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警告:这种“好习惯”正悄悄伤害你的肾!很多人还在做
发布时间:2025-09-23 12:04 浏览量:1
►
本文139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们经常听人说:“多喝水,对身体好。”尤其是工作压力大、作息紊乱的上班族,几乎人手一个大水杯,恨不得每小时灌一次水。但你知道吗?这个看似健康的“好习惯”,一旦做过头,可能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肾脏。
“多喝水没错,但不是越多越好。”这是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在接受采访时的忠告。人体的肾脏就像一个天然“过滤器”,每天要处理大约150升的血液,生成1~2升尿液,把体内垃圾排出去。
如果你强迫自己喝水,远超身体需求,肾脏的负担就会加重。尤其是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容易导致一种危险的情况——水中毒。
水中毒,医学上叫做低钠血症,是指体内水分过多,反而把血液里的钠“冲淡”了。钠是维持细胞功能、电解质平衡的关键物质。当血钠浓度急剧下降,大脑细胞会因水分渗入而肿胀,引发头痛、恶心、意识模糊,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2023年,医院就接诊过一例“水中毒”患者:年轻女性为了“排毒养颜”,一天喝了将近8升水,最后出现抽搐、意识模糊,被紧急送入ICU。这种极端案例虽然少见,但长期“过度饮水”的慢性伤害却更加隐蔽。
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病的患病率已达10.8%,也就是说,每10人中就有1人肾脏功能出现问题。而不少人是因为长期“错误喝水”导致的。
比如:
凌晨起夜频繁:以为是“排毒”,其实肾脏可能在“超负荷”工作;
硬灌水:明明不渴也强迫喝水,导致体内水钠失衡;
饮水节奏不合理:一口气喝一大瓶,肾脏排水功能被迫“加班”。
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发布的《慢性肾脏病管理指南》指出,肾脏最怕的不是缺水,而是“水压过大”带来的长期损伤。
“喝水要看人、看天气、看活动量。”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一般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在1500ml~1700ml之间,约等于3~4瓶矿泉水。但这个数据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大致参考。最重要的,是听身体的信号:渴了再喝,不渴不要硬喝。
判断自己是否喝够了水,其实很简单——看尿色。
淡黄色:水分充足;
深黄或无尿:可能缺水;
接近无色、频繁排尿:可能喝太多了。
有些人本身肾功能就不太好,或者存在基础疾病,更不能“盲目灌水”。
比如:
慢性肾病患者:过多饮水可能导致水潴留,加重肾负担;
心衰患者:水分摄入过高,容易诱发心力衰竭;
肝硬化患者:肾血流改变,更容易发生低钠血症;
高血压、糖尿病人群:过度饮水可能影响电解质和血压控制。
这些人喝水前,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管理。
喝水确实是维持生命的基础,但任何“健康习惯”一旦走向极端,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负担。真正的养生,是顺应身体节律,而不是违背生理规律。
正如医院肾病中心主任所说:“养肾不是靠猛喝水,而是靠科学用水,合理生活。”所以,别再盲目挑战自己的膀胱了。从今天起,渴了再喝,别硬灌。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慢性肾脏病管理指南》. 2022年版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案例报告. 健康时报. 2023-08-12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专家访谈. 南方都市报. 2023-11-05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