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准主席郑丽文竟被说“红统”,她到底“红”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5-10-22 20:53  浏览量:3

从赵少康开始炒作“中共介选”,到直接要胁郑丽文“消除亲中力量”,果然带动民进党狂打郑丽文是“红统”,一些没出息的蓝营政媒人也随之起舞。

赵少康10月19日发文,要胁郑丽文“消除亲中力量”,否则将“令不出党中央”。

问题是,这完全是可以客观衡量的一件事。通过郑丽文在国民党主席选前接受周玉琴专访,及选后公开的发言,她所说的基本就是:统一无法一蹴可几,所以先要以“九二共识”与对岸交流,坚持“反对台独”维持和平。可以说,这根本就是国民党党纲的路线,看在不少大陆网友眼里,还认为这有“不统”、“拖统”之嫌,到底“红”在哪里?

就算是洪秀柱的“终极统一”和张亚中的“和平统一”,那也是“中华民国宪法”和中国国民党党纲昭示的目标。说白了,既然台湾当局宣称不再对中共“戡乱”,又仍认定两岸同属一国,那不就是追求用和谈促成统一吗?

郑丽文甚至没有多谈怎么统一、何时统一,只用“统一不能一蹴可几”带过。那么,何以她就被贴上“红统”标签,连一些国民党的政媒人都急著要她“修正路线”?

只要仔细比对探究一下,就会发现她和马英九执政时期的两岸论述表态,只差在“我是中国人”和“现状不能永远维持”这两句话。事实上,马英九在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前和卸任后,都曾多次谈及“中国人”和“终极统一”,可偏偏就是在八年执政任内,完全避谈“我是中国人”与“统一”。

翻开马英九执政任内的所有公开讲话,你会发现他始终用“中华民族”、“华人”、“炎黄子孙”的字眼掩饰“中国人”。至于“统一”的问题,则以“不统,不独,不武”、“亲美,友日,和中”交代。

正是马英九起了这样似是而非的头,才使得后来洪秀柱、郑丽文遵循中国国民党的党纲路线,反而成了“偏激”、“红统”、“非主流”。也正是马英九执政的八年,“台独”势力快速成长,竟比陈水扁时代来得更为猖狂。

马英九第一任期,蓝营声势如日中天之际,我刚刚进入研究所就读,认识一些马英九任用的国民党文传及青年系统的干部。当时我就问他们,国民党明明完全执政,在立法院也掌握绝对多数,为何不修正教科书,不重建台湾社会的中国人认同?结果他们告诉我,“台湾人”不喜欢这些,金溥聪(时任国民党秘书长)、苏俊宾(时任国民党文传会主委)已经好不容易把这些淡化掉,要遵循台湾“主流民意”。

马英九和昔日“宠臣”金溥聪。

我很纳闷,马英九、金溥聪这些出身国民党体制的外省菁英,整天认为要迎合“台湾人”,就得在国族认同上向民进党靠拢,可我这样一个父母出身台南和台北艋舺的“纯本省子弟”,却从来只听到亲友抱怨:马英九为何这么软?整天只知道“拿香跟拜”民进党?台湾人本来就是中国人,是在怕什么?

后藤新平说台湾人“爱钱、怕死、好面子”,蒋渭川说台湾人“畏威不怀德”,话说得露骨,但台湾社会崇尚强者、服从权势确实是普遍的。马英九以为淡化中国认同,可以迎合台湾人。结果那些“绿”的台湾人更看扁马英九,而在民进党攻击下仍支持国民党的本省人和外省人则心寒不已,造成基层蓝军长年“含泪、含血、含恨”去投票,好像支持国民党的原因只剩下“害怕民进党当选”,一点都激不起热情。

所以,前几天看到新闻,马英九还在那里勉励郑丽文,一定要坚持“九二共识”,我心里就不禁想:如今的郑丽文,可比当初大权在握的马英九进步多了!或者一定程度上说,正是马英九当初的怯懦,带歪了国民党,造成后来接手的人只是想回归党纲的路线,都要被说成是“偏激”,甚至要求中国国民党“消除亲中势力”,这也真够荒谬绝伦了!

有了赵少康递的刀子,民进党当然更容易接力打郑丽文。绿媒《自由时报》还做了个新闻,说“据了解”大陆高层在九月时拍板定案支持郑丽文,讲得活灵活现,都是藉赵少康的“大陆介选说”发挥而来。甚至有民进党侧翼写手还扯起历史,说郑丽文是国民党自1927年“清党”后又一次“红色力量”崛起,恐对国民党重返执政不利,演得好像他们真关心国民党一样。

对郑丽文而言,除了展现大无畏的态度外,群众就是她最大的依靠。她出身绿营,年轻时就负责在街头运动中带动群众情绪,这部分本就是她所长。只有不断发动群众,重燃国民党的气势,让国民党那些需要选举的民代感受到,郑丽文做主席不但不会害他们不好选,而且还变得更好选,则所谓“红统”会拖垮国民党的流言自然就破功了!