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道尽头为啥有墙?英专家:机场设计近乎犯罪,179人或本可生还
发布时间:2025-09-19 10:26 浏览量:2
说起去年年底那场韩国空难,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那是2024年12月29日,一架济州航空的波音737-800客机,从泰国曼谷飞到韩国全罗南道的务安国际机场,本来是例行航班,结果鸟击后出问题,飞机冲出跑道,撞上尽头那堵墙似的结构,酿成179人遇难的大祸。只有两个空服员幸存。
这事儿一出,焦点很快就落到机场设计上,尤其是跑道尽头为什么会有那么个坚固的混凝土墙。英国航空专家大卫·利尔蒙特直言,这设计简直像犯罪,179人本来有机会都活下来。
飞机叫7C2216号班机,机上175名乘客加6名机组,总共181人。大部分乘客是韩国人,还有泰国人和一些外国人。飞机起飞一切正常,接近机场时,塔台在早上8点57分左右警告有鸟群。飞行员回应了,但很快右引擎被鸟撞,碎片损坏了。
飞行员决定复飞,第二次接近时起落架没放下来,只能腹部着陆。跑道长2800米,飞机从大概三分之一处触地,滑行了1600米左右,速度还高,就冲出去了。韩国国土交通部后来确认,事故不是跑道太短造成的,跑道长度符合国际标准。但问题出在冲出后,飞机直奔尽头251米处的那个设施。
这个设施到底是啥?说白了,就是机场导航系统的本地化器天线支撑结构。机场得用这个来引导飞机精确对准跑道,尤其雾天或夜间。务安机场跑道末端地形有点坡度,为了让设备保持水平,就在2到3米高的土墩上建,底部埋了30到40厘米混凝土固定。
墙体本身是混凝土浇筑的,围着这个土墩,目的是隔离和保护设备。韩国官方说,这种设计在国内其他机场也常见,符合规定。但专家们不买账,尤其是利尔蒙特。他是英国皇家空军退役飞行员,当过教官,还在《飞行国际》杂志干了30多年,现在是航空安全大拿,两次拿过皇家航空学会的顶级奖。
利尔蒙特在接受天空新闻采访时,直接点名这个墙“近乎犯罪”。他说,他飞过那么多地方,从没见过跑道尽头200米内有这么硬的玩意儿。
正常机场的导航设施都设计成能弯曲或碎掉的,比如金属杆子或可折叠结构,这样飞机万一冲过去,不会造成大伤害。
他举例,2016年韩国仁川机场有类似事故,飞机撞了导航设备,没人伤亡。为啥?因为那设施不硬。反观务安,这个土墩加混凝土,飞机撞上去直接变形爆炸,燃料漏了起火,火势太大,救援跟不上。
他推测,要是没有这墙,飞机可能穿过围栏,滑过路,停在旁边的田野里。速度会慢慢降,所有人包括飞行员都有机会脱险,尽管会有点擦伤啥的。但现实是,撞击成了致命一击,机身碎了,179条命就这么没了。
这观点一出,国际上炸锅了。不少航空圈的人附和,说机场设计得太不人性化。韩国国土交通部赶紧回应,说设施位置有规定,正在查关联性。但他们也承认,机场当时在延长跑道360米,工程从几年前就开始,但资金拖到现在还没完。
原本计划2025年底搞定,现在肯定加速了。另一个中国专家王亚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接受采访时说,信标位置是技术必须的,但应急缓冲区留得太少,对飞行员容错性差。他建议以后用柔性材料改,减少硬碰硬的风险。
这事故调查从头到尾也没闲着。黑匣子一回收,语音记录器完好,飞行数据记录器外壳坏了,得送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帮忙分析。2025年1月11日,韩国公布,黑匣子在撞击前4分钟就停录了,那时候飞机正以298公里时速,高度151米接近跑道。
1月27日,初步报告出来,确认鸟击是起点,两引擎里都有鸭子DNA和羽毛,鸟是花脸鸭。鸟群问题在机场周边常见,但塔台警告及时,飞行员也反应了。
转到7月,调查委员会中期报告一出,又是重磅。报告说,鸟击后右引擎重伤,左引擎只轻微,但飞行员关错了,关了还在工作的左引擎,导致双发失动力。起落架也没放,可能是液压出问题。驾驶舱记录显示,飞行员在紧急时选错了开关。这下家属不干了,觉得报告太草率,甩锅飞行员,没提机场墙和飞机老化。
济州航空飞行员工会也跳出来,说事故是多因素,不是单怪人。韩国媒体报道,遇难者家属冲进记者会抗议,要全公开黑匣子。调查预计得三年才能结案,到现在2025年9月,还在继续。引擎残骸3月送法国分析,确认左引擎本该能维持飞行19秒以上。
说到底,这墙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务安机场1997年建,2007年国际部分启用,本来设计时就考虑地形,但后来改动多。
纽约时报8月报道,几十年的失误累积,才有这个“死亡墙”。原设计1999年就说本地化器要易碎,减少撞击伤害,但施工时变了,混凝土加固了。专家Najmedin Meshkati说,这种刚性结构在滑行事故中太致命,本该有更多缓冲区。国际民航组织也关注,推动全球机场审视导航设施。韩国其他机场开始自查,类似土墩的得改。
从安全角度看,这事儿提醒大家,航空不是光看飞机,机场基础设施也得跟上。鸟击常见,飞行员培训得加强应急判断,但设计缺陷放大了一切。济州航空这架飞机服役15年,维护记录正常,但老飞机在紧急时可靠性打折。赔偿方面,航空公司给了每家初步补偿,政府全国哀悼到2025年1月4日。生还的两个空服员伤势稳定,现在恢复中。
到现在,调查还在拉锯。家属要真相,媒体追着报。8月纽约时报又发文,说设计选择连环错,才有这隐患。韩国专家公河成说,紧急着陆需要正常1.5到2倍滑行距离,务安缓冲紧凑。未来,机场建时得预留更多空间,尤其导航设备。国际上,FAA和EASA标准强调,跑道安全区内物体要能变形。
这空难不光是数字,179人背后是家庭破碎。安全本该优先,却让硬墙挡了生路。要是早改,结局可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