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被人忽悠?1个故事,讲透人性3大铁律,让你看人再不走眼!
发布时间:2025-09-23 22:04 浏览量:2
洞悉人性的人,到底有多厉害?
仅凭三个人的只言片语,他就能看透人心、洞察人性。
关于齐国丞相邹忌,《战国策》中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记载。
邹忌身高八尺有余,相貌堂堂。
有一天,他们换好衣服准备上朝时,邹忌问自己的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谁更帅?”
邹忌的妻子回答说:“当然是你帅了。徐公怎么能跟你相比呢?”
徐公是谁?他是城北有名的大帅哥,在齐国非常有名气。
邹忌听到妻子这样夸自己,心里有些不自信。
于是,他又去问自己的小妾:“我和徐公谁更帅?”
小妾也说:“徐公怎么能跟您比呢?”
第二天,有客人来拜访邹忌。聊天时,邹忌又问客人:“我和徐公谁更帅?”
客人也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帅!”
又过了一天,徐公本人来了。
邹忌盯着徐公看了又看,仔细端详,最终还是有点自知之明,觉得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
等徐公走了以后,邹忌又对着镜子反复端详自己,越看越觉得自己和徐公差得远。
到了晚上,邹忌翻来覆去睡不着,反复思考,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妻子之所以说我帅,是因为她爱我;小妾之所以说我帅,是因为她害怕我;客人之所以说我帅,是因为有事求我。
第二天,邹忌匆匆上朝,找到齐威王,把自己的这番人生感悟讲给齐威王听:
“我知道我不如徐公帅。但是,我的老婆爱我,我的小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说我比徐公帅。如今咱们齐国,有千里疆土,有一百二十城,宫里的妇人没有一个不爱大王的,朝廷的大臣没有一个不畏惧大王的,而齐国境内的人,没有一个不有求于大王的。从这一点来看,大王被蒙蔽的恐怕比我还要多。”
齐威王听了之后说道:“你说得对。”
于是齐威王下令:百官和百姓,只要能够当面指出我过错的人,给予上等赏赐。能够上书给我提意见的人,会受到中等赏赐。能够在大街小巷给我提意见的,只要我听说了,也会受到下等赏赐。
于是,群臣一个接一个地跑到齐威王面前,给齐威王提意见,门庭若市。
几个月之后,偶尔才有人提意见;一年之后,再有人想提意见,也没有什么可提的了。
于是,齐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这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
一开始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都觉得邹忌劝谏齐威王确实有一套。
但是,如果你再深入思考这个故事,就会发现这里讲的其实全都是人性和人心。
我们总结一下:
一,别人跟你说好听的话。
别人为什么要说好听的话?你要想明白这个问题。
有人可能是出于私心,就是想和你搞好关系,觉得和你关系近,所以对你有所偏爱。
就像你的父母,总认为你是周围孩子中最聪明、学习最好的、最听话的,所以最有成就。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心里都清楚,这就是现实。
同样,在单位里,作为领导,下属们会给你点赞,即使你出错了,他们也会粉饰你的过错,认为这是成功路上必经的弯路。然而,你自己必须心里有数。
别人有求于你时,自然会对你甜言蜜语。无论是想让你盖章、签字,还是想让你说句好话、介绍人脉,他们都会对你说好听的。不仅如此,他们还会送你一些你喜欢的东西。
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他们并不是真的欣赏你、赞美你,认为你品德高尚、修养好。实际上,他们是因为爱你,怕你,或者有求于你,才会这样做。
二,人性的弱点。
为什么很多人会轻易相信别人说的好听话,甚至觉得自己真的就是那样的人?
这完全是人性的弱点。
人们都喜欢被赞美、被吹捧,即使对方有些夸大其词,你明知道他说得有些虚,但还是愿意听,还是喜欢和他交往,喜欢他围着你转。
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人性弱点。
谁不喜欢别人围着自己转,谁不喜欢大家都给自己竖大拇指?
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知。
当别人赞美我们的时候,心里要有数,千万不要像有些人那样被吹捧得飘飘然,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这样很容易吃亏、栽跟头。
三,正视人性之私。
不管别人是偏爱你,畏惧你,还是有求于你,这都是人性自私的体现。
我们无法杜绝这种人性的自私,因为人本来就是趋利的。
他们想和你搞好关系,自然会偏向你、畏惧你;他们想从你身上获得好处,自然会说好听的话。
这是人性自私,是人的本性。
你不能完全拒绝这种本性,如果把人拒之千里之外,就显得你不近人情。但我们更要懂得正视人性的自私。
别人为什么跟你说好话?为什么给你送东西?你要明白,别人是想借助你,想从你这里得到什么,求你什么,因为他们能从你身上获得好处。
该过滤的就过滤,该拒绝的就拒绝,千万不要放任自己被利用。这也是人性的弱点。
不然的话,你会被各种欲望充斥,陷入一个又一个的圈子,卷入各种是非,麻烦就大了。
可以说,邹忌是一个人性大师,仅凭3个人对他的评价,他就能洞悉人性、看透人心。
所以,我们在跟人交往时,也要明白,至少应该做到三点:
第一,知人。要清楚别人为什么跟你说那些话,是有求于你,还是想拉近关系,或者是通过给你提意见来获取你的关注。
你一定要明白,对方说话背后的真实意图。
第二,知己。你自己是什么水平、几斤几两,一定要心里有数。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吹捧而沾沾自喜,甚至自高自大。
第三,推己及人,洞悉人心。别人愿意跟你交往,自然是因为你对他有价值。无论是讨好、吹捧,还是给你提意见,都必然有他们的目的。
你要知道对方的目的,同时也要清楚自己该如何应对别人发来的各种“炮弹”或“意见”。
只有熟知人性、洞悉人心,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既能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又能确保自己做事顺利,不留隐患,避免被人为设置障碍。
如果你太过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做事时很容易遇到磕磕绊绊;但如果你太过热情,过于接受别人给你的好处,各种人情往来和麻烦事也不会少。
因此,关键在于把握一个适度的尺度。正视人性之私。同时,也要明白人性的弱点。认清自己的价值所在,不被他人左右,不向人性的弱点妥协,这样你才能更容易站得住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