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青春故事!北邮人的青年力量!

发布时间:2025-09-24 09:02  浏览量:2

BUPT 北邮

以青春之姿传担当力量

以细致服务筑志愿防线

9月是收获的金秋

稻穗摇曳诉耕耘喜悦

9月是纪念的时节

长卷展开听历史回响

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典型

今天让我们继续聚焦志愿服务团专题,看看这些以坚定初心续写奉献篇章的北邮学子是如何在时代荣光的见证下,于志愿岗位绽放不凡光彩,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

吕佳蔚:以真情奉献展服务风采

吕佳蔚,中共党员,现任电子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2024级本科生辅导员,曾获首都“先锋杯”优秀基层团干部、北京邮电大学“十佳辅导员”、北京邮电大学服务保障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优秀志愿者标兵等荣誉称号,曾指导研究生党支部获评2022年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评选二等奖,担任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主管,作为带队教师之一服务保障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观礼任务,参加2019年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迎宾志愿服务,参与原创打造了《青春引路人》《青春何为》《西望》等多首北邮校园歌曲。

在此次纪念大会中,她担任观礼台口引导岗志愿者。作为志愿者骨干,她认真参与每一次培训,在三次综合演练中带领西临红色观礼台的8名志愿者们严格核对每一个服务点位、仔细研判每一处问题细节,以专业素养和昂扬姿态为前来观礼的观众们展现了北邮人的青春风采。每次上岗,她都打起十二分精神,整个夜晚的奔波忙碌和近五小时的长时间站立是对她耐力和韧劲的考验,“现场还需要我们不断指引陆续前来的观礼嘉宾们去往正确的台口,经常是不一会儿就口干舌燥、嗓音沙哑,但当看到抗战老兵们为我们竖起大拇指时,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同时,作为学校专项工作组成员,她将之前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的活动经验带入此次专项工作,协助制作了信息简报、宣传素材、新闻报道上百篇,为专项师生留下珍贵回忆,也向社会展现了北邮志愿者的“最美名片”。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吕佳蔚和其他北邮志愿者一样,在纪念大会正式开始前,要按照上级要求离开现场,返回中山公园待命。“我们与现场只有一墙之隔,虽然看不到天安门广场上的精彩表演,也看不到长安街上的震撼场面,只能隐隐听到一些声音,但当听到国歌声响起的那一刻,所有志愿者都立刻站起身,朝着国旗的方向大声跟唱,那是发自内心的激动与自豪。”

曾见证过建党百年庆祝大会的现场盛况之后,能够再一次来到天安门,亲身参与此次志愿服务,她感到无比骄傲,她将小我融入大我,让青春的脉搏永远与祖国同频共振。未来,她希望将这堂生动的“大思政课”融入育人实践,用伟大抗战精神和感人的志愿服务故事感染更多北邮学子,以奋进之笔书写立德树人的崭新篇章,用实际行动为青春奋进之路点亮光芒。

聂显铸:以红色初心护集结保障

在这次纪念大会中,他负责的是四惠集结点的服务保障工作。秉持着属于党员的坚毅精神与爱国情怀,他认真参与训练的每一个环节,尽管炎炎烈日酷暑难耐,挺拔的身姿和饱满的精神状态仍然彰显了他的坚持精神,作为军人后代,他从浸润于革命故事的少年成长为能身挑重担的青年。这份坚持不仅是一种薪火相传的家族精神,是一份属于党员的责任担当,更是对人民、对国家矢志不渝的热爱。

每个动作反复打磨,力求尽善尽美,他对自己的要求没有随着训练的中止而结束,为了保证在纪念大会中不会有任何差池,在训练结束后,他也会主动查找许多抗战历史资料,询问在家族亲缘里,曾投身烽火的长辈故事。生长于一个军人家庭,祖辈的红色故事对他而言从来不是课本上的冰冷文字,而是一段段薪火相传的鲜活记忆,无论是二爷爷烈士证明上“牺牲于朝鲜战场”的醒目字迹,还是叔叔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留下的残疾军人证书,亦或是父亲胸前那枚挂了40多年的党徽,都在无数个深夜的灯光下闪烁着信仰的光芒,时刻告诫聂显铸“红色基因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流淌在血管里的精神密码”,这些印记交织起来成为他的精神旗帜,也激励着他投身于祖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作为中共预备党员,他时刻铭记祖父辈的谆谆教诲,始终坚持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先辈的红色故事激励自己,将“责任”二字深深烙印在心中,他认为“爱国从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每个普通人在自己的坐标上站好岗、尽好责”

从带领班团冲刺荣誉,到守护阅兵集结点的有序运转,他始终牢记父辈留给他的精神传承,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秉持着军人的严谨与细致作风、坚守着北邮人的务实与创新精神,传承红色薪火,以“小事见担当” 鼓励大家在学业科研、志愿服务中践行初心,书写着新时代北邮人的担当与热爱。他用挺拔的身姿为祖国献礼,在这万众瞩目的时刻,彰显的不仅是属于党员的一份坚韧,更是北邮学子对国家的一份赤诚热爱。

贾舒涵:以青春担当筑礼宾之墙

此次纪念大会,她担任观礼台口引导岗志愿者,以100%培训出勤率、细致服务与坚毅担当,成为中国青年昂扬风貌与北邮精神的生动缩影。 服务期间,贾舒涵全身心投入。集体并肩作战的氛围,让她愈发坚定——“全心投入,不负使命”不只是一句信念,更是每一天细小行动的累积

在GLT口的引导岗上,她主动“扫描”着容易被忽略的角落:当她发现某级台阶较低、容易绊倒,便立刻把“小心台阶”加进高频提示中;雨天时,她不止一次主动跨前几步,提醒“地面滑,请慢点儿”;静默期前,她细心观察到还有观众未及时落座,便快步上前轻声引导,避免匆忙间的碰撞与混乱——这些并未写进流程的细节,却真正让服务落到了实处

