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照亮“特别的你”——特殊需要信托背后的温柔托付
发布时间:2025-09-24 11:34 浏览量:1
在生命的长河中,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功能受限的阶段。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平均每个人生命中有11.5%的时间将在功能受限状态中度过。这不仅是残障人士的现实,也是我们每个人在衰老、失能、失智后终将面对的“特殊需要人生阶段”。如何让这些生命阶段依然保有尊严与质量?特殊需要信托正在成为一束穿透阴霾的光。
01
小语的融合之路:
从孤独症到爱享无虞
“我希望小语的融合之路(所谓融合,指特殊需要人群与普通人一起在普通学校、社区和单位里生活、上学、就业,获得公平对待)一直走下去,在不同的年龄段干不同年龄段该干的事情,比如就业年龄段在支持下融合就业,居住在原生社区,下班参加社区活动,有社交不孤独。”这是母亲任群的心愿,也是无数特需家庭最朴素的期盼。她的儿子小语,3岁确诊孤独症,如今已大学毕业,目前在五矿信托等多家机构实习并工作。
小语的成长故事,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奋斗史,更是家庭、社会合力托举的典范。
2023年5月,任群为儿子小语设立了“五矿信托—爱享无虞特殊需要信托”。特殊需要信托作为他人生路上关键的接力棒,将代表社会接住家庭长达几十年的委托。
“我是行动派也敢于吃螃蟹试错,正好小语大学毕业,我也换一个赛道继续学习探索,在积累了相关的知识后说干就干。”任群说。
通过设立特殊需要信托,任群为儿子搭建了一个社会支持微系统,将成年人社会监护服务、监护监督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约定指令权人/监护人充分利用信托利益分配规则为儿子购买服务,除了衣食住行医疗旅游健身以外,还要满足他不同年龄段的终身融合需求。
她希望实现的目标是:“保护他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其他合法权益,使他一生爱享无虞,拥有普通人一样的精彩人生。”
“我就像一根绳子,通过特殊需要信托,把零散的珍珠(服务)串联起来,串成一根完美的珍珠项链。我把珍珠项链戴在小语的脖子上,寓意爸爸妈妈祝福他一生‘爱享无虞’,拥有自己的光芒。”
在五矿信托家族办公室总经理尹璐看来,整个信托架构中,五矿信托作为核心枢纽,广泛联接了优质公益组织、监护服务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等相关主体,致力于为委托人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参考。展望未来,五矿信托将坚守敢为人先的决心,持续开拓特殊需要信托及其他信托普惠化应用场景,以专业诠释金融温度。特殊需要信托团队将继续以“制度创新者、生态共建者”为定位,让“信托”这束光照亮更多需要守护的家庭。
02
三重保障:
构建“财产隔离—决策授权
—行政监督”防护体系
特殊需要信托之所以“特殊”,不仅在于受益人是残障人士、失能老人等特需群体,更在于其目的与服务的高度定制化。
外贸信托特殊资产服务信托部王张悦认为,信托工具在特殊需要领域的运用,其核心优势有四点:一是资产独立,财产安全;二是持续管理功能;三是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低;四是交付财产的多样性。
也正因如此,特殊需要信托在独居老人失能失智的医养困境、老残家庭特需群体的照护困境、特需群体的财产安全困境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配合监护机制,能有效解决监护真空、财产失控、服务断层、信任缺失等问题。
在重庆,年近90岁的孤寡老人廖老先生曾因托付养老被欺诈,心有余悸。因此,他希望通过特殊需要信托实现风险隔离和资金专项管理,“从而使社区的监护机构能集中精力专心人身监护”。外贸信托为廖老先生量身定制了“外贸信托-吉量2号养老服务信托”,并成为重庆市首单“意定监护+特需信托”养老服务信托。
该项目委托人为石坪桥街道重点看护管理的孤寡老人廖老先生,受托人为外贸信托,监察人为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监护人则是社区的公益与慈善监护中心。2025年1月,央视新闻频道以本项目委托人作为街道监护典型案例进行了宣传。
