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凭什么敢说&

发布时间:2025-09-25 15:40  浏览量:1

#佛陀为什么说自己成佛了#深山古刹中,一位年轻僧人正跪在无相长老面前,眼中满是困惑:"师父,我读遍经书,始终不明白一件事。当年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觉悟后,为何敢对世人宣称'我已成佛'?这不是极大的傲慢吗?"

无相长老缓缓睁开双眼,深邃的目光仿佛能洞穿世间一切虚妄。他轻抚念珠,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啊。千百年来,无数修行者都曾有过同样的疑惑。今日,老衲就为你细说这段公案。"

窗外梵音袅袅,檀香氤氲。无相长老的声音如古钟般悠远,开始讲述那个改变人类精神世界的时刻......

记得那是两千五百年前的一个黎明。菩提伽耶的晨曦刚刚划破夜空,一个消瘦的身影端坐在毕钵罗树下。这个人就是悉达多太子,他已经在这里静坐了整整七天七夜。

无相长老说到这里,目光变得深沉起来:"你可知道,在那个关键时刻发生了什么?"

年轻僧人摇摇头,全神贯注地听着。

"那一刻,当启明星在东方升起的瞬间,悉达多太子突然睁开了眼睛。据经典记载,他说出了震撼三界的一句话:'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无相长老顿了顿,继续道:"紧接着,他又说:'我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我是佛陀。'"

年轻僧人忍不住插话:"可是师父,这不正是我疑惑的地方吗?一个人怎么能自己宣称自己成佛了?这难道不是傲慢吗?"

无相长老微微一笑:"你的疑惑很正常。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佛'。'佛'这个字,在梵文中是'Buddha',意思是'觉悟者'。不是神,不是仙,而是一个彻底觉醒的人。"

"那什么是觉醒呢?"无相长老自问自答,"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人在漆黑的夜里突然点亮了灯。在灯亮的那一刻,他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房间里的一切。他不需要别人来告诉他灯亮了,因为光明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

年轻僧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无相长老继续说道:"佛陀的觉悟也是如此。当他在菩提树下证悟的那一刻,就像是内心的无明黑暗被彻底照破。他亲证了生命的实相,明白了苦的根源,找到了解脱的道路。这种证悟是如此的清晰、如此的确定,就像你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一样毫无疑问。"

"可是,"年轻僧人还是有些不解,"即便如此,为什么要对外宣称呢?真正的觉者不是应该默默无闻吗?"

无相长老的眼神变得慈悲起来:"这就涉及到佛陀觉悟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大悲心。当佛陀证悟之后,他看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所有众生都具有成佛的潜质,都有觉悟的可能,只是被无明所覆盖。就像金子被泥土掩埋,钻石被石头包裹,本质的光明被暂时遮蔽了。"

"想象一下,"无相长老比喻道,"如果你发现了治愈绝症的良药,你会藏起来不告诉任何人吗?佛陀的宣告,不是出于傲慢,而是出于慈悲。他要让世人知道,觉悟是可能的,解脱是真实的,每个人都有成佛的希望。"

年轻僧人的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但很快又皱起了眉头:"可是师父,历史上那么多修行人,为什么只有佛陀敢这样宣称?其他的大德高僧,即便修为高深,也不会说自己成佛了啊。"

无相长老赞许地看着弟子:"问得好!这正是关键所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佛陀觉悟的独特性。"

"首先,佛陀的觉悟是'无师自通'的。在他之前,这个时代没有人达到过这样的境界,没有人能指导他如何成佛。他是靠自己的努力,经历了六年苦行,尝试了各种方法,最终在菩提树下找到了中道,证得了前所未有的觉悟。"

"其次,"无相长老继续解释,"佛陀的觉悟是'圆满'的。什么叫圆满?就是他不仅自己解脱了,还具备了引导他人解脱的完整方法。他不仅知道目的地在哪里,还知道通往目的地的每一条道路,每一个岔口,每一个可能的陷阱。"