她始终默守着“三米微笑原则”: 每当观众走近,她便提前扬起笑容,主动望向来者。那不只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温暖。 而最让她感到难忘的,是散场时观众特意回头对她说:“谢谢,你们真细心。”那一刻她明白,再微小的注意,也会被人记住

回顾这段历程,她用三个词来形容:荣幸、磨炼、美好。荣幸,是能以青春参与国家盛事;磨炼,是应变与心志的成长;美好,是来自观众真诚的认可和伙伴之间的默契共担。她始终觉得,志愿者精神从不是高悬的口号,而是“主动补上空白”的细心、“永远比预设多做一点”的自觉。每一位志愿者,都是这场盛典中微小而关键的一环。

作为北邮人,她始终不忘自己代表着学校的形象。胸前证件上“北京邮电大学”的字样在她看来不仅是一个标识,更是一份责任。每次被问起,她都毫不犹豫且自豪地回答:“我是北邮志愿者。”这段经历也让她真正理解了“中国青年的担当”:“担当”并不遥远,它就藏在每一次主动的提醒、每一个提前预判的风险点、每一句本可不说的关怀中。

她说,“志愿之路是从脚下开始的”。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织就了信任与温暖的网络,也让观众在细节中感受到被照顾的安心。未来,她仍愿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继续为学校增光、为社会传递温度——用看似渺小的光芒,点亮一片又一片真实的世界。

饶挺:以志愿初心续军人本色

饶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24级研究生(2018年入学,2019-2021年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某部,2024年9月起在该院修读硕士研究生学业)。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军旅经历,他在学业科研和综合素质发展上也同样追求卓越。作为2024年北京邮电大学优秀毕业生,他在科研方面积极投入:2024-2025年参与某研究所通信数据链研发工作,承担信道编码部分任务;2025年又参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的“基于大模型的中医古籍翻译与传播研究”项目,负责前端部分设计与开发,展现了跨学科创新能力。8月,他还作为志愿者参与北邮“天安门广场上的大思政课”项目,在毛主席纪念堂服务半个月,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使命。此外,他还坚持有氧健身,包括快慢跑、跳绳和徒手力量训练,不仅锻炼了体魄,也延续了军人坚毅的品格。 科研、志愿与体育的结合,让他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不断进步。

曾经,他在祖国大地站岗,用挺拔军姿守护家国;如今,他换上志愿服装,以温暖服务传递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退伍不褪色”的誓言。

在此次纪念大会志愿服务中,饶挺负责北区卫生间服务岗工作。这份岗位虽不显眼,却关乎观礼嘉宾的体验与盛典的有序运转。从前期培训到正式服务,他始终将军旅生涯中锤炼的责任意识与纪律观念融入每一个环节。 培训时,他像对待部队训练般严谨, 对服务流程、礼仪规范反复打磨——站立时手势是自然下垂还是交叠身前,与嘉宾交流时的称谓、语气、眼神,甚至微笑的幅度、引导的手势方向,都逐一练习至精准自然,力求以专业姿态展现青年志愿者风采。

模拟演练阶段,他迅速投入角色,不仅要精准为嘉宾指引卫生间位置,还需主动提供饮水点、医疗点等服务信息。为快速熟悉周边环境,包括南侧通道走向与整体座次布局,他主动与安保人员沟通,在协作中掌握区域关键点位,为后续高效服务打下坚实基础。正式服务当天,他的岗位正前方是华人华侨观礼台,当看到许多华人华侨专程从海外赶回,在镜头前挥动国旗、激动喊出“祖国,我爱你”时,他真切感受到同胞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与自豪,更坚定了做好服务的决心。

服务全程,他始终秉持“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当徒步方队通过广场,特别是曾服役的火箭军方队呼着嘹亮呼号走过长安街时,一股熟悉的自豪感与荣誉感油然而生,仿佛重回军营与战友并肩,也让“退伍不褪色”的信念愈发清晰。无论是行进时的“两人成行,三人成列”,还是集合离场的整齐划一,都让他自然而然地延续了部队的优良作风。部队所培养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担当,也让他更快适应服务节奏,无论是准时到岗、服从调度,还是主动补位、应对突发情况,他都能从容应对、做到最好

此次志愿服务对饶挺而言,既是体能与意志的考验,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活动结束欢送嘉宾时,嘉宾一句“你们辛苦了”,让他瞬间忘却疲惫,真切体会到“付出与回应是心与心的相互奔赴”,也对“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有了新感悟:平凡岗位同样能承载不平凡的使命,无论身份是军人还是志愿者,这份为人民奉献的初心始终不能改变

回顾这段经历,他满是骄傲与幸运——骄傲能亲身见证祖国自主研制的主战装备列阵亮相,感受国家捍卫主权、守护和平的实力与底气;幸运能作为首都学子代表,参与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事。而这段经历更成为他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未来,他会将服务中磨砺的细致、坚韧与奉献精神带入学业与生活,以“小事见担当”的态度,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浪潮,用行动书写新时代北邮人、退伍军人的使命与热爱。

他们的故事

是青春与使命的交响

更是北邮精神与家国的共鸣

他们以不同姿态践行担当

用点滴行动擦亮青春底色

这份热忱与坚守

终将化作北邮人逐梦强国的力量

让青春之光闪耀祖国需要之处

出品: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制作:北京邮电大学学生记者团

文案:张瑞琪 郭梓珺 龚正硕 颜一诺

排版:何佳琪

责编:董思捷

审核:胡启镔 申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