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为何被封?
发布时间:2025-09-26 08:27 浏览量:1
9月24日,知名高考志愿导师张雪峰的微博、抖音、快手、B站及小红书平台的社交账号出现异常,全部被禁止关注。
此事迅速上了热搜,要知道,张雪峰可不是普通博主,而是坐拥6000万粉丝的“升学第一网红”。
有媒体联系张雪峰团队,团队人员称,账号被禁止关注是因为其在直播过程中出现不当言论。
很多人立刻联想到张雪峰在93阅兵后说的那句话,当时他表示:等祖国统一枪声打响那一天,他至少捐5000万。
此话让他饱受争议,但我觉得在那种群情激昂的时刻,这话也没多大问题,我相信是真诚的。
其实张雪峰的“被封”,我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5月31日,张雪峰2025届高考季直播结束,他哽咽着表示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直播。
“干我这个行当不容易的,我动了太多的人的蛋糕了,有些东西我不能说得过于直白。”
他眼含热泪双手合十,嘴角向下,向屏幕前的家长和考生深深鞠躬,说了两遍自己真的已经尽力了。
很快,张雪峰自曝可能告别直播相关词条,瞬间冲上热搜。
可转折来得很快。不到一周,他又高调回归,连开15场报考直播。这种戏剧化的“退网—复出”,本来就给外界留下了悬念。
如今,他再次被全网禁关注,看起来更像是剧情的延续。
回头看,张雪峰的走红史,本身就是一部“争议史”。
2016年,他凭借一段《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迅速走红,犀利的点评和东北式的幽默,让他被称为“最敢说的升学老师”。
但“敢说”的另一面,就是“容易惹祸”。
2016年,他在公开课上点评哈尔滨理工大学,被学校直接寄律师函,只能连夜道歉。
2018年,他在讲座里调侃西南大学,同样被举报,被迫再次道歉,但校方冷冷回应“不原谅”。
2023年,他公开怼文科专业:“文科都是服务业,什么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
此言论受到争议,最终,他以道歉收场。
2024年,他又抨击新闻专业: “如果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
“张雪峰新闻学之争”上了热搜,众多新闻学教授对张雪峰进行围剿。张雪峰说:“我离被人搞不远了。”
伴随着走红,张雪峰被骂“看不起人”、“流量至上”、“商人本质”,几乎每年都要道歉几次。
他也道得很坦然,但每次都没退场,反而越骂越火。他说自己不是圣人,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提醒那些“别无选择”的人。
张雪峰受追捧的背后,其实是普通家庭对“弯路”的本能恐惧。
如今的高考,越来越卷,规则越来越复杂,专业冷热、城市就业、调剂风险、提档线波动,处处是坑……
张雪峰能火,是因为他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空白——一个没人替普通家庭兜底的位置。
他踩中了一条精准的社会情绪:信息差焦虑,并成功做成了商业模式。
在高考和考研这个信息不对称的赛道里,普通家庭面对3000多所高校、800多个专业,眼花缭乱,不知所措。
张雪峰的斩钉截铁,恰恰满足了他们对“确定性”的渴望。
在无数次直播连麦里,他像一个居高临下的裁判,替家长和学生做出选择。
确定性,本身就是商品。
但随着张雪峰越来越受到追捧,副作用也日渐显现。
一是他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
张雪峰能火的原因,是大学的天坑专业太多了。
老百姓不懂这些事情,孩子寒窗苦读多年,结果因为信息差,不小心踩进一个天坑。这对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巨大打击。
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张雪峰站了出来,直接而又夸张地告诉所有人:学土木就是去工地打地铺,报新闻学就直接打晕,女孩不漂亮就不要报金融……
这些话对很多家庭就是指路明灯,所以家长愿意花钱找张雪峰咨询。
但与此同时,张雪峰也得罪了很多人,比如高校冷门专业的相关人群。
张雪峰叫大家不要报土木工程、新闻学、市场营销等专业,那教这些课程的老师,他们会怎么看这件事情?还有招不到人的学校领导,又会如何看待张雪峰?
不要低估这群人的影响力。
第二个原因在于,张雪峰的影响力,已经到要失控的程度了。
张雪峰本质是一个信息贩子,但他不停用自己那张嘴制造话题与热度,博得关注与流量,成名以来从不缺“峰言峰语”。
可教育行业本质上是严肃的、公益的,这与网红经济的功利性、娱乐性背道而驰,而且专业的评价权,不能是某个网红能决定的。
如果他在一条船上,别人问他哪边风景好,他要是悄悄告诉一两个人,那是没问题。
问题是他影响力太大了,全平台6000多万粉丝,他拿着大喇叭到处广播,说船头风景好,结果所有人全挤到船头去,下场只有一个:船翻了。
一个系统在不被干预的情况下,往往能保持混沌的平衡。可一旦出现很强的外力扰动,系统就可能会出现剧烈波动。
当这种外力强大到一定程度,对于系统来讲,扼杀掉就是最有效的办法。
张雪峰自己也说过:“网红的结局只有两个,要么不红了,要么没了。”
这句话,如今看起来像是一种自我预言。
可就算他被封了,教育焦虑、信息差、内卷,却依然越来越激烈。
只要这种焦虑存在,还会有新的“张雪峰”,继续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