年轻僧人听得入神,不自觉地挺直了腰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无相长老的声音变得庄严起来,"佛陀的宣告是经过'印证'的。什么印证?就是实践的印证。"

"你看,"无相长老指了指窗外,"如果我说外面在下雨,你怎么验证?很简单,走出去看看就知道了。佛陀说他成佛了,怎么验证?就看他的教法是否真的能让人解脱。"

"事实证明,在佛陀四十五年的传法生涯中,无数人通过修习他的教法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觉悟。有的证得了阿罗汉果,有的证得了不还果,有的证得了初果。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对佛陀觉悟最好的印证。"

无相长老说到这里,停下来喝了口茶。年轻僧人趁机问道:"师父,那佛陀当时是怎么确定自己真的觉悟了,而不是陷入了某种幻觉或者自我欺骗呢?"

"好问题!"无相长老眼中露出赞赏,"这涉及到觉悟的'自证'特性。真正的觉悟有几个明确的标志。"

"第一,彻底的解脱。佛陀在觉悟后,内心的贪嗔痴完全熄灭,不再有任何烦恼能够动摇他。就像火熄灭后不会再燃烧,他的心已经达到了究竟的清凉。"

"第二,圆满的智慧。佛陀能够如实地了知一切法的真相,包括因果规律、生死流转、解脱之道等等。这种智慧不是知识层面的理解,而是亲证的体悟。"

"第三,无碍的慈悲。佛陀对一切众生生起了平等无差别的大悲心,愿意用尽一生来度化有缘的众生。这种慈悲不是情绪化的同情,而是建立在智慧基础上的大爱。"

无相长老顿了顿,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佛陀的觉悟经得起任何考验。在他成道后不久,魔王波旬就来试探他,用种种幻象来动摇他的道心。但佛陀如如不动,因为他的觉悟是真实不虚的。"

"还有,"无相长老补充道,"佛陀敢于宣称自己成佛,还因为他明白了一个根本的道理:'佛'不是一个人格化的神祇,而是一种觉悟的状态。任何人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修行,都可以达到这种状态。他的宣告,实际上是在告诉世人:我做到了,你们也可以做到。"

年轻僧人似乎还想问什么,无相长老察觉到了他的心思:"你是不是想问,既然人人都能成佛,为什么两千多年来,真正成佛的人那么少?"

年轻僧人点点头:"正是如此。如果真像佛陀说的那样,为什么后世很少有人敢说自己成佛了?"

无相长老叹了口气:"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原因有很多。首先,成佛需要累劫的修行和福德智慧资粮的积累。佛陀之所以能在一生中成就,是因为他在过去无量世中已经积累了深厚的基础。"

"其次,时代不同了。佛陀时代,人心相对纯朴,修行的外缘也比较殊胜。现在这个时代,诱惑太多,障碍太大,想要专心修行都很困难,更别说成就佛果了。"

"但最重要的是,"无相长老语重心长地说,"很多人误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成佛。有些人把一些神通境界当成了佛果,有些人把暂时的觉受当成了究竟的觉悟。真正的佛果是断尽一切烦恼,圆满一切功德,这不是轻易能达到的。"

无相长老看着弟子认真思考的样子,继续开示:"让我给你讲个故事。唐代有位禅师,修行了几十年,自认为已经开悟了。他去见他的师父,说:'师父,我已经明心见性了。'他师父问:'那你说说看,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禅师回答得头头是道。师父又问:'你晚上做梦的时候,还能做主吗?'禅师哑口无言。"

"你看,"无相长老解释道,"真正的觉悟是二六时中都能做主的,不仅醒着的时候清清楚楚,连做梦的时候都不迷失。这就是为什么后世很少有人敢轻言成佛的原因。"

年轻僧人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又问:"师父,那佛陀第一次宣称自己成佛时,有人相信吗?"

无相长老笑了:"这个问题问得好。实际上,佛陀成道后的第一个念头是:'我所证得的法,甚深难解,众生被贪爱所缚,很难理解这样的道理。不如我就这样默然入涅槃吧。'"

年轻僧人惊讶地瞪大了眼睛:"那后来呢?"

