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中,王仙芝为什么要坐镇武帝城,又为何要杀徐凤年
发布时间:2025-09-30 17:54 浏览量:1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王仙芝这个人,是《雪中悍刀行》里一座绕不开的大山。他做的事,很多时候看起来很不讲道理,比如明明实力天下第一,却偏偏自称第二;比如在武帝城一坐就是几十年;再比如,非要跟徐凤年过不去,几次三番想杀他。但你要是真搞懂了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就会发现,他做的每一件事,背后都有一套他自己的逻辑。
先说他为什么坐镇武帝城。
这事儿得从王仙芝这个人本身说起。他是个纯粹的武夫,心里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他追求的就是武道的极致。当年他打败了自己的师父李淳罡,折断了木马牛,从此就登上了武道的顶峰。
但他这个人,跟别人不一样。一般人到了天下第一的位置,要么开宗立派,享受万众敬仰;要么争权夺利,谋取富贵。但王仙芝对这些一点兴趣都没有。他留在武帝城,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他把武帝城当成了一个“过滤器”,一个“磨刀石”。
你想啊,天下练武的人,谁不想出名?最快出名的方法是什么?就是打败天下第一。所以,几十年来,但凡觉得自己有两下子的,有点野心的,都会跑到武帝城来挑战王仙芝。这些人,就是王仙芝眼中的“杂质”和“废铁”。
他坐在那里,来一个打一个,把那些名不副实的、心术不正的、纯粹想碰运气的,全部清理掉。能在他手底下走过几招的,他可能还会留点情面;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直接打死。
他这么做,等于是在给整个江湖“去芜存菁”。经过他这座大山筛选下来,还能在江湖上冒头的,基本都是有真本事或者潜力的人了。他像一座灯塔,也像一块试金石,用自己的方式,维持着江湖武夫的一种纯粹性和高标准。他觉得,这是他这个“天下第一”(他自己不认,但事实是)该做的事。
第二,他在等人,等一个能真正让他全力以赴的对手。
王仙芝太强了,强到寂寞。他跟人打架,都得收着九成九的力气,怕一不小心就把人打死了。这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并不好受。他坐在武帝城,也是在等,等一个能让他痛痛快快打一场,甚至能逼他使出全力的对手。
他等到了很多人,比如隋斜谷,比如曹长卿,但都觉得还不够。直到徐凤年出现。
这就说到了第二个问题:他为什么要杀徐凤年?
这事儿说起来就更复杂了,不是简单的看你不顺眼,而是涉及到王仙芝对整个“天道”和“未来”的看法。
在王仙芝眼里,徐凤年是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徐凤年不仅仅是北凉王的世子,他前世是真武大帝的转世,身上背负着巨大的气运和天命。这种身份,让徐凤年的成长速度和未来潜力,变得不可预测。
王仙芝要杀徐凤年,根本原因有几个:
1. 他认为徐凤年是“乱世之源”,会打破平衡。
王仙芝坐镇武帝城,维护的是一种“静态”的江湖秩序。而徐凤年是什么人?他是个搅局者。他当上北凉王,要跟北莽死磕,这本身就是一场席卷天下的大战。他个人武力还飞速成长,身边聚集了邓太阿、徐堰兵等一大批顶尖高手。
在王仙芝看来,徐凤年这个人,和他所代表的北凉势力,是极度不稳定的因素。他的存在和崛起,会彻底打破现有的江湖格局,甚至可能引发连他都无法控制的动荡。为了维持他心目中的“秩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这个不稳定因素彻底爆发前,把它掐灭。杀了徐凤年,北凉可能大乱,但江湖和天下的旧有秩序,还能勉强维持住。
2. 他感受到了来自徐凤年的“威胁”。
这个威胁,不是指当时的徐凤年就能打过他,而是指徐凤年恐怖的成长速度和他身上那深不可测的潜力。王仙芝是武道巅峰,他对这种“潜力”最为敏感。他清晰地感觉到,如果放任徐凤年成长下去,迟早有一天,这个年轻人会超越他,成为新的天下第一。
这对王仙芝来说,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他一方面渴望一个能一战的对手,但另一方面,当这个对手真的以一种“天命所归”的姿态出现时,他内心属于“武者”的骄傲和属于“守护者”的警惕,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这种矛盾,最终偏向于后者——在他还不能完全确定徐凤年会成为怎样的“天下第一”时,为了保险起见,除掉这个最大的变数。
3. 这与他和李淳罡的“道争”有关。
王仙芝和李淳罡,代表的其实是两种不同的“道”。李淳罡的道,是“一剑足矣”,是极于情,极于剑,是率性而为。而王仙芝的道,是“掌控”,是“秩序”,是“我即天道”的霸道。
徐凤年在成长过程中,深受李淳罡的影响,他的剑道里,有很深的李淳罡的影子。王仙芝要杀徐凤年,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他和李淳罡那场未尽的“道争”的延续。他要证明,他的“道”才是正确的,是更强的。击败乃至杀死继承了李淳罡剑道精神的徐凤年,就等于彻底赢得了这场跨越数十年的争论。
4. 一个隐藏的原因:他对“天人”的厌恶。
王仙芝实力通天,但他极其厌恶那些高坐天门、插手人间事的“天人”(仙人)。他认为人间事应该由人间了自己解决。而徐凤年作为真武转世,本身就是“天人”在人间最大的代表和棋子。王仙芝要杀徐凤年,也包含着他要向天上天人宣示人间自主权的意味。他想告诉那些天人,人间的事,你们说了不算。
所以,总结下来:
王仙芝坐镇武帝城,是为了当江湖的“看门人”和“过滤器”,同时也是在等待一个值得他出手的对手。
而他非要杀徐凤年,是因为在他眼中,徐凤年是一个会颠覆他辛苦维持的秩序、拥有不可控潜力、并且继承了对手道统的“巨大威胁”。他要把这个可能引发天下大乱、并且挑战他武道权威和理念的“祸根”,提前扼杀。
他杀徐凤年,不是为了私仇,而是出于他那种“以一人之力,定天下武运”的,近乎偏执的霸道和责任感。只是他没想到,徐凤年这个“变数”,最终成长到了连他这个“秩序”本身都无法压制的地步。两人的那场决战,不仅仅是武力上的比拼,更是两种道路、两种理念的终极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