投资机会。有两大方向确定性最高:
算力硬件设备:服务器、光模块、存储设备需求井喷,国内超算龙头 中科曙光 (国产替代核心载体)、 浪潮信息(AI服务器市占率超50%)将承接大量订单;2023-2028年智能算力五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46.2%,远高于通用算力的18.8%。
算力底层技术:突破传统冯•诺依曼架构需要专用芯片, 寒武纪 (边缘计算芯片)、 景嘉微 (GPU国产化)的技术储备是关键变量。
风险点:海外技术封锁可能导致供应链波动,需关注企业研发投入转化效率。但算力的总需求增长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二、AI落地:从大模型到实体场景的爆点
当AI智能体不再停留于屏幕,而是走向工厂、医院和街道时,两类公司最吃香:
AI+工业:工业质检、设备预测性维护场景快速落地, 科大讯飞 (工业声纹检测系统已落地宝钢)、 宝信软件 (钢铁行业智能化改造龙头)手握垂直行业know-how9;
AI+医疗:慢性病预防需求激增,AI辅助诊疗设备将成刚需。 联影医疗 (医学影像AI)、 迈瑞医疗 (手术机器人 配套设备)产品已进入三甲医院采购名单。
核心逻辑:政策明确要求到2027年智能终端普及率超70%,商业化变现快的企业将率先突围。
三、智能终端:从手机到 机器人的生态革命
华为预言2035年90%中国家庭拥有智能 机器人 ,这不仅是扫地机升级,更指向“人形 机器人 +智能管家”的生态重构:
人机交互硬件:多模态交互需融合视觉、触觉传感, 歌尔股份 (VR/AR传感器)、 奥比中光 (3D视觉感知)卡位核心零部件;
机器人本体制造:特斯拉Optimus供应链映射下, 三花智控 (热管理系统)、 绿的谐波 (减速器龙头)技术对标国际水平。
潜在催化:特斯拉Optimus量产进度若超预期,供应链企业估值将重估。
风险提示:别被概念“闪了腰”
技术落地周期:部分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比例过高(如某AI芯片企业资本化率达70%),需警惕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政策节奏变化:地方政府智能基建投资可能受财政压力影响(参考部分光伏项目延期案例);
估值泡沫:当前申万电子板块PE达70倍,需甄选营收增速与估值匹配的标的。
做为改变人类,引领未来世界发展方向的大的产业,任何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未来都存在不可预期的风险。不能把未来至少10年的赛道当成一个短线的风口去炒作。这个过程会一波三折,会经历预期到业绩不断验证的过程。而这个赛道未来肯定会有大量的公司不断的进入,所以竞争的压力是很大。 这个行业肯定会产生象英伟达这样的伟大公司,同时也会有许多企业在竞争中倒下。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客观,树立中长期的应对思维。
结语:盯住“硬通货”,避开“伪概念”
未来十年,AI投资将从“主题炒作”转向“业绩兑现”。重点关注两类公司:
技术护城河型:如 寒武纪 (专利壁垒)、 中科曙光 (超算牌照稀缺性);
场景渗透型:如科大讯飞 (教育+医疗多场景落地)、 联影医疗 (高端医疗设备国产替代)。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轮技术革命都会淘汰伪概念股,只有真正卡位核心环节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
最后再聊一下明天大盘怎么走。近期我一直强调大盘会围绕3850点上下30个点进行反复震荡。市场的走势也符合这样的预期。由于资金接力出了问题。所以这个位置是很难突破的,涨跌空间有限,做T相对空难一些。只有以时间换空间。不断的修复各种技术指标。然后再等待机会向上突破。如果这个位置贸然向上突破,最终还是无功而返,还是要走回头路的。这样对大家伤害会更大一些。
明天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明天凌晨美联储会议息,降息的预期打的很满,老美8月的非农就业数据很差,又下降好几个月的变业数据,一下子90多万人给搞失业了。所以降息势在必行。降息基本没什么悬念了。但市场对于降息的炒作早已兑现了,不敢说降息后市场会大跌,至少说降息后市场不会出现大涨。我们预期降息产生的利好并非是国内货币政策的更加宽松,而是外资回流中国资产。因为国内货币政策一直很宽松,很难再宽松了。而外资流入会首先选择港股,对A股的影响有限,今天港股大涨也是提前反应这种预期。当港股提前大涨时,A股没什么反应时,市场短期就没有什么可依赖的大利好来凝聚信心了。 至于明天A股会不会真的像今天的港股一样大涨,这是我无法预期的。这个位置我更倾向于向下波动。
逻辑一:降息预期提前消化,利好兑现≠系统性利空
当前市场对降息已有充分预期。历史数据显示,降息当天A股并非单边走弱,而是与市场预期差及板块轮动相关。若降息符合预期,部分资金或借利好出货引发高开低走,但盘中回调后大概率获场外资金承接,形成震荡中枢,技术面关注3830-3850支撑位。
逻辑二:结构性行情主导,资金切换强化局部赚钱效应
当前市场处于“指数稳、个股活”的“整理牛”阶段,AI算力(PCB、CPO)等核心主线虽短期震荡,但三季报业绩驱动下仍具修复动能。资金或在降息后转向低估值补涨板块(如券商、地产),而高弹性科技股则面临短暂分歧,需警惕部分涨幅过大标的的兑现压力。
逻辑三:量能及情绪博弈决定日内波动幅度
9月17日个股涨少跌多,大涨股多于大跌股,显示市场风险偏好仍在,单日成交无法突破2.5万亿,则制约突破3888-3892阻力区间的力度。接下来盘中出现急跌,需观察黄线是否再度领涨,若中小盘继续活跃,则结构性机会仍存。
结论:预计明天大盘冲高回落,尾盘企稳收小阳,核心波动区间3830-3880点,板块分化延续,主线聚焦低估值补涨与业绩确定性方向。风险点在于超预期鹰派降息表态,但概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