"据说是大梵天王亲自来请法,恳请佛陀为了众生转法轮。佛陀以佛眼观察世间,看到还是有一些'眼中少尘垢'的人,就像莲花有的还在水下,有的已经浮出水面,有的即将开花。于是他决定留下来说法。"

"他首先想到的是教导他的两位老师,但发现他们已经去世了。接着他想到了曾经一起苦行的五位同伴。当他找到他们时,这五人看到他恢复了正常的饮食,以为他退失了道心,都不愿意理他。"

无相长老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光彩:"但是,当佛陀走近他们时,他们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为他准备座位。为什么?因为一个真正觉悟的人,他的整个存在都散发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力量。那是一种超越语言的摄受力。"

"当佛陀为他们说法时,首先证悟的是憍陈如尊者。当憍陈如明白了四圣谛的道理,证得初果时,佛陀欣慰地说:'憍陈如明白了!憍陈如明白了!'这是佛陀教法第一次被印证的时刻。"

年轻僧人听得入迷:"那就是说,佛陀的觉悟最终还是通过实践得到了证明?"

"正是如此,"无相长老点头道,"这就是佛法的殊胜之处。佛陀从来不要求别人盲目相信他。他说:'你们不要因为是我说的就相信,要像检验金子真假那样,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来检验我的教法。'"

"佛陀曾经说过一个比喻,"无相长老继续道,"他说他就像一个医生,众生的烦恼就像疾病。医生可以诊断出病因,开出药方,但病人必须自己服药才能痊愈。佛陀可以指出解脱的道路,但每个人必须自己去走。"

说到这里,无相长老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深邃:"你知道吗?佛陀敢于宣称自己成佛,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

年轻僧人立即追问:"是什么原因?"

"那就是他彻底超越了'我'和'我所'的执着。一个还有自我的人,说'我成佛了',那确实是傲慢。但对于佛陀来说,已经没有一个实质的'我'存在了。他说'我已成佛',就像说'天已经亮了'一样,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这就像..."无相长老思索着如何表达,"就像镜子映照万物。镜子不会说'我映照了山','我映照了水',它只是如实地反映。佛陀的宣告也是如此,他只是如实地说出了自己的证悟状态。"

年轻僧人似乎开始理解了:"所以,佛陀的宣告既不是傲慢,也不是谦虚,而是...""而是如实。"无相长老接过话头,"这就是觉悟者的特质——如实。不增不减,不夸大不缩小,事情是怎样就说怎样。"

"而且,"无相长老补充道,"佛陀的这个宣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当时的印度,宗教界普遍认为解脱是少数人的特权,要么需要出身高贵,要么需要特殊的天赋。但佛陀打破了这个迷思。他以一个普通王子的身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究竟的觉悟,这给了所有人希望。"

"不仅如此,"无相长老的声音中充满了敬意,"佛陀还建立了僧团,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修行体系。他不是说完'我成佛了'就完事了,而是用四十五年的时间,孜孜不倦地教导众生,直到八十岁入灭。这种彻底的奉献精神,本身就是对他觉悟的最好证明。"

年轻僧人若有所思:"师父,我还有一个疑惑。既然佛陀已经觉悟了,为什么还会生病、衰老、死亡呢?"

无相长老微笑着说:"这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疑惑。要知道,成佛并不是变成了超人或者神仙。佛陀的觉悟是心灵的解脱,不是肉体的不坏。他同样要遵循自然规律,同样会经历生老病死。"

"但不同的是,"无相长老强调,"普通人面对生老病死会恐惧、会执着、会痛苦。而佛陀能够如如不动,坦然接受。他知道肉体只是暂时的载体,真正的觉性是不生不灭的。"

"佛陀晚年的时候,有一次背痛得厉害。阿难尊者很担心,佛陀却说:'阿难,这个色身就像一辆破旧的车子,需要不断地修修补补才能继续使用。但我的心始终是清净的、自在的。'"

无相长老看着弟子,语重心长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成佛——不是获得了什么神通妙用,而是彻底地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获得了究竟的自在。"

窗外的夕阳渐渐西斜,把禅房染成了金色。无相长老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时间不早了,但还有一些重要的内容要告诉你。关于佛陀为何敢说自己成佛,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奥秘......"