在北京,70多岁的张先生(户籍北京,无配偶子女)则通过设立“外贸信托-吉量1号养老服务信托”,将意定监护与信托服务紧密结合,为其未来可能出现的失能失智状况提供了保障,确保应对紧急情况和持续支付专业服务费用。
该项目系与北京市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合作,“当委托人年迈并且决策能力受限的情况下,除可以委托亲属作为指令权人之外,亦可在信托文件中明确约定指令权人的涤除情形,或引入专业机构为其进行决策并协助进行稳定可靠的费用支付。同时,设立信托监察人,设定定期报告或回访制度,以防止委托人在失能失智后,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受到监护人的侵犯。”
另一位委托人郭女士年近七十,有两位智力残障家人需要长期看管。她设立的“外贸信托-吉量3号养老服务信托”共有三位受益人:委托人本人及其两位家人(受益人二为委托人女儿,受益人三为委托人孙女,均为智力残障人士)。
在本项目中,委托人选定外贸信托担任受托人,通过建立代理关系与监护关系,聘用监护人、监督人、指令权人等,通过特殊需要信托实现个人意愿的有效传达与执行,确保家人持续地享受信托分配或购买服务。委托人选定的核心专业组织为律师事务所,已明确的指令权人为自然人,目前,委托人还在挑选专业、有资质、经营稳定、能信任的监护组织。
上述三个案例,通过三重法律工具的协同运行,实质上构建了“财产隔离—决策授权—行政监督”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通过遗嘱实现资产切割,通过意定监护保障监护事务的决策自主权,通过特殊需要信托文件的专业化资产管理保障服务供给的持续性。三重法律文件的相互嵌套,能够形成具有强制效力的养老及特需家庭保障生态链,为失能失智老人和特需人群提供从财产安全到生命尊严的全方位守护。
03
不止于财富管理:
一场关于尊严的托付
上海信托成功落地了上海辖内首单特殊需要信托。该信托可用“一个特殊需要信托账户”帮助残障家庭等特需群体纳入多元资产、汇聚各界资源,广域链接生活照料和监护、财产管理和继承、养老规划和服务等生活场景及服务提供方,有效实现专款专用、资金闭环和服务有效供给。
针对特需人群的综合性金融需求,上海信托建议:将“特殊需要信托”与“慈善信托”嫁接起来,针对委托人扶危救困意愿,支持特殊需要信托财产转入公益慈善用途;还可以实现“特殊需要信托+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的功能,如信托财产最终流向养老、监护、教育、医疗、就业等特定服务机构,可通过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进行专业化管理,分流政府监督压力,解决委托人与服务供应商之间的信任矛盾;还可以提供“特殊需要信托+监护人责任险”的服务,疏解继任监护人风险、建立风险缓释机制、提升监护人履职意愿。
特殊需要信托,它不仅是财富的守护者,更是尊严的捍卫者。它用法律架构化解监护真空,用专业管理防范财产失控,用持续服务填补服务断层。
特殊需要信托是“靶向药,对症就能治病,但它不包治百病。”特殊需要信托只能链接服务,购买服务,催生服务,它创造不了服务本身;特殊需要信托不能解决服务体系外的问题,父母健在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特殊需要信托也解决不了,比如无钱生钱或找钱引资,这超过了它的功能范围。
04
每一个生命,
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从五矿信托“爱享无虞”系列特殊需要信托中展现出的“融合的魅力”,到外贸信托通过“意定监护+信托”构建“财产隔离—决策授权—行政监督”三位一体防护体系,再到上海信托的“一个特殊需要信托账户”整合多元资源,三家信托机构的探索实践证明:特殊需要信托正在从零起步,像婴儿一样蹒跚学步,但已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正如任群说所的:“我们特需家庭也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积累了财富,需要特殊需要信托这个管理工具,需要将财富转化为服务,需要为子女计长远。”
当更多家庭能借助这一工具,为亲人编织一张安全、温暖、可持续的生活之网时,我们才能真正说:每一个生命,无论是否“特别”,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责任编辑:吕晶晶
排版:刘雅丹
1.
2.
3.
郑重声明 :本刊财富管理建议,仅供参考,风险自担。
求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