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与洗头有关?提醒:中老年人,洗头一定谨记“6要点”
发布时间:2025-09-23 14:10 浏览量:1
►
本文165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赵阿姨今年62岁,身体一向硬朗,几乎没进过医院。可谁也没想到,就在前几天洗完头后,她突然倒在了卫生间。
送到医院后,医生告诉家属:赵阿姨是脑梗,而诱因,很可能就出在这次洗头上。
听得大家一头雾水:洗个头,怎么还能洗出脑梗?
医生解释说:“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洗头不当,确实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包括脑梗。”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洗头这件事看起来小,背后却藏着不少“雷”。
先来搞清楚,脑梗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脑梗,全称是脑梗死,是由于脑部某部分动脉被血栓堵住,导致局部缺血、缺氧,引发脑组织坏死。
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是脑梗的主要“元凶”。
可如果这时候再遇到一个“诱发因素”——比如洗头时冷热刺激过猛、血压骤变、血管收缩异常,就可能让原本就脆弱的血管“雪上加霜”。
尤其在早晨或夜间,血管本就处于收缩状态,这时突然用冷水冲头、低头弯腰时间过长、洗完头不及时吹干,都可能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脑梗。
2022年,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临床观察指出,在脑梗患者中,有1/5在发病前1小时内曾有洗澡或洗头行为。
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因为中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差、调节能力弱,再加上洗头时的不当操作,就容易“触发”危险。
不仅如此,有基础病的人群更应警惕。比如高血压患者,在洗头时受到冷刺激,可能一瞬间血压飙升,血管承受不住,脑梗、脑出血就可能接踵而至。
1. 忌用冷水洗头
中老年人洗头时,水温控制在38℃左右最为适宜。冷水会引发血管收缩,热水太烫又容易损伤头皮。
2. 忌空腹或饱餐后洗头
饭前血糖低,洗头可能引发头晕;饭后血液集中在胃部,洗头时大脑供血不足,也容易出事。
建议饭后1小时再洗头,是比较安全的时间窗口。
3. 忌在寒冷环境中洗头
洗头时门窗紧闭,避免冷风直吹。特别是冬天,建议在有空调或暖气的室内洗头,防止体温骤降。
4. 忌低头时间过久
很多人洗头时喜欢长时间低头冲洗,但低头时间太久,会导致颈动脉受压、大脑供血减少,诱发头晕甚至脑梗。
建议每次低头不超过30秒,洗头过程控制在10分钟以内。
5. 洗后及时吹干,切勿自然风干
湿发状态下,头皮温度下降快,容易让血管收缩、肌肉紧绷,甚至诱发头痛、颈椎不适。
使用吹风机由根部吹干头发是最安全做法,特别是晚上洗头后,避免带湿发入睡。
6. 晚上洗头要特别注意
晚上血压本就偏低,洗头后不及时保暖,容易受凉,诱发感冒、血压波动,引起脑部缺血。
若实在需要晚上洗头,建议安排在晚饭后一小时,洗后及时吹干并注意头颈保暖。
洗头虽小事,但并非人人都一样对待。以下人群,洗头务必更加谨慎: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
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
冬季、换季体质虚弱者
曾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经历者
如果你属于上述人群,建议定期体检,控制好基础病,洗头时也要格外注意方式方法。
很多中老年人不把洗头当回事,觉得“我洗了一辈子头,也没见出啥事”。
但正如医生所说,突发脑梗往往不是因为某一个具体动作,而是长期风险积累后,某个小动作成了“最后一根稻草”。
洗头本身不是脑梗的直接原因,但错误的洗头方式,是可以成为诱因的。
就像高空作业时不系安全带,“摔下来”的概率也许不高,但一旦出事,就是无法挽回的后果。
赵阿姨的经历不是个例,而是现实中很多中老年人忽视小事所带来的警示。
洗头虽简单,却关系到血压、血管、脑供血这些关键环节。中老年人洗头时,一定要科学、谨慎、有准备。
不是所有病来时都有预兆,有时候,一个小动作,就可能改变人生轨迹。
请把这6个洗头要点,牢牢记在心里,也转发给你关心的家人。
参考资料:《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 国家脑防委办公室.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