无相长老转过身来,眼神变得无比深邃:"刚才我们谈的,只是表面的道理。现在,让我告诉你佛陀成道那一夜真正发生的事情。这些内容,只在极少数经典中有所记载,一般人难以理解,但既然你问到了这个根本问题,我就为你详细道来。"

年轻僧人立即正襟危坐,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

"根据《本生经》和《佛本行集经》的记载,"无相长老缓缓说道,"佛陀在菩提树下入定的第一夜,他回忆起了自己过去无量劫的生生世世。他看到自己曾经是国王、是乞丐、是天人、是出生......在这无尽的轮回中,他曾经无数次地追求快乐,又无数次地经历痛苦。"

"但这还不是最震撼的,"无相长老的声音低沉下来,"在第二夜,佛陀获得了'天眼通'。他看到了整个宇宙中无量无边的众生,看到他们如何因为自己的业力在六道中升沉。他看到行善的人投生善道,造恶的人堕入恶道。他看到了因果业力的铁律在宇宙中毫厘不爽地运行着。"

年轻僧人屏住了呼吸。

"而在第三夜,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中,"无相长老的声音变得庄严无比,"佛陀终于洞察到了最究竟的真理。他证悟了'缘起性空'的实相,明白了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就在那一刻,他断除了最细微的无明,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

"但你知道最不可思议的是什么吗?"无相长老问道。

年轻僧人摇摇头,眼中满是期待。

"最不可思议的是,在那个证悟的刹那,佛陀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他发现自己并不是第一个成佛的人!"

"什么?"年轻僧人差点跳起来。

无相长老点点头:"是的。在证得一切智的那一刻,佛陀了知到,在他之前的无量劫中,已经有无数的佛陀出世。每一尊佛都走过相同的道路,都在菩提树下证悟,都转法轮度众生。他甚至能够说出过去七佛的名号: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

"这意味着什么?"无相长老自问自答,"这意味着成佛不是偶然的奇迹,而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意味着觉悟之道是永恒存在的,只是需要有人重新发现它。而释迦牟尼佛,就是在我们这个时代重新发现这条古道的人。"

"所以,"无相长老继续解释,"当佛陀说'我已成佛'时,他不是在宣称自己创造了什么新东西,而是在宣告他重新发现了永恒的真理。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大陆一直都在那里,只是需要有人去发现它。"

年轻僧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所以佛陀才会说'我所说法,如爪上尘;所未说法,如大地土'。因为真理是无限的,他只是开显了其中一部分。"

"正是!"无相长老赞许道,"而且,佛陀在证悟的同时,还获得了'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他不仅知道自己完全解脱了,还能够以神通力印证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他敢如此笃定地宣称自己成佛的原因。"

"但还有更深的一层,"无相长老的眼神变得神秘起来,"根据一些密教经典的记载,佛陀在成道时,曾经进入了一种叫做'金刚喻定'的甚深禅定。在这种定中,他的心识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法界实相完全融为一体。"

"在那个状态中,"无相长老描述道,"没有能觉和所觉的分别,没有内和外的差异,整个宇宙的实相如镜现影般清晰呈现。过去、现在、未来同时显现,一切众生的心念他都了了分明。在那个境界中,说'我成佛了'和说'众生本来是佛'是同一个意思。"

年轻僧人听得目瞪口呆:"这......这太不可思议了。"

"确实不可思议,"无相长老说,"但这就是佛陀证悟的境界。他曾经说过:'我所证法,甚深微妙,难解难知,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普通人的思维是二元对立的,有能知和所知,有主体和客体。但在佛陀的证悟中,这一切对立都消融了。"

"这就像什么呢?"无相长老思索着比喻,"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当它还是水滴时,它有自己的形状、边界。但当它融入大海后,它既失去了个体性,又获得了整个大海的浩瀚。佛陀的觉悟就是这样,他的个体意识融入了法界,同时又能自在地示现个体。"

无相长老走到佛像前,恭敬地合掌:"所以你看,佛陀敢说自己成佛,是因为他真的触及到了宇宙最深层的奥秘。他发现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真理。在究竟意义上,并没有一个独立的'我'成了佛,而是法性本身的自我觉醒。"

年轻僧人努力消化着这些深奥的道理:"师父,那为什么佛陀不一开始就说这些深层的道理呢?"

无相长老转过身来:"因为契机。佛陀具有'权实二智'——权智是应机说法的方便智慧,实智是照见实相的根本智慧。他知道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应该听什么法。对于初学者,他讲四圣谛、八正道;对于根器深厚的人,他才开显更深的般若空性。"

"就像医生治病,"无相长老比喻道,"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来开药。同样的病,给不同的人可能要开不同的药。佛陀说法也是如此,他总是给出最适合听者的教导。"

"而关于他自己的成佛,"无相长老继续道,"他知道必须先建立起众生的信心。如果一开始就说那些玄妙的道理,反而会让人们望而却步。所以他先是以一个觉悟者的身份出现,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众生,等到因缘成熟了,才逐渐开显更深的法义。"

无相长老回到座位上:"还有一点很重要。佛陀宣称自己成佛,其实也是一种示现,一种教化。他要打破当时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和宗教垄断。婆罗门教认为只有婆罗门种姓才能获得解脱,但佛陀以一个刹帝利种姓的身份成佛,就是在告诉世人:解脱不分种姓,人人皆可成佛。"

"不仅如此,"无相长老补充道,"佛陀还收了各种种姓的弟子,甚至包括首陀罗——最低的种姓。他的弟子中有王子、有富商、有农民、有奴隶,甚至有强盗和ji女。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年轻僧人感慨道:"原来佛陀的每一个举动都蕴含着如此深的智慧和慈悲。"

"是啊,"无相长老点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他为'天人师'、'世尊'。他不仅自己觉悟了,还建立了一整套度化众生的体系。从戒定慧三学到三十七道品,从声闻乘到菩萨乘,每一个次第都安排得清清楚楚。"

"而且你知道吗?"无相长老的眼中闪着光,"佛陀入灭前还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他说:'我这四十五年来,应该说的都已经说了,没有什么秘密的教法藏着不说。'这种彻底的无私,也是他真正成佛的证明。"

无相长老站起来,在禅房里踱步:"现在让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在藏传佛教的一些密续中记载,佛陀成道时,大地震动了六次。每一次震动都代表着他突破了一层障碍。当第六次震动发生时,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在欢呼,因为又有一位觉者出现了。"

"据说,"无相长老神秘地说,"在那一刻,所有的佛土中的诸佛都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都放光加持这位新佛,欢迎他加入觉者的行列。这就是为什么佛经中常说'诸佛护念'——因为所有的佛都是一体的,他们在法性中相通。"

年轻僧人听得如痴如醉:"那佛陀成道后,第一个念头真的是想入涅槃吗?"

无相长老点点头:"是的。因为他所证悟的境界太深了,深到语言无法表达。他担心说出来也没人能懂,反而会引起误解。但正是大梵天王的祈请,让他想起了自己无量劫来的菩萨行愿。"

"你要知道,"无相长老解释道,"成佛需要圆满两种资粮——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智慧资粮是通过修习般若而获得,福德资粮是通过利益众生而积累。佛陀在过去生中,曾经无数次地发愿要度尽一切众生。现在他成佛了,怎么能违背自己的誓言呢?"

"所以,"无相长老总结道,"佛陀最终决定转法轮,不仅是因为梵天的请求,更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大悲愿力。这种愿力是如此强大,即使成佛了也不会消失。"

无相长老回到座位上,神情变得更加庄重:"现在我要告诉你最核心的秘密。你知道为什么只有佛陀敢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吗?"

年轻僧人摇摇头,全神贯注地听着。

"因为他证悟到了'真我'。"无相长老一字一顿地说,"注意,这个'我'不是平常所说的小我、ego,而是法身真我。在印度哲学中,这叫做'大我'或'梵我'。"

"当佛陀说'唯我独尊'时,"无相长老解释道,"这个'我'指的是觉性本身。这个觉性在每个众生身上都是同一个,只是被无明遮蔽了。佛陀证悟后,这个觉性完全显露出来,所以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唯我独尊'——因为除了这个觉性之外,再也没有什么是真实的、永恒的。"

"这就像太阳,"无相长老比喻道,"不管地球上有多少地方,照耀的都是同一个太阳。同样,不管有多少众生,觉性只有一个。佛陀就是完全认识到这个觉性的人。"

"所以在禅宗里,"无相长老继续道,"常说'见性成佛'。性是什么?就是这个人人本具的觉性、佛性。当你真正见到它时,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佛陀敢说自己成佛了——因为那是如此明显、如此确定的事实,就像看到自己的手掌一样清楚。"

年轻僧人突然问道:"师父,那我们现在还有可能像佛陀那样觉悟吗?"

无相长老慈祥地看着他:"当然可能!佛陀临入涅槃时说:'我为汝等开涅槃道,汝等当勤精进。'道路已经指明了,关键看我们愿不愿意走。"

"但是,"无相长老话锋一转,"要真正理解佛陀为什么敢说自己成佛,还有最后一层意思需要明白。"

他停顿了一下,确保弟子在认真听:"佛陀的觉悟,究其实质,是发现了'无我'的真理。这听起来很矛盾——既然无我,为什么还说'我已成佛'?"

"这就是般若的智慧,"无相长老解释道,"在世俗谛上,需要用'我'这个概念来沟通交流。但在胜义谛上,这个'我'是空的。佛陀能够自在地游走于二谛之间,既能说'我',又不执着于'我'。"

"打个比方,"无相长老说,"就像演员在舞台上扮演国王。他知道自己在演戏,但该威严的时候还是要威严,该发号施令的时候还是要发号施令。佛陀说'我已成佛',就像演员说'我是国王'——在那个因缘下,必须这样说,但内心没有丝毫执着。"

"这种智慧,"无相长老感叹道,"真是不可思议。既能建立一切法,又不被一切法所束缚。既能度化无量众生,又知道实无众生可度。这就是佛陀的境界。"

夜幕已经降临,禅房里点起了油灯。灯光摇曳,把师徒二人的影子投射在墙上。

无相长老最后说道:"徒儿,今天我们探讨了佛陀为什么敢说自己成佛这个问题。从表面的原因到深层的奥秘,从历史的角度到修行的实践,我们都有所涉及。但要真正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去实修实证。"

"记住,"无相长老语重心长地说,"佛陀敢说自己成佛,不是傲慢,而是慈悲;不是炫耀,而是指引。他用自己的生命向我们证明:觉悟是可能的,解脱是真实的,每一个众生都有成佛的潜力。"

年轻僧人深深地顶礼:"感恩师父的开示。弟子明白了,佛陀的宣告,其实是给我们所有人的一个承诺——只要依教奉行,人人皆可成佛。"

无相长老欣慰地点点头:"善哉!善哉!能有此领悟,说明你已经踏上了觉悟之道。去吧,好好参究,总有一天,你也会亲证佛陀所证之境。"

月光透过窗棂洒进禅房,如水银泻地。在这宁静的夜晚,千年前的菩提树下,那个伟大的觉醒时刻,仿佛就在眼前重现。佛陀说"我已成佛",不仅是一个宣告,更是一个永恒的邀请——邀请每一个众生走上觉醒之路,发现自己本具的佛性,最终达到究竟的解脱。

千百年来,无数求道者追随着佛陀的足迹,在各自的菩提树下精进修行。他们都在等待着那个觉醒的时刻,等待着能够像佛陀一样,坦然地说出那句话。而这条道路,至今依然敞开着,等待着每一个有